中层管理者挖掘需求的七大法宝
工作五步法中所指的需求,均是与企业相关的各种需求,包括上级的需求、客户的需求、企业的需求等。需求是企业工作的出发点,几乎所有的企业活动都是以完成某项需求为起止点。
1.挖掘需求的七大法宝
法宝一:站位转换
有这样一个小测试:在原始森林里,你带着以下这些动物——它们分别是老虎、孔雀、大象、猴子、狗。但食物很快就吃完了,你不得不逐个地抛弃它们。请问:你最先抛弃哪个?最后抛弃哪个?
当然这个小测试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都可以有个性化的选择。但是无数次测试的结果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绝大多数人最先抛弃的是孔雀,理由是面对原始森林中变幻莫测的危险,孔雀是最无用的动物。很多人选择最后抛弃老虎、大象或者狗,理由是在原始森林中,凶猛的老虎对其他危险动物有震慑作用,能够给人提供保护;强壮的大象可以供人骑行,也可保护人的安全;而选择狗的理由是因为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但是,曾经也有为数极少的人选择最后抛弃孔雀。他们的理由是:在这几种动物中,孔雀最弱小,它最需要人的保护。
之所以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原因在于结论背后的出发点不同。第一种选择是站在自我的角度,把自己的安全作为思考的出发点;第二种选择则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基于对方的需要出发。
我们在挖掘需求的时候,如果你真想明白对方的意图,就必须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就是常说的“换位思考”,否则,就会听不见、听不清、听不懂、无法理解、抱怨、反对……
法宝二:背景分析
上级或者客户提出某项需求,肯定有一定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就是需求的背景。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种种主观或客观的限制,他们可能不会把需求背后的原因讲出来、讲清楚,这时候就需要中层管理者根据双方的对话或书面资料,将有限的、模糊的信息放到更长时间或更大空间的背景中去分析,以求尽量把握他们的真正需求。
法宝三:读懂资料
很多企业内部的工作都是依靠文件、信函、邮件、通知等进行书面传达,领导的很多需求也是通过这些文字进行传递。优秀的中层管理者不会草草浏览、囫囵吞枣,而是字斟句酌,力求“读懂”这些资料,挖掘字里行间的关键需求。
法宝四:问对问题
以下是提出问题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
避免问事后责怪性的问题。正确的方式是问事情应该怎么做,而不是问事情为何做不好。
多问激发式问题。比如“你对这个问题应该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吧?”这类问题会促进对方思考,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并帮助双方找出问题的答案。
多问开放式问题。比如“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这类问题有助于拓展对方的思路,有助于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并有助于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
适度问封闭式问题。比如“如果让你重新做一次方案,你愿意吗?”这类问题限制了问题的选择范围,可以帮助对方厘清逻辑思路,并让对话简单、快速、直入主题。
每次提问后应该有反馈。
法宝五:找出期望
上级或客户在提出具体需求的时候,实际上他心中往往已经有了一个理想结果的轮廓。中层管理者在挖掘需求的过程中,就是要把这张“理想中的蓝图”复制下来,而这正是工作的难点,也是下一步提供合适方案的关键前提。所以,在挖掘对方期望的时候,除了在对话中明确得到的信息之外,还需要仔细去听“弦外之音”,去挖掘对方潜在的需求。而这既包括组织的需求,也包括个人的需求。
法宝六:确认需求
确认是挖掘需求过程中的关键动作,凡是能够做到与对方确认需求的,一般都是沟通的高手。
法宝七:学会倾听
倾听是沟通中最重要的手段。如果你在沟通中出现以下三种情形,你将无法全面了解到对方的真实需求:
不用心听:时而出现一些小动作,这会让你遗漏掉很多关键信息。
假装在听:外表看似在听,但实际上精神已经“开小差”,对话无法入心,无法与对方进行需求确认。
有选择地听:只注意听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只获得碎片式的信息,无法全面把握对方的需求。
挖掘需求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客户或上级的建议就是需求。
误区二:个人需求与企业需求是分离的。
误区三:客户或上级说“你看着办吧”就是没有需求。
误区四:需求是一成不变的。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石云升】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5e2c447914831a03ce8dc207f】。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