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聊聊 IT 行业的项目管理模式

作者:圣迪
  • 2021 年 12 月 08 日
  • 本文字数:1734 字

    阅读完需:约 6 分钟

最近在梳理一个持久性项目的大的开发计划编排、进度追踪等一系列的 PM 工作。大团队中的其他小伙伴们也都有各自非常优秀的最佳实践。新龙提到,每日来个复盘,一定是永久的性的话题,将自己最深处的灵魂个挖掘出来鞭挞,一定非常的酸爽。我想来,不鞭挞自己,可以把我过去的两种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给拉出来复盘一下,做一些自己的总结,也是不错的。于是,有了下面的话。

在这篇文章里,你能看到:

  1. 比较传统的软件厂商的瀑布流式的开发模式

  2. 现在互联网大厂喜欢搞得敏捷迭代模式

传统的瀑布

传统的瀑布式开发,是目前最常见的、最典型的 IT 研发方法,其特点在于需要严格地遵循预先计划的需求收集、需求分析、设计、Coding、再到测试的步骤顺序来进行。每次需求结果的验收,是一次瀑布迭代的收尾。

对于这类的玩法,个人的经验在于,其苛刻的需求处理顺序,导致所有的需求处理的自由度低;因此在项目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在很早时承诺的工期由于各种需求的变更而无法达成,从而造成很高的代价。而对于这类开发,如果需求不明确,那么进行开发几乎是不可能的。更有甚者提出,软件开发失败的原因有 70%是由于瀑布式开发造成的。这个数字正确几何我们并不可考,但其反应出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在笔者经历的一些公司中,大型通讯供应商企业偏好瀑布式开发。其主要原因,笔者猜测在于组织架构的设置导致需要有一定标准地、顺序的需求处理流程。如,产品部门进行需求的梳理,需求梳理清晰后,形成对应的 MRD/PRD 文档,交给下一个环节处理部门——研发部。研发部对接多个不同产品部门过来的产品需求,并对其进行排期,完成研发后,交由下一个部门——测试部。完成测试后,进行最终上线。从这个角度来看,其流程清晰明朗,基本像传统工业流水线一样,环环相扣。

当然,正如上面描述的那样,虽然能够比较好地衔接,但对于需求不清晰,未来不确定的产品,这类瀑布式开发简直是一场噩梦。产品不大清楚应该做成什么样,希望研发能先有一个 MVP(最小产品)来验证市场;但研发不清楚产品到底要啥,无法便无法完成交付。于是出现彼此不断扯皮的情况。

敏捷迭代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上帝说,这样不行,要有敏捷迭代,于是就有了敏捷迭代。

敏捷迭代的出现解决了以上瀑布式开发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从而在海外和互联网企业中大放异彩。为何它会如此受欢迎?我们知道,如果是传统的软件公司,例如大型通信公司,其产品形态往往会有硬件存在,因此需求清晰明白,才能生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给到终端消费者。

然而,对于互联网企业的产品而言,我们往往是在创造一些从未有过的、新的、以颠覆者姿态出现的产品。因此,其产品形态、操作流程等细节, 在一开始根本就无法完全确定下来。于是敏捷迭代在一开始就提出,以最终用户需求为目标,先产生出一个能满足客户最小需求的 MVP 原型产品出来,然后再在迭代的过程中不断提供给我们的客户进行试用,找出产品的优化和改进点,再不断进行迭代更新的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敏捷迭代的特点是螺旋式的。对于最终的需求长相,相信所有人都并不清楚。因此,对于陌生领域的探索,我们先拟定一个 MVP,然后再根据终端用户使用该 MVP 所产生的数据,或者根据对 MVP 的探讨建议和意见,不断生成需要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成就一款举世无双的创新产品。

再从组织关系上来看,对于敏捷迭代式的企业,产品团队、研发团队、测试团队必须紧密地坐在一起,为着同一个目标去努力。每日站会,dashboard,其实都只是一种展现形式,其核心灵魂在于三个不同职能的团队的合作方式不再是顺序的,而是螺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这样的方式,能够将需求任务拆解到最小颗粒度,让产品、不同研发角色和测试能够并行进行,从而提升研发的效率。

那敏捷有不好的吗?当然有,当你的组织架构设定无法让这个团队坐在一起时,一定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哪种是最好的项目管理模式?

正如上面提到的,这其实和一个企业的产品形态、组织架构设置、企业文化等诸多因素都息息相关,你无法说哪个哪个是最好的。我认为,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这里提到了组织架构设置,突然觉得组织行为学是一个比较好的 topic。下次找时间来聊一点组织行为学的内容,我看可行。

于辛丑年冬月初五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5
用户头像

圣迪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19.04.09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聊聊IT行业的项目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