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韧性:如何让自己从逆境中走出来
成功都是从磨难中生长出来的。今天从《混沌学园》里看了一个关于心理韧性的视频课程。我把整理的笔记分享给大家。
“心理韧性”,即从逆境、矛盾、失败甚至是积极事件中恢复常态的能力。在不确定性很大的现在,如果你追求一个非常大的高目标,那么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想要成功,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高心理韧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低心理韧性者的特质:
负面思维:极端化、受害者心态、灾难化、扭曲事实、阴谋论
躺平习惯:无所事事、安于现状
成瘾习惯:酗酒、赌博、吸毒
对他人的伤害:嫉妒、谩骂、攻击、造谣
对自我的伤害:自责、自卑、自罪感、自残
高心理韧性者的特质:积极的认知风格、乐观的情绪调节、健康的身心状态、强大的自我效能感、解决问题的行动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提升个人韧性?
一、提升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能够做好。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提升自我效能感
1、从行为入手,想象自己已经成功的模样。
2、让自己的行为、结果能够被已经成功的人接纳。
3、让自己的努力能得到社会的支持、认可。
4、模拟实战:演练自己要做的事情的过程,从而获得预见未来的能力。
5、积累成功,记录自己每一次的微小成功。
二、培养成长型思维,不惧怕挫折和失败。
成长性思维,相信天赋只是起点,人的才智是可以通过锻炼提升,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而与之相对的是固化型思维,害怕失败,不喜欢挑战,认为成功与否在一开始就是固定的,跟自己的努力没什么关系。
培养成长型思维的 4 个建议
1、改变考核的标准:关注进步,关注成长,而不是结果。
2、改变沟通的方式:在评价表现时,用“暂时不行”代替“就是不行”。用”我可以学“代替”我不会“。
3、改变认知的习惯:埃利斯( Albert Ellis)的认知治疗 ABC。事件 A 发生了,我们对这个事件的认知 B,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C。我们不能改变事件本身 A,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对这件事情的认知 B。从而得到不一样的行为 C。
4、发挥辩证思维的优势:不要辜负每一个失败,要从负面体验中汲取成功的经验。
三、训练自我调控能力(棉花糖实验),增强心理力量。
体育锻炼:身体和意志力都能得到锻炼。
自我挑战:不让自己呆在舒适区,给自己一个有挑战的目标。
目标想象:把目标想得越清楚,越能控制现在的行为。
正念冥想:锻炼心灵的力量。包括专注力。
积极心态:从逆境里看到希望,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正反馈。
有效休息:复原身体能力。
与个人相对的心理韧性,是组织韧性。组织韧性越强,团队的战斗力越强。
组织韧性的双重含义
1、复原力:从逆境中恢复、从失败中重新振作的能力。
2、复原后的发展力:跟上甚至创造新发展机遇的能力。
影响组织韧性的关键:六大因素:
组织资产:人力资源的保障。
组织承诺:员工对组织的感情,员工”相信“的力量。
组织领导:领导是否拥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组织学习:是否拥有学习型组织的制度、氛围。
组织文化: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社会网络: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社会又是如何看待组织的。
打造高韧性组织的三大要素:
1、人( Staff):选拔心理韧性高的人才
2、体制( System):创造积极的心理健康环境
3、技巧(Skill):提供压力应对的技巧和资源
提升组织的十个建议:
第一类:积极自我认识
1、创造了解自我的机会,发现真实的自我。
2、确信自己的直觉及能力,发现自身潜在的天赋。
3、自我照顾和关心自己的需求,情感和健康。
第二类:提倡积极思维
4、避免灾难化思维,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相信自我改变的力量,聚焦自己可以改变的地方。
第三类:加强关系建设
6、加强与其他人(亲人、朋友、同事等)的联系与接触。
第四类:未来导向
7、着眼未来,试着从长远的视角审视当前的处境
8、保持对最好结果的期待,培养乐观主义精神。
9、为实现目标,有规律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10、养成行动的习惯,心动不如行动。
最后,是介绍四种应对压力的方法。
一、多巴胺:奖励的激素
1、做自己爱做的事
2、庆祝自己的成功
3、体验爱情的甜蜜
4、照顾自己的身体:化妆、美容、保持清洁、更换新衣
5、尝生活的快乐:吃饭、饮酒、喝咖啡、茶
6、享受艺术的美妙:听音乐、唱歌、跳舞
二、血清素:振奋心情的激素
1、做自己擅长的事
2、体验自我价值感
3、自尊心的呵护
4、冥想,跑步,晒太阳,郊游,游泳,骑自行车,购物,公益,行善
三、内啡肽:减痛的激素
1、有规律的运动
2、先苦后甜的体验
3、烧脑的幽默
4、痛快地大笑,闻香气,幽默,看喜剧,听相声,吃苦味的巧克力和其它食品
四、催产素:爱的激素
1、任何能够增强我们的爱、归属感和信任感的人际互动的行为
2、对人微笑、与人拥抱、被人夸奖
3、富有同理心的对话,保持与他人的联系和连接
4、陪伴孩子、与支持你的家人,爱人或者朋友们待在一起
5、陪伴宠物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石云升】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883646fb87d1a0a6e49bfc9e4】。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