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误会了理性的作用
受理工科教育多年,我自己很喜欢强调理性,不管是生活和工作,都会讲逻辑,讲道理。按照排稿计划,今天应该写的题目是《我们为什么要讲道理》,想说说理性的力量。
但正巧最近在学习广告投放相关的知识,再读奥美副董事长罗里•萨瑟兰写的一部书《创意有魔力:如何想出好点子》。这本书大量探讨了心理学、行为设计学相关的内容,也反复讨论了理性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很受启发,所以临时起意,写写对理性作用的新认识。在书中他对理性的作用有这么一段解释:
人类大脑中出现的理性不是为了向我们自己解释一些行为和思想,而是为了向他人解释这些行为和思想,并对这些行为和思想进行辩护。换句话说,理性是我们作为高度社会化的物种所必需的适应性处理方法。
如此一来,我们很可能是高估了自己的理性。 在现实当中,有时候我先在心里下了判断,再去找对这个判断有利的依据,还要把自己包装成理性客观,是根据依据得到的判断。这不是刻意为之,是下意识行为,叫做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相信每个人多少都有。认可罗里的理论,就可以坦然接受理性就是用来做事后证明的,并不是我们用来得到好点子的方式。
胡适先生有个说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做科研常见的思路,用直觉或者灵感来猜出一个可能合理的答案,再用理性的方法去仔细证明。如果我们在找方法的过程中,缩手缩脚,想要根据一个既定的推理过程,从已知的信息一步一步推导得到最终的方法。那要么就很慢,要么就根本行不通。放弃了自己的直觉,也就失去了靠经验走思维捷径的机会。而只要问题比较复杂,是需要从假设出发去寻找证据支持,把缺失的信息一点一点拼上的。能从已有信息直接找到方法的那一类问题,都算不上需要创新的难题,在不久的将来都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做。
在游戏行业里,不管是设计游戏还是设计一条广告,都不能完全依赖理性,要更多的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来找突破。理性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用逻辑和数据来验证方案的有效性,以及把已经验证过的方案工程化。另外,理性方法也可以把经验外化为成型的方法论、工具,降低我们思考问题的负担,提高产生创意的效率。但我们切不可被理性和逻辑束缚。乔布斯设计 iPhone,可没用市场调研、焦点小组这些科学方法,只是他扭曲现实的结果。
务必要小心“数据驱动”这个词。 我们做游戏不是为数据做的,是为用户做的;投放广告也不是投给数据看的,而是要去更好地转化受众。数据并不是我们设计制作游戏和设计广告方案的出发点,而只是一个给我们提供量化反馈信号的验证工具,所以叫做“数据支持”更合适。
解读数据也要小心,切忌唯数据论。 如果你的数学水平,没有好到能够理解各种数学模型的适用范围和固有缺陷,而只是把各种套路奉为圭臬,在数据分析的结论和常识发生冲突时,至少要对通过数学方法得出来的结论保持怀疑。事实上,自认为理解统计学的人,在统计学意义上,远远超过了真正理解统计学的人。
刚才提到工程化需要理性,但在做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巧思的问题。这时候也不妨放开理性的缰绳,去思考系统怎样才美,努力得到一个好的设计一次性解决多个问题。只要后续能够坚持用科学的方法,严谨地去评估和实现,就能把突破性的思路变成现实的工程方案。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Justin】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7d592e812458ce452a242d640】。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