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30 岁被裁,我想明白的几件事

作者:老张
  • 2022 年 7 月 14 日
  • 本文字数:2852 字

    阅读完需:约 9 分钟

30岁被裁,我想明白的几件事

我今年 30 岁,上个月底我被裁员了,也就是业内所谓的毕业,喜提大礼包。

从 HRBP 约会到开始面谈再到工作的 lark 账号被停用,总计耗时 1 小时 2 分钟。

然后就是走离职流程,和部分有工作往来的同事做友好告别,职场嘛,人来人往,好聚好散。

从裁员到今天,休息了半个月。一方面在处理生活上的一些杂事,比如考驾照之类的;另一方面就是看看书,同时在思考这次裁员对我的影响,其实细细想来对我好像没太多负面影响。

昨晚和几个前同事一起吃饭,喝了点酒,席间不免谈到这次裁员的事情。

我聊了些自己的感受,对职场生涯的回顾或者说感触,也分享了我后续的一些打算。

都是些碎碎念,索性写篇文章,以我为例,分享下这次裁员的一些感受,以及让我明白的一些事。


行业周期论

关注我公众号大多是互联网相关的技术同学,大家对互联网和传统企业的区别,或多或少有些感触。

今年的互联网大裁员,我的理解其实就是行业周期的变化进入了第一曲线末尾和第二曲线的交接区间。

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现在大多被认为是经济学上的术语,大意是: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并形成一条曲线。在这条曲线上,有起始期、成长期、成就期、高成就期、下滑期、衰败期,整个过程犹如登山活动。为了保持成就期的生命力,就要在高成就到来或消失之前,开始另外一条新的曲线,即第二曲线。

——英国:查尔斯·汉迪

国内的互联网发展,经历了 2000 年前后的萌芽,08 年左右的 web1.0 时代,12 年至 18 年的移动互联网爆发。

虽然 web3.0 提出好几年了,但目前依然看不到新的增长点和爆发点。

从增长阶段到留存阶段,之前的跑马圈地和烧钱砸市场占用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粗暴运营了很多年的互联网企业,也到了精细化运营和追求利润的时候。

有句话我觉得说的挺对的:“高速发展可以掩盖一切问题”!

因为高速发展,蛋糕在不断做大,大家都相信自己能随着分更多的蛋糕。

但是当蛋糕不再变大,加入市场分蛋糕的人更多时,越是底层越是会陷入内卷。

再叠加上目前全球的各种黑天鹅以及灰犀牛事件的不断发酵,风险会迫使人们更关注自己能分多少,而不是做大蛋糕。

我个人对于互联网未来依然很看好,互联网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未来依然是很好的行业,能创造更多更有创造力的岗位。

但当下,是时候慢下来进行调整,以便于更好的去往未来。

我们参与并分享了互联网行业第一曲线爆发时候的蛋糕,不能说自己不承受下滑调整期的动荡。

不要和市场对抗,要跟随市场积极调整,这是我今年理财亏损以及被裁所明白的第一件事


在哪里很重要

其实今年很多被裁的同学,并不是自己技术或者业务能力不过关,有个很大的因素,是所在的岗位不那么幸运而已。

以我为例,我最初入职以及今年第一季度时候,在团队内负责的项目,都是内部 A 和 S 级的项目。

优先级高,上级重视,投入的资源多,当你能做到预期的结果时,自然能得到对应的蛋糕,重要性也会凸显。

但第二季度开始项目盘点时候,我负责的项目优先级被调整为 A 和 B 级项目,预期和重要性下调。

碰到行业发展和爆冷,自然是开源节流缩减成本的第一批被切掉的。

所以我觉得,裁员其实并不是一件完全的坏事,最起码能让我明确自我定位和不足之处。

选择核心的业务和团队,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这是我关于职场明白的第二件事


和领导是否合拍

这点是个隐性因素,很多同学忽略了,但其实蛮重要的。

还是拿我举例子,我的直属上级和团队总监,工作上是比较会 push 和卷的。

不能说他们不对,在不同的位置,所要承担的压力和面临的问题不同,这只是选择而已。

但我入职时候和领导就谈过关于工作风格和加班的事,从最开始我和领导的风格就不是一个路子。

起初公司业务发展较好的时候,只要我完成领导预期的结果,即使风格不同,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当公司业务发展爆冷甚至行业倒退时候,我这种不受领导完全掌控的人,自然就成为了第一个。

无关对错和能力,只是个人的选择,仅此而已。

如果想追求安稳长期的职场发展,钱并不是唯一重要因素,选择合拍或相处舒服的领导,是我明白的第三件事


职场生涯的新选择

和前同事吃饭时候聊到了职场生涯感触及后续的一些打算,这里给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想法。

“35 岁努力达到职业自由”,这句话之前就和一些圈子里的朋友谈起过,我在前面的文章也有提到过这个想法。

老实说,我认为大部分人是没有做技术的天赋的,同时对于技术也并没有太多的热爱。

选择程序员或者技术相关岗位,无非是大学专业如此或这份工作薪资高,仅此而已。

如果仅是这样,那今年网上甚嚣尘上的“35 岁职场危机”,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试想,你对你的工作并没有太热爱,也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和时间深入钻研,凭什么就认为自己能干一辈子呢?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担心 35 岁失业呢?

“35 岁失业”不是担心‘不知道如何成长找不到前进方向’的问题,而是对‘失业后生活水平后退’又无能为力的恐慌和没有安全感的焦虑

互联网行业相比于医生、教师、律师及部分靠经验吃饭的行业来说,是“大前期行业”,即初始起步所获得的薪资水平是比较高的。再加上行业本身的轻资产以及前面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整体从业人员的物质收入相对来说是所有行业 TOP1。不能只享受行业快速发展阶段的红利,而不想背负发展放缓甚至内卷时的代价

几十年前下岗潮那批人,和现在担心“35 岁失业”的人群,实际上本质是相同的。

我们为什么会对“35 岁失业”恐慌和焦虑,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对当下的行业整体情况以及自身没有清晰的认识,总觉得自己十来年的工作经验是可以重复不断变现的

拿我自己来说,我自认是没有技术天赋的,现在的一些成就,不过是长期持续练习实践再加上一些运气使然的结果。

技术饭吃不了一辈子,早点找到自己的第二曲线并持续投入,是我今年明白的第四件事

下面分享一些我在前面的文章《职场焦虑之我对 35 岁危机的看法》中谈到应对“35 岁失业”的建议,仅供参考。

  1. 持续学习,保持成长;

  2. 开源节流,寻找新的可能性;

  3. 打造个人品牌,树立业内影响力;

  4. 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甚至冒着风险;

  5. 降低欲望,找到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点;


自我认知的一些变化

自我评价,我其实算半个理想主义者,每份工作我都会赋予它一些特别的使命或意义。

这种特殊的使命会促使我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做一些事,在朋友看来可能就是努力就有收获。

当我完成预期目标或获得预期甚至超过预期的收获后,就会对当前工作兴致乏乏。

然后开始动摇,看市场上其他新的机会,跳槽。

为什么我说自己是半个理想主义者?

一方面是每次选择跳槽,内心都会认为我是在做新的尝试,寻找新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是不想被束缚在原地,想趁着年轻去不一样的地方看看,本质上我还是有一些勇敢和冒险精神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经历的故事(也可能是事故)比较丰富,不足则是风险系数会更高,在长辈看来不够稳重吧。

理想主义者总是这样,我有理想,但缺乏一些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坚韧。

最后分享一段我很喜欢的话,与大家共勉:

保持头脑极度开放,和聪明人一起审视问题。

找到问题的所有答案很重要,但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向其他聪明人请教也很重要。

与任何人知道的任何东西相比,“不知道”区域里的东西要重要得多,令人兴奋得多”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4
用户头像

老张

关注

读书、思辨、审慎。 2019.12.02 加入

专注于性能优化、全链路压测、稳定性治理。 公众号:老张的求知思考世界 博客园:https://www.cnblogs.com/imyalost/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30岁被裁,我想明白的几件事_职业第二曲线_老张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