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跨平台方案的对比
REACT NATIVE
React Native 允许原生应用使用 JavaScript 构建。应用中用到的控件实际上都是原生平台里的控件,所以用户使用起来感觉和原生应用一样。对于那些 React Native 没有提供的需要自定义的应用,仍然需要使用原生开发。当需要定制的模块比较多时,某些情况下,在 React Native 中开发不如使用原生开发更合适。
XAMARIN
当谈到 Xamarin 时,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将会被提及。跨平台方法:Xamarin.Forms。该方法不同于 React Native,但是从概念上讲是相似的,因为它也是抽象原生控件。同样的,在定制方面它也有和 React Native 同样的缺点。第二种方法:Xamarin-classic。该方法分开使用 Xamarin 的 iOS 和 Android 产品来构建适用于特定平台的功能,就像直接使用 Apple/Android 原生功能一样,只不过在 Xamarin 中需要使用 C# 或 F# 。使用 Xamarin 的好处是可以共享非平台特定的代码,例如网络、数据访问、Web 服务等。
NATIVE
原生应用程序在使用新功能时带来的困扰是最少的。由于应用程序是使用平台供应商自己(Apple 或 Google)的控件构建,为了让用户体验更加符合给定的平台,因此他们通常遵循这些供应商制定的设计指南。大多数情况下,原生的应用将会比那些跨平台构建的应用性能要好一些,尽管在很多情况下两者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具体还要取决于底层跨平台技术。原生应用的一大优势是:当需要时,他们可以立即采用 Apple 和 Google 在测试版中开发的新技术而不用等待第三方的集成。构建原生应用的主要缺点是缺乏跨平台的代码复用,如果同时开发 iOS 和 Android 应用,那么开发成本可能会很高。
NATIVE+小程序
说起这个可能首先会想到「原生 + HTML5」,至少一些业务功能通过 H5 的形式实现,可以节省安装包的体积,也可以实现快速更新。但会发现 HTML5 开发的方式,性能体验问题较大。比如,HTML5 页面在用户手机上经常出现打不开、一直加载中、卡顿,而且 H5 很多系统权限获取不了,也不支持本地缓存,需要访问通讯录、调用硬件、访问蓝牙啥的这些 H5 都是无法支持的,导致还是有大量的功能不得不放到客户端上实现。
由于国内的特殊的原因,在微信、支付宝的带动下小程序成为移动端的时代搅局者,小程序具有强大的 Web 渲染引擎、提供丰富组件、支持本地缓存、避免 DOM 泄露等等这些都是,而且小程序技术也有利于帮助 App 实现「松散耦合」,比如当 App 的一些业务功能用小程序的形式替代,那么这个小程序可由团队或者个人独立开发、独立部署、独立管理生命周期,随时上下架而不影响 APP 主体,实现 APP 复杂业务动态化,多维发布。
目前也有国内厂商推出了成熟的解决方案,之前有了解到 FinClip ,这个框架对标微信小程序的功能,相同的代码,既能在微信端跑,也能在自己的 App 里跑,效果是一样的,相当于把已经上架的微信小程序能够直接搬到自己的 App 能运行。开发一次就能够在包括 Linux、Windows、MacOS、麒麟等操作系统运行。这意味着,PC 端、车载设备、智能电视都能使用小程序了,实现了“一次开发,到处运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