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回归本我还是追逐名利,技术人在中年危机下的抉择?

用户头像
刘华Kenneth
关注
发布于: 2021 年 04 月 04 日
回归本我还是追逐名利,技术人在中年危机下的抉择?

 不要限制自己,保持开放和学习。


最近两年,我总是把“中年危机”挂在嘴边。对我来说,所谓“中年危机”不是失业,而是对自己未来方向的迷茫。也许对于技术人来说,这种迷茫更深刻。


我们都是从程序员成长起来的,妥妥的技术人。随着年资的增长,我们需要管理的复杂性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时间要面对人,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成份,而不是我们熟悉和感到舒适的程序和机器,管理的成分越来越多,技术的成分越来越少。


至少对我自己来说,我完全明白我现在和将来的工作需要花大量时间面对人,需要沟通,需要协调。但我最享受的时刻,是一个人静静地研究技术、编程和写作。


最近半年,我有机会潜心研究云平台,也有机会完整地写一个程序,再次确认这就是我最享受的时光。这也许就是本我,我选择这个专业和这份职业的初心。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有个英国的高管曾说过,他每天需要坐一个半小时的火车上班,而他会利用这个时间写写程序,他享受这样的时间,因为回到公司就很难有这样的时间了。可见这种心态在我们这个行业的普遍性。


我前老板曾经问过我,你是喜欢做事呢,还是喜欢管人呢?我是喜欢做事的,但做事不能靠一个人,所以我还是需要团队,需要管理团队,需要对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负责。这两者并不那么泾渭分明。


但到了我这个年纪,是不忘初心,追随本我,还是继续在管理岗发展,努力进入更高级的职位,似乎成了一个十字路口。前者随心,后者随势。


作为一家技术公司,十年前,我们也在管理晋升路径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专才晋升路径。两者的区别就是,一个需要带团队,一个不需要。


但是结果是,管理岗晋升路径更清晰,升迁相对容易,而技术岗的晋升路径一直很模糊,能进入高级岗位的人远远少于管理岗,长期趴窝的人非常多。


这个现象很容易理解。有个简单粗暴的角度,管理岗的重要性,看看这个岗位下面有多少人就可以了。人数越多,说明你管理的部门越重要,层级也越高。


而由于这个位置下面每个人的产出,分配一点就可以滋养这个岗位,这也是为什么管理岗位置越高,收入越高,因为它是带杠杆的,位置越高,下面管理的人越多,杠杆就越大。


而技术专才岗呢?我们要定义一个初级专才岗和高级专才岗的具体要求就有点难了。所以也经常看到处在初级岗的员工在做一些高级岗的事情,反过来的也有。


不是说没有厉害的技术专才值得获得更高的报酬。但我们设想一个问题,如果一个高级专才的工资是初级的 4 倍,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期待 TA 一个人的产出是初级的 4 倍呢?这样的人有吗?有,但极少。


所以通过专才路线晋升到高级岗位的人,是选择了一道窄门。


当然,人各有志,有些人就偏爱技术,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也没有兴趣或能力带人,就喜欢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这样的选择可以有吗?可以,但这样就要忍耐工资一直涨不上去。


这个世界上,哪有光靠安安静静地写着程序就能拿到高工资的美差。


当我们觉得管理各种复杂性非常疲惫的时候,都会说我好想回到可以一个人写程序的时光,但大家心里都清楚,YY 一下可以,那个时光是支配不起你现在的开销和欲望的。


所以,我也非常清楚完全随心是不现实的,一个人的价值,也就是职场付给你的价钱,是由职场的需要和供给说了算的。要争取和接受高薪水的工作,就是要面对相应的复杂性、困难、挑战和不舒适,否则找你干嘛?


而且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具体目的,很多时候,这些目的可以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工作,是为了满足个人理想、爱好和需要,有些工作,纯粹是为了赚钱,后者有时也是为了满足前者。有钱才能任性啊。


很多好莱坞明星会拍很多烂片,同时,也会自己投资和参与一些不那么赚钱甚至亏钱,偏文艺、受众小的作品,前者就是为了赚钱来滋养后者这个理想的。刘德华也拍过很多烂片,他却用自己赚到的钱和资源推出了“新星导”计划,扶持有潜力的新晋导演,这个计划就成就了宁浩。现实与理想很多时候很难同时实现。理想所需要的成本要靠接受现实来赚到。


我曾经跟一个自称只想在技术方向发展的下属说,不要限制自己,否则路会越走越窄。我想这句话也要留给我自己。


其实除了一个人静静工作,我也很喜欢做技术选型、技术方案、架构设计这些工作,也喜欢和团队讨论和落实持续改进,这些工作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全盘考虑,需要和团队、同僚、干系人、决策者做充分沟通才能找到最优解。


所以, 我“挣扎”后的结论是,不要限制自己,管理岗还是技术岗不是重点,这世上没有这么“纯净”的工作。人总是要往上走的,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往上走的通道肯定是越来越窄的,这种瓶颈才是“中年危机”最具体的表现。人最怕的是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了。不进则退,我们唯有保持开放和学习。不管是什么岗位,作为技术人,也要不忘初心,保持本我的激情,只是希望技术始终能在今天和未来的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觉得文章不错,顺手转发给朋友们吧。


分割线 卡通

近期必读:


高级人才的价值在于管理复杂性的能力


做出赋能其他人的产品是技术牛人最好的证明


执行、管理、领导做不好,都有懒的因素


关于作者



刘华(Kenneth)



  • 就职于世界 500 强银行,负责基金服务业务软件开发与交付

  • 敏捷、精益、DevOps 专家

  • 公众号“敏于思 捷于行”博主

  • 精通极限编程、Scrum、看板方法、测试驱动开发、持续集成、行为驱动开发、DevOps 工具栈、Docker、Kubernetes (Google Kubernetes Engine, GKE)

  • 曾在 GDevOps、DevOpsDays Meetup、中国软件技术大会、ArchSummit、Top 100 等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 阿里云、谷歌云认证架构师

  • 著有《猎豹行动:硝烟中的敏捷转型之旅》一书和专栏《软件交付那些事儿》




觉得好看,请转发给朋友们,欢迎你留言

发布于: 2021 年 04 月 04 日阅读数: 15
用户头像

刘华Kenneth

关注

敏捷、精益、DevOps专家 2017.10.19 加入

著有书籍《猎豹行动:硝烟中的敏捷转型之旅》《软件交付那些事儿》;《图数据库实战》译者之一;敏捷、精益、DevOps专家;公众号“敏于思 捷于行”博主;曾在国内多个大型论坛发表过主题演讲;就职于世界500强银行。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回归本我还是追逐名利,技术人在中年危机下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