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蔓延,常见但不正常,教你如何破
摘要:需求蔓延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设计阶段把需求框架想明白,其他方面基本就是人和人之间的问题了,这就需要软技能去消灭 Gap,减少需求蔓延。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如何避免敏捷开发中的需求蔓延》,作者:敏捷的小智。
需求蔓延是指产品需求范围已经规划好的情况下,后续发生了变化。
比如:A 团队要做一款办公聊天软件,用于公司内部的日常业务沟通;按照产品设计的初衷,只要能聊天、发文档就 OK 了,但在多方要求下,产品逐渐增加了直播、朋友圈等非必要性功能,这就属于需求蔓延。
需求蔓延往往会让团队加班加点,疲于交付,更糟糕的是版本上线没几天,常用功能问题一堆,新增小功能没啥人用。
需求蔓延的原因
为什么会需求蔓延呢?
有人将需求蔓延的原因归于敏捷开发的“弱文档化”和“拥抱变化”,这点笔者并不赞同,因为需求蔓延在传统研发模式中也很常见。
为了解需求蔓延的根本原因,笔者和身边几个产品经理朋友讨论了一波,大概总结了如下几个原因:
上级领导或者甲方爸爸强势指派工作,产品经理压不住,只能硬着头皮把一些非必要性的需求放入管道,造成需求蔓延;
产品经理缺乏需求鉴别能力,在设计产品时遗漏了重要需求,导致开发阶段加入了很多必要性需求,同时夹带着非必要性需求,也就是需求蔓延;
产品经理只是按照用户的描述进行需求规划,没有更进一步挖掘用户的真实诉求,导致很多时候都在做无用功,这也属于需求蔓延。
如何避免需求蔓延?
识别产品的重要用户
破案片里常常有这么个场景:警察把案件相关人员的照片贴在墙上,随着墙上照片的增多,案件的中各方关系逐渐清晰,最后真相浮出水面。做产品也是一样的——提出产品需求的人来自多个部门,全面的识别出产品相关的重要用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可以避免需求在规划过程中出现的纰漏。
识别用户群体的方法可以先看是否有用户组织相关的料,通过资料去识别;或者通过影响地图、脑暴等方式去识别。然后通过权益利益方格,从用户群体中提炼出重要的、对产品交付有较大影响的用户,不同类型的用户管理策略可参考下图。
产品成功与否不是开发团队决定的,而是用户决定的。尽早的识别出产品的重要用户群体,并通过软技能与其搞好关系,双方合作一段时间后,对方通常会在某些需求或功能上做出一定妥协,从根本上减少需求蔓延,甚至还能提升产品经理/项目经理自身话语权,产品交付会更加顺利。反之,如果识别错了重要用户,则会事倍功半,需求蔓延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提前规划产品骨架,按优先级交付需求
敏捷开发中,除了识别清楚需求的来源,做好需求规划也是一个避免需求蔓延的方法。
敏捷开发不像瀑布开发——在设计阶段就将产品功能详细的罗列出来,敏捷开发为了应对变化,采用了迭代的方式进行需求规划,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了误解——误以为敏捷没有一个需求全景规划。
敏捷使用迭代的方式进行需求规划,在初期会通过用户故事地图、MVP 等方式对产品的主干功能进行规划,相当于构建了产品的骨架,在每个迭代基于当前要做的需求,进行细化拆分,比如下图(以华为云DevCloud “规划”功能为例),先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产品的各项功能脉络梳理出来,每个模块具体细节功能在需要开发的时候进行拆分即可。
除了做好规划,排列需求优先级也有助于减少需求蔓延,团队要将精力集中在高优先级的需求交付,以保证做出的交付始终是有高价值的,至于低优先级需求,可以放缓交付节奏甚至移出需求管道。同样开发人员也应避免在低优先级的需求上过度交付,浪费资源。
频繁与用户交流,了解真实诉求
有时候一个人说出来的,和他真正想表达的,完全是两个意思,比如俩人见面寒暄一句“吃了么”,大家都知道这不是要请客吃饭,实际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你好”。现实生产中这种例子也很常见,用户提了很多很复杂的诉求,可能用户想要的并不是他提出来的,而是自己没想好到底要啥,或者没想好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自己的诉求,索性想到啥就提出啥,这时候用户说啥,开发团队就做啥,后期就容易引发需求蔓延。
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应该去加强与用户交流沟通的频率,同时探索用户的真实或最主要的诉求,来应对需求蔓延。
通过 Scrum 的评审会议,定期和用户对产品功能进行评审,也属于频繁与用户交流。评审会议上,通过演示产品,让用户去思考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是的话,我想要什么?是的话,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做,同时产品经理也要对用户的反馈建议进行消化吸收,挖掘用户诉求,并定期找用户对接澄清,做到双方信息对称,避免被用户牵着鼻子走,最后需求蔓延。
总结
需求蔓延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设计阶段把需求框架想明白,其他方面基本就是人和人之间的问题了,这就需要软技能去消灭 Gap,减少需求蔓延。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91e074b56bbf960180dfc0bc5】。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