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 VS 带团队,不变的是项目管理
很多朋友最近一直问我,说为什么最近半年多的内容从职场的项目管理转到了育儿带娃上,还开玩笑的说再这样下去忠粉也都开始脱啦,所以今天我在这里码字自白:不管是带孩子还是带团队,我的角色转换了,但是项目管理的理念一点都没有变。
“万事皆项目,无处不管理”
这是我对项目管理的总结,也是我自己的理解。
我的第一次有意识的项目管理,是从收拾办公桌面开始,我还清晰的记得那天早上我很早到公司,放下背包的那一刻突然觉得桌面特别杂乱,除了自己的鼠标,键盘,笔记本,还有公司的公仔,个人的水杯,乱七八糟缠绕的数据线和落满尘灰的插板,不由自主的收拾起来,摆正物品,用湿纸巾擦净黢黑的数据线和脏的出油的插座,把数据线一圈一圈盘起来,我还顺手采购了一个收纳盒,用于收纳桌面的纸笔工具。
开工之后各位同事看到我焕然一新的办公桌面,有啧啧称赞,有吐槽装 B,也有人断言这种状态撑不了一周。
然而最终我坚持了下来,每天简单整理,每周全面整理,每月边边角角彻底肃清式的大扫除,从此我多了一个好习惯。
后来我开始管理自己的时间,从把每一天拆解成小小的时间段,把自己的工作落入其中,专注的去完成,慢慢的我的效率开始比身边大多数人要高了,甚至有人开始跟我学习讨论个人时间管理的话题。
再到后来,我可以做更多的事,更难的事,从管事到带团队,从个人和部门的小视野到公司视野,去打造企业文化和管理氛围,中间多有波折,但是就是在这些打怪升级的过程中,我完成了个人能力和性格的蜕变。
最近几年,孩子读小学了,各种带孩子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这也着实让我烦恼,我便开始着手通过项目管理去经营管理家庭,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非常多全新的感受,也更深刻的理解了项目管理的本质。
比如激起孩子对家庭的主人翁意识的最好方式依然是建立共同的家庭愿景。
比如家庭氛围打造的前提依然是先确定好每个人的角色和形象标签。
比如让哥哥带妹妹跟老员工带新员工的逻辑是一模一样,
比如治疗孩子作业拖延症靠的也是定目标,拆解计划,保证执行力。
比如奖励和惩罚在管理孩子和管理员工的时候同样有效。
比如让一个孩子做一件新的事情同学需要懂得权利下放,看着对方犯错也要忍住不说。
。。。。太多,所谓触类旁通,业业相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把事做成,心有所值”
项目管理是方法论,又是实践论,所有的套路都是通用的,但是到具体的场景,又有其行动的侧重点。对于我来说,做好项目管理,就是抓好两个点:
把事做成。达成目标永远是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通过知识,经验,技术,方法保证结果不低于某一水平,通过不断提高底线达成能力促进集体能力成熟度的提高,通过理论的产品化,智能化升级促进行业或者产业升级。
心有所值。项目管理参与的角色复杂,项目具有唯一性,但参与的角色缺不只是具有唯一性,项目的过程应该对于其中相关干系人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以利于未来项目的达成。所以我们期望目标达成的同时参与的每一个人都“心有做值”,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不管是激情还是压力,做完一个项目,有能力提升,有视野提高,有经验沉淀,有教训汲取,我做过,我值得。
“不变的项目管理”
接下来的几年,我的项目管理实践重点,都会在孩子和孩子教育上,我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环境优美,氛围和谐,人人共建的快乐的家庭,我会更多的分享相关的内容和知识,我也会尝试通过除了文字之外的包括视频,直播在内的多种方式去呈现。 不过不管怎样,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不管【事】是什么,【理】都一样,不变的是项目管理本身。
所以之前关注我项目管理专题的朋友不必诧异,如果你想做好项目管理,那你未来也必须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有一天我也希望你可以把项目管理的理念运用在你所钟爱的事情上,做专,做深,并分享给更多人收益,这才是项目管理的精神所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