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福利)不想成为咸鱼,我们怎样找到自己的未来之路呢?
说起职业目标,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懵逼。有一条职场问题经常会被问及,你想 1 年后、3 年后、5 年后变成什么样的人呢?我也用这个问题虐待过下属。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我自己都无法回答。不想成为咸鱼,我们可以怎样找到自己的未来之路呢?
01 我的转型之路
我自己人到中年,越来越有“中年危机”的紧迫感,最近两年我也想了一下自己的职业发展,希望能拥抱云计算、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区块链等的未来技术。
最近,我入职了我们公司的云平台部门,成为云平台工程主管。也就是说,云技术成为了我的本职工作。
我希望能拥抱包括云技术在内的未来技术。而我之前所担任的职务没有这方面的机会。去年,我开始寻找一些其它的内部机会。
我看到云平台部门有一个职位。虽然当时我没有任何云技术的经验,但在公司工作了那么多年,对公司的文化、流程、合规等方面很熟悉,也经常和基础设施打交道,又感觉自己自带一些光环,同时我也开始了学习和考取云认证,来表示我对投入云技术的决心和诚意。于是我就信心满满地写了求职信和递了简历。
当时招聘经理直接回绝了我,他说那个职位需要非常丰富的云技术经验。我觉得蛮失望和沮丧的。后来,我也尝试过几个不同的机会,都没有如愿。
不过,由于目标已经确定,我就决定趁热打铁走下去。在这里,要一再感谢公司提供的学习机会。员工学习和考取云认证的费用公司提供报销(费用上限基本可以涵盖 3 个证)。还有一些部门会安排云认证加速培训计划,为期 3 个月,提供包括上网课、培训项目设计、考证须知、答疑等活动。
我就是借这股春风考取了阿里云、谷歌云的架构师证。
除了考证,我也积极寻找实际的上云经验。
我之前的职务负责的核心系统是有十几年历史的第三方厂商开发和维护的单体系统,虽然我们也有探讨其上云的可行性,但是从其架构设计的角度,它无法享受云横向扩展(Scale-out)的能力,上云的价值并不大。而且对于第三方厂商系统,我们的云策略是优先考虑由第三方厂商提供 SaaS 解决方案。
幸好在三年前,我们开始在这个核心系统上搭建 API 系统。这套系统是我们自己基于 Spring Cloud/Spring Boot 开发的微服务架构系统,完全符合云架构。去年,我们决定把这套 API 系统作为我们的上云试点。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成功把它容器化并部署到云 K8s 平台。我也籍此积累了一些实际的云经验。
这段经历让我对今天这个职位有了更充分的准备,并成功拿到了这个机会,实现了拥抱未来技术的梦想。我过往的经验都是开发、项目交付和应用运维,现在做云平台,算是一次转型。
总结这两年除了有想法,也付诸了行动,对一些未来技术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动手的机会。而且通过寻找符合职业目标的职位,实现了想法。
02 我的建议
当大家对自己的前路感到迷茫的时候,我的一个建议就是多看看一些新的职位。我并不是鼓吹大家跳槽,而是如果我们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相当于有了一些具体目标,通过了解这些岗位的要求,相当于知道了市场的要求和自己的差距。
就像找对象,在你单身的时候,别人问你想找怎样的对象,你是答不出来的。只有当你遇到对的人,你才知道对的人是怎样的。
我甚至鼓励大家觉得岗位合适就去申请,即使失败了,通过面试的暴击,我们便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从而及时调整。
前面提到过,在申请每一个职位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自带一些光环,所以信心满满,但有些求职却连面试机会都没有。我也只能硬着头皮屡败屡战,但我觉得在这个过程里面,我是有成长的,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差距更清晰。
虽然我决定以拥抱未来技术作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目标,但在我看到云平台部门的具体职位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条路具体该怎么走。只有不断地研究在这个领域里的职位要求,我才能找到实现这个职业目标的抓手。
在这里要澄清一下,我寻找新的机会纯粹是为了实现拥抱未来技术的目标,并不是对我之前所担任的职务和所在的部门有任何不满。实际上,从领导班子、部门氛围、团队氛围和工作属性,我原来的职位和所在的部门都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
03 总结
打小的时候,我们经常被问到长大想干什么。在职场,我们也经常被问到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
但是,有一点人生经历的人都会知道,人生的路、职场的路,从来不是规划出来的,是走出来的,是不断试错的结果。对手头的工作感到倦怠,对前路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可以多看看内部和外部的职位,来了解市场的需要,并以自己觉得合适的未来职位作为近期目标,分析自己的差距,并为填补这个差距而努力。不管能否因此获得理想的职位,你都能在这个方向上获取进步。这是没有损失的投资。
番外 福利
我们正在招聘云平台解决方案架构师和云平台 DevOps 工程师,想加入 995.WLB【work–life balance (工作与生活平衡)】/最佳雇主汇丰科技中国,和我一起拥抱云技术吗?欢迎来撩。
觉得文章不错,顺手转发给朋友们吧。
相关阅读:
关于作者
刘华(Kenneth)
著有书籍《猎豹行动:硝烟中的敏捷转型之旅》《软件交付那些事儿》
《图数据库实战》中文译者之一。
世界 500 强银行科技部云平台技术主管
敏捷、精益、DevOps 专家
公众号“敏于思 捷于行”博主
精通极限编程、Scrum、看板方法、测试驱动开发、持续集成、行为驱动开发、DevOps 工具栈、Docker、Kubernetes (Google Kubernetes Engine, GKE)
曾在 GDevOps、DevOpsDays Meetup、中国软件技术大会、ArchSummit、Top 100 等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阿里云、谷歌云认证架构师
觉得好看,转发给朋友们,欢迎你留言。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刘华Kenneth】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5765e96ad35d72e1d1f6bc215】。
本文遵守【CC BY-NC-ND】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