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个陷阱:为什么总是你赔钱?
大家好,我是涩郎,一名「知识挖掘师」兼「知识布道师」。
今天,我们聊一聊为什么散户总是赔钱呢?
一个实验
我们先讲个瘟疫的案例,著名的经济作家卡尼曼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是一项民意调查。调查人员对大量的、各种学历和知识背景的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遇到一种致命的瘟疫,有 600 个被感染者,第一种救治方法可以保住 200 人的命,第二种方法有 1/3 的可能性能保住所有人的命,如果你是这个城市公共卫生部门的主管,你采取哪种方法?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这两种方法可以拯救的人数是相等的,但是,调查结果却是:
大部分人选择了第一种方法。
接下来卡尼曼又换了一个提问的方式,这次的问法是:
第一种救治方法会让 400 个人丧命,第二种方法却有 1/3 的可能性能保住所有人的命,当然也有可能让所有的人丧命。
从数学上讲,这和第一个问法在内容上没有区别,一共 600 感染者,只是把救活 200 人换成了死掉 400 人。但是,这一次大部分人都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人总是喜欢生而讨厌死,相对于死亡的确定性,人们还是宁可选择希望不大的生的方法。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难道告诉我们的是:语言表达的艺术?论正确的讲话方式吗?当然了,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描述方式获得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会通过变换文字,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却是一种表达的艺术。
但是,这只是表面的道理,更层次的道理,你想一想应该是什么?
为什么同样的问题,换一种表达方法和描述方式结果却大不相同呢?这里面到底运用了什么更深层次的道理呢?
损失厌恶心理
没错,运用了心理学上的「损失厌恶心理」。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 2.5 倍。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意思是:丢了 100 块钱的痛苦,需要捡到 250 块钱才能弥补回来。人天生就讨厌痛苦,需要 2.5 倍的快乐才能扯平。
这种损失厌恶心理对散户的投资影响巨大,卡尼曼又讲了另外一个例子:
假如我们买入了 A 公司和 B 公司的股票各 1000 美元,一年后 A 公司的股票涨到了 1500 美元,而 B 公司的跌到了 500 美元。
投资上的风险厌恶与寻求
大部分散户在想,从 A 公司的股票上已经赚了不少,应该落袋为安,于是很多人将 A 公司的股票卖掉了,而 B 公司的股票亏了 500 美元,如果现在卖掉,真的就亏定了,于是就留在手上,他们以为只要不卖出,就不会亏损。
这就是损失厌恶当中所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但是,大部分现实世界的情况却是:一个公司股票下跌通常说明这个公司比较糟糕,拿着它的股票继续下跌的可能性比涨回去更大。而一个股票不断上涨的公司,通常在同行业中具有竞争性,股票继续上涨的可能性比那些下跌的公司更大。
而散户的行为,永远是卖掉好的股票,留下烂的股票。因此,大部分散户这么多年来永远都在亏钱。
投资这件事,我们一定要理性,要相信数据和事实,不要感性,不要掉入损失厌恶心理的误区。
投资这件事,最好就是挑选自己看好的几支股票,买完之后,把软件卸载了,不要每天都看收益,10 年后,在用钱的时候,再去看,有时候,人性这东西,自己还真抵抗不了。你说呢?
划重点: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 2.5 倍。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丢了 100 块钱的痛苦,需要捡到 250 块钱才能弥补回来。人天生就讨厌痛苦,需要 2.5 倍的快乐才能扯平。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认知类公众号「涩郎」,我们一起探寻财富与精神自由之路,关注我一起认知致富。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非著名程序员】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325abdec3c565d68997d16597】。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