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RDD 详解
1. 什么是 RDD
●为什么要有 RDD?
在许多迭代式算法(比如机器学习、图算法等)和交互式数据挖掘中,不同计算阶段之间会重用中间结果,即一个阶段的输出结果会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但是,之前的 MapReduce 框架采用非循环式的数据流模型,把中间结果写入到 HDFS 中,带来了大量的数据复制、磁盘 IO 和序列化开销。且这些框架只能支持一些特定的计算模式(map/reduce),并没有提供一种通用的数据抽象。
AMP 实验室发表的一篇关于 RDD 的论文:《Resilient DistributedDatasets: A Fault-Tolerant Abstraction for In-Memory Cluster Computing》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
RDD 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数据模型,让我们不必担心底层数据的分布式特性,只需将具体的应用逻辑表达为一系列转换操作(函数),不同 RDD 之间的转换操作之间还可以形成依赖关系,进而实现管道化,从而避免了中间结果的存储,大大降低了数据复制、磁盘 IO 和序列化开销,并且还提供了更多的 API(map/reduec/filter/groupBy...)
●RDD 是什么?
RDD(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叫做弹性分布式数据集,是 Spark 中最基本的数据抽象,代表一个不可变、可分区、里面的元素可并行计算的集合。
单词拆解
- Dataset: 它是一个集合,可以存放很多元素
- Distributed :它里面的元素是分布式存储的,可以用于分布式计算
- Resilient :它是弹性的,RDD 里面的中的数据可以保存在内存中或者磁盘里面
●总结
RDD 将 Spark 的底层的细节都隐藏起来了(自动容错、位置感知、任务调度执行,失败重试…)
让开发者可以像操作本地集合一样以函数式编程的方式操作 RDD 这个分布式数据集进行各种并行计算
2. RDD 的主要属性
1.A list of partitions :
一组分片(Partition)/一个分区(Partition)列表,即数据集的基本组成单位。
对于 RDD 来说,每个分片都会被一个计算任务处理,分片数决定并行度。
用户可以在创建 RDD 时指定 RDD 的分片个数,如果没有指定,那么就会采用默认值。
2.A function for computing each split :
一个函数会被作用在每一个分区。
Spark 中 RDD 的计算是以分片为单位的,compute 函数会被作用到每个分区上
3.A list of dependencies on other RDDs:
一个 RDD 会依赖于其他多个 RDD。
RDD 的每次转换都会生成一个新的 RDD,所以 RDD 之间就会形成类似于流水线一样的前后依赖关系。在部分分区数据丢失时,Spark 可以通过这个依赖关系重新计算丢失的分区数据,而不是对 RDD 的所有分区进行重新计算。(Spark 的容错机制)
4.Optionally, a Partitioner for key-valueRDDs (e.g. to say that the RDD is hash-partitioned):
可选项,对于 KV 类型的 RDD 会有一个 Partitioner,即 RDD 的分区函数,默认为 HashPartitioner
5.Optionally, a list of preferred locationsto compute each split on (e.g. block locations for an HDFS file):
可选项,一个列表,存储存取每个 Partition 的优先位置(preferred location)。
对于一个 HDFS 文件来说,这个列表保存的就是每个 Partition 所在的块的位置。按照"移动数据不如移动计算"的理念,Spark 在进行任务调度的时候,会尽可能选择那些存有数据的 worker 节点来进行任务计算。
●总结
RDD 是一个数据集的表示,不仅表示了数据集,还表示了这个数据集从哪来,如何计算,主要属性包括
1.分区列表
2.计算函数
3.依赖关系
4.分区函数(默认是 hash)
5.最佳位置
分区列表、分区函数、最佳位置,这三个属性其实说的就是数据集在哪,在哪计算更合适,如何分区
计算函数、依赖关系,这两个属性其实说的是数据集怎么来的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大数据技术指南】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ff8e65220fcb906e6e48e7247】。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