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 时代将重新审视品牌增长因素:文化、背景和商业
过去的一年在很多方面都非同寻常。就个人而言,坚持写作让自己学到了一些新东西,重新构建已经学过的东西,这让我对未来的事情非常乐观。
过去三年,全球受到 Covid-19 的影响,让我们进入了一个“线上优先”的时代,线上远程办公、线上会议、线上课堂等等。
为了说明,拿汽车的历史中来做一个类比,汽车工业的前 50 年,从 1886 年卡尔·本茨的专利汽车到 1936 年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建造,是关于创办汽车公司并弄清楚汽车应该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第二个 50 年是围绕无处不在的私家汽车设计一个世界。只有汽车发展到个人时代人们的生活半径才会变大。
在计算机行业中,前 50 年始于 1976 年 PC 的发明,几年前因为 Covid-19 进入了周期的后半段。基础建设(云)已经完好,汽车、PC、智能手机等几乎无所不在。然而,与汽车时代不同的是,方向已经转了 180 度,生活半径似乎变小了,不再开车去办公室上班、去商场购物等等。
通过汽车和 PC 的发展史来看,未来可以远程完成的事情都将主要通过远程完成。
在互联网的第一个时代,世界是如何被塑造?如何帮助客户成功和成长?未来会不会只有元宇宙和 Web 3.0?下面来简单回顾一下不同时代如何帮助客户成长。
互联网 1.0:商业 (1994-)
在 Internet 1.0 上,通过让客户与客户进行交易来为客户创造价值。开发商业平台,将产品整合到市场中,并进行适当的营销促销和流程,将客户转变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企业。
互联网 2.0:背景 (2007-)
在互联网 2.0 上,通过将品牌情境化来创造价值。为自有和付费渠道开发通信和内容格式,拥抱互联网 1.0,每个数字接触点都成为交易的入口点,将客户转变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品牌。
互联网 3.0:文化(2021-)
在互联网 3.0 上,通过寻求和加强品牌的文化共鸣来创造价值。在转型产品(精装/Kindle)中,仍然只通过数字产品的转型方面(例如 10 倍更好的体验)来证明人们的行为变化是合理的。而这些在互联网 3.0 时代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心理和社会学方面。支持客户不仅要在丰富的上下文渠道中进行交易,还要支持创新产品以高度适应当今的文化。拥抱互联网 1.0 和 2.0,每一个数字产品都可以成为改变文化的神器,将客户转变为塑造文化的品牌。
三个术语在这里是必不可少的:文化、相关性和共鸣。通过 Clifford Geertz 和 Max Weber,将人们理解为生活在自我编织的意义网络中,这些网络称之为文化,即互联网文化。相关性反映了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意义。用汉斯·多米兹拉夫(Hans Domizlaff )的话来说,相关性意味着品牌“要在人们的心理中获得垄断地位”。在 Hartmut Rosa 之后,共振最终将人和品牌的关系描述为一个具有重要反馈循环的共振文化系统。
在这个逻辑中,产生共鸣的创新产品成为塑造文化的产物:文化铸就代码。它们的设计必须尽可能受欢迎,无需中间阶段或脑力劳动即可立即工作。创造这些产品的出发点始终是对人们及其特定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这种方法将设计和构建过程与传统软件开发截然分开,传统软件开发从遗留系统和业务流程开始,到用户结束。相反,从经验和背景开始,然后从那里回到技术和流程。
与实体产品相比,数字产品只有在人们经常使用时才会成功。可持续性是通过设计内置的。数字产品通过网络效应创造的价值越频繁,使用的人越多。然后,他们与文化产生共鸣并为其指明方向。连接人与品牌的传动带,是共同价值观的文化共识。
如果缺少这种共识,系统中的某些东西就会中断。Web 3.0 由去中心化理念驱动,通常涉及区块链技术,例如加密货币和不可替代代币 (NFT)。这是关于以代币的形式将资产(金钱、权利、代码、合同等)构建到以数字方式所做的几乎所有事情的内部运作中。这一直到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 的概念。所有这一切都没有中央机构的参与。
无聊猿游艇俱乐部 NFT 等例子表明,文化冲突围绕着不同的文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流行文化与寻求新的独特标志的数字和金融精英产生了异常共鸣。
所以现在的时代是疯狂和具有挑战的,充满的不确定性的刺激,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能够见证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Web3.0 时代将重新审视品牌增长的因素:
在代码与文化认同的交汇处创新产品
品牌故事
交易能力
专注于这三位一体的品牌将在未来几年拥有巨大的增长机会。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devpoint】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fe02cfb53c06fe0989cc94056】。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