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碳中和将为中国带来什么? 绿色转型如何驱动经济跃升?

发布于: 56 分钟前
碳中和将为中国带来什么? 绿色转型如何驱动经济跃升?

前不久的上海汽车展,大家对国产智能电动汽车的追捧,与对传统汽车的冷落形成鲜明对比。这给大家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碳中和带来的变化,将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无论是冲击的强度、速度,还是冲击的范围而言,都是如此。很多行业可能会推倒重来,很多产业会遭到淘汰;但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将涌现大量的新机遇。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对此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01

绿色发展的全球含义

对于“碳中和”,很多人的认知还更多地停留在节能减排的层面。实际上,气候变化问题是工业革命后建立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导致。要解决气候变化,就不只是节能减排的问题,也不只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一场生产和生活方式全面而深刻的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大概有 130 多个国家以各种形式承诺了碳中和。反观 2009 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各个国家都把减排视作发展的负担,吵得一塌糊涂,难以形成共识。由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建立在高碳基础之上,而全球温升要控制在 2 度或者 1.5 度的话,全球剩余的碳排放空间又是有限的,“减碳”就相当于让渡自己的发展权,因此所有国家都想多分一块蛋糕,谈判结果就很艰难。

短短十年过去,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承诺碳中和的这 130 多个国家,碳排放含量占全球的 75%左右,人口占 60%左右,经济规模占 75%左右。如果只是少数国家承诺碳中和,或许还不能说明问题,但是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做出了承诺。他们都不是傻子,也不都是道德模范。这就说明,他们从中看到了碳中和带来的实质性机遇。

更进一步看,这些国家有七成左右都属于发展中国家。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按照过去常规的发展模式,碳排放要先到达一个高峰然后再下降,整体是一个“倒 U 型”曲线。现在这些国家承诺碳中和,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低碳模式实现经济起飞,不需要再经过明显的“倒 U 型”路线。这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来说,是很难实现的。

现在讲双碳目标,通常都是把“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两个概念不加区分地使用。实际上,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要求的政策含义也不一样。碳达峰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也能实现,即当经济增长达到一个平台期,排放也进入平台期。如果想早达峰或者低达峰,就多下一点力。但是,碳中和就不一样。中国现在 100 万亿元 GDP,就是建立在 100 亿吨碳排放基础上。实现碳中和意味着,这 100 亿吨的碳排放,大部分都要被减掉,相当于目前整个经济大厦的根基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不是一个像替换汽车零部件那么简单的事情,也不是纯粹依靠技术能实现的,而是一个发展范式的全面而深刻的转变。

过去谈发展方式的变化,更多是在讲产业升级,讲“微笑曲线”。但是,如果仅限于所谓产业升级,是不可能实现全球碳中和的。一个国家可以升级到产业链的顶端,通过将高排放产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确实能减少生产端的碳排放,可是其消费端的碳排放,却由于进口高碳产品而不会减少。对全球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而言,这种产业升级就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反过来,这些“产业升级”的国家最终也会受害,因为全球气候变化是不分国界的。

现在讲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绿色转型,是指从发展内容到发展方式的转型,不同于我们过去一直讲发展方式转型时强调的产业升级问题。用一个比喻,这就像一个人的成长,在 18 岁以前主要是长身体,到 18 岁以后变成更多地长头脑、长经验。传统工业化是以物质生产和消费为中心,就相当于 18 岁以前的长身体阶段。当物质财富增长到一定程度,增长的内容和方式就要发生转变。如果新的增长模式没有出现,此时又要实现经济增长,那增长就必须建立在物质消费主义基础之上,靠过度消费来促进增长。这就相当于“先吃胖、再减肥”、“先吃病、再治疗”的发展轨道上,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丰富人们的头脑和体验上面。但是,吃胖和减肥的过程,都是可以产生 GDP 增长的过程,只是作为增长目的的福祉没有得到提高而已。其实,相当部分的所谓现代经济活动,本质上都是凯恩斯意义上的“挖沟填沟”,GDP 高增长并没有带来与之匹配的福祉提升。发展目的和手段的本末倒置,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普遍现象。这就是所谓“高增长、低福祉、高环境代价”的发展模式。因此,如果不彻底改变这种发展模式,单纯靠效率提高,是无法解决不可持续问题的。

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回到发展的初心。发展的初心或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福祉,或过上美好生活。什么是美好生活?一个人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求,还有大量非物质的需求。这些不同的需求,需要通过不同的发展内容来满足。不同的内容,则对应着不同的资源概念,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以及无形的知识、生态环境、文化等资源。由于不同资源的物理性质不同带来的可交易性亦不同,它们在市场中需要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组织模式,也是不同的。所以,绿色转型也意味着商业模式的转变。绿色转型实际上是从发展理念、资源的概念,到生产和消费的内容,以及商业模式、政策等方面系统性的转变。而且,这些需求,有市场化的需求,也有非市场化的需求,而 GDP 更多的只是测度市场化的内容。因此,如果增长过于以 GDP 为导向,就难免会使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过度物质化的状态,大量非物质化的需求则得不到满足。这种增长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福祉,使得发展的目的和手段本末倒置,也会带来大量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范围的碳中和共识与行动,将彻底重构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经济体系和空间格局。现有的经济体系,大都是在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如果发展的内容和发展的方式发生改变,这个体系内所有的东西,就几乎都要进行重塑。无论是工业、服务业等行业概念,还是城市和乡村等空间概念,都将发生巨大改变。尤其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这种改变更会加速。在这个过程中,能源、交通、建筑、农业等的内容和方式,也将发生很大变化。

02

碳中和对中国的战略含义

谈到碳中和对中国的战略含义,我们必须了解一个背景。十八大以后,中国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思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就是,我们不再把保护环境视为经济发展的负担。如果算总账的话,传统发展模式的外部成本、隐性成本、长期成本,还有福祉成本和机会成本等,实际上是很高的,而绿色发展反而是一种更高质量和效率的发展。

绿色转型会驱动经济跃升到一个更有竞争力的结构。比如,从传统能源结构到新能源结构,从燃油车到电动车,都会让经济更有竞争力。十八大后,中国早就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再担心保护环境会影响经济增长。“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环境状况也有大幅改善。除了 GDP 增长之外,保护环境还带来很多非市场化的福祉提升。这些提升可能并不反映在 GDP 里,但作为无形的福祉提升,却可以被居民切身感受到。

全球范围的碳中和共识与行动,标志着全球工业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绿色发展时代的开启。这个重大的历史性转变,与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时间节点恰好同步。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过去我们讲实现现代化,更多地还是在追赶西方,但是现在我们发现,按照这个新的标准来看,其实西方也做得不太够。比如,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都很高,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做得也并不好。这就意味着,中国有可能在这些方面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40 年前刚刚改革开放时,可能当时很少有人能料到,中国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第一个 40 年,我们更多地还是在学习西方的发展模式,而这种传统工业化模式本质上又是难以持续的。因此,我们现在要转型,走绿色发展之路。下一个 40 年,也就是从 2020 年到 2060 年,中国有可能在绿色发展上引领世界。如果说工业革命是西方国家为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那么现在全球兴起的绿色发展,就有可能给中国提供一个为全球做出新的重大贡献的机会。

用户头像

致力于发布区块链领域专业全面的资政信息 2020.05.24 加入

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联盟区块链专委会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旗下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简称“CECBC”,致力于发布区块链领域最新、专业、全面的资政信息,包括政策法规、行业发展、社会热点等。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碳中和将为中国带来什么? 绿色转型如何驱动经济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