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限流组件的应用和设计原则
做业务的同学都知道,在现实情况中,往往会出现流量暴增的情况。这些流量可能来自于黑客的爬虫,也可能来自于节日大促,或者其他一些渠道。当然业界都有对策,比如反爬、熔断、降级、限流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其中的限流。
先看看业界常用的限流组件:
单机版
JDK 自带的锁、信号量等
Guava 的 RateLimiter
分布式
Redis
Redis-cell
Redisson(基于 lua 脚本实现)
Sentinel
Hystrix
这里我用单机和分布式的维度简单划分了一下。其中有一些你应该见过。
那么什么时候用单机限流,什么时候用分布式限流呢?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你的业务要限流的对象是什么。比如你的服务是单体的,那其实用单机限流正合适。当然现在这个时代的单体业务不多了,只有一些小项目用的比较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需要在业务层面精确限流,比如说我们的业务部署在 N 个机器或者容器上,对外以 Http 的形式暴露服务,并且在 Nginx 层做了一定的负载均衡,导致流量会比较均匀地分布到各台机器上,此时用单机限流也是不错的:只要每台机器的流量都限制住,整体的流量就是被限制的。注意这里是近似,试想,如果我们的机器数量扩容了一倍,那整体的限流阈值就会增长一倍。所以说,单机限流阈值也常用来保护机器不被打崩,考虑的角度更多是机器的性能,而非细化到某个业务接口。
如果要精确限制某个业务接口的流量(服务暴露形式不限,可能是 Http,也可能是 RPC),在分布式部署的环境下就需要采用分布式限流的方案了。国内少数公司采用 Netflix 开源的 Hystrix 实现限流功能,还有一些公司直接引入了阿里开源的 Sentinel 来用,还有一些公司会使用 Redisson 提供的限流能力,或者直接编写 Lua 脚本实现。当然,还有一些大厂会自研限流组件,更好地满足自身业务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让你设计一个限流组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1、限流的维度是什么?这个问题直接决定了限流功能要在哪个层面来实现。比如针对 Http 接口,限流器可以配置在 Nginx 层,进行域名限流。作为面向用户端防火墙的一个基础组件。也可以下放到业务接口层,限制某个业务的流量。再进一步,如果我们要根据特定的接口参数进行限流(比如限制每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请求某个接口的频率),那限流组件就需要在接口层面实现了。
2、限流用什么算法?常见的有固定窗口法、漏斗法,以及令牌桶法,还有一些组件实现了具有预热功能的算法。现实场景中,出于应对突发流量的考虑,令牌桶算法的应用更为广泛。这个问题网上谈的比较多,不再赘述了。我们这里贴一段 Redisson 中利用 Lua 脚本实现令牌桶算法的例子,感受一下:
3、限流数据要保存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依赖于具体的实现方案。比如我们如果用基于 Redis 发展出来的组件(比如 Redis-cell、Redisson)来实现,限流数据就是存在 Redis 服务器中的。而如果采用 Sentinel 实现,限流数据就是存在内存中的。
4、限流数据量的控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依赖于限流对象的数量。如果是针对有限的几个接口做限流,数据量小到几乎可以不用考虑。但如果是前面提到的“根据特定的业务参数进行限流”这种场景,就可能出现问题:比如针对用户 ID 做限流,那可能需要保存对应量级的限流数据(每个正在访问的用户都要记录访问频次)。如果设计不恰当的话,内存很快就会上涨甚至被打爆。不信的话我们可以估算一下,如果用 Redis 实现,结合了业务属性的 Redis keys 一般要占用几百字节左右,那么 1 千万个用户就需要占用几个 GB 的空间。如果换到保存在内存中,一条请求用的限流对象同样可能也要占用几百字节。如果我们放任这些数据无限增加的话,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所以你一定想到了应对办法,那就是要对老数据做过期删除处理。具体到实现的话,Redis 可以设置 keys 的过期时间,让老 keys 过期后自动删除。内存中可以设置最多保存多少条限流数据,超过阈值时触发老数据淘汰机制,最常用的是 LRU 算法。当然,过期时间或者内存容量上限,都需要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进行制定。PS:实际上 Sentinel 就利用了 Google 开源的 ConcurrentLinkedHashMap,利用它实现了 LRU:
5、时钟回拨情况的处理。这个问题一般在精细限流的场景更容易出现,比如限制几个毫秒内只能通过几个请求。一旦 NTP 服务器同步出现抖动,或者服务器本地时间被人为修改,就可能会导致获取令牌算法出现错误,进而导致限流算法失效。常见的解决思路是让限流服务器重新获取一次时间,避免多个请求端的时间不一致。Redis-cell 源码中就采用了这一方案:
从以上几点来看,要想设计一个好用且合格的限流组件,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最后,本文也是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之谈,很多细节尚没有讲到。有兴趣的同学可继续深究各种限流组件的实现原理,如有其他观点,欢迎交流。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xiaoxi666】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f373e3c0c0bfb90d1e4be5ff3】。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