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小透明学弟的华为上岸之路

发布于: 54 分钟前

分享直系学弟 “离奇” 的求职经历和心路历程。


大家好,我是鱼皮,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 同校同系 学弟的亲身经历。


这位学弟自称小透明,就读软件工程专业,即将本科毕业入职华为,职位是 产品行销经理


他对自己的形容是变化莫测,为啥呢?


因为大四前后短短一年间,他经历了对自己未来规划的各种改变:打算考研 => 打算出国 => 开始找开发岗工作 => 找到一家日企上班 => 辞职,并更改求职方向为产品岗 => 最终上岸大厂。



回过头来看看这段经历,他自己都觉得挺 离奇 的,前后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还能这么翻来覆去的改变?


当我了解到他的经历后,首先表示佩服,同样深感好奇,他为何放弃考研选择求职?又为何辞职换岗?又如何顺利入职大厂的呢?


所以我立刻就联系了小透明学弟,期望他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在我的一番攻势下,害羞的学弟答应了下来,并且一写就是 6000 字!



下面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以一名本科应届生的视角,来看看他的经历和感受吧。


本文大纲:


纠结之路

说句心里话,我对未来规划这种东西,是一种 突然 的自我觉悟。而突然的根源,就是前面做的事情导向的 顺其自然 ,和对自我的一个幡然醒悟。

是否考研?

就比如考研这个事儿,我大学本科前三年,都是想着自己要考研的,甚至到了大三下学期暑假的时候,都已经学完了高数。


但是为啥突然不想考了呢?


理性分析

先简单说一下我的个人情况吧,我本科前三年想考研的时候,一来没有找到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二来没有未来职业规划(考博是不可能考博的)。考研这件事儿,貌似还是一个这个年龄这个节点,自己眼里同学眼里父母眼里,很该做的事。所以只是单纯和大部分人一样,想先有个学上罢了。


如果你是想决心做学术,并且对计算机科研深感兴趣的同学,那接下来可以不看了。但是这种人,毕竟是少数。比如我,只是想混个学历的,而且对科研其实真的不感兴趣 。其实像这样随波逐流去考研,也不能说是一个坏的选择,毕竟如今的计算机硕士学历还是很值钱的,只要你研究生阶段别太作、简历写的别太烂,通过多数大厂的简历筛选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随波逐流闭着眼读研,肯定也不是最好选择。因为第一,研究生的本职工作毕竟是做研究,水一水必然可以,但是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是薪资高、找工作比较 内卷 ,就很容易造成:毕业的时候,想从事算法岗位,但科研水平不够、竞争不过博士;做前后端开发,开发经验还不如某些本科生的尴尬局面。第二呢,国内硕士两年半 or 三年时间,还是很长的,人生有多少个三年呢?所以还是应该时刻掂量这个黄金年龄耗费的三年,对于自己是不是最佳选择,毕竟已经不是高考时候死读书的小孩子了。



我个人想的是如果工作三年,可能要比读研三年收获要大的多,康康鱼皮学长在腾讯大学读研快一年了,除了技术提升,其他平台也积攒了大量粉丝。读研如果水三年,不知不觉间可能被同龄人甩开太远了。

考虑后果

考研没考上的后果其实是非常严重的,不亚于高考失利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哈,如果考不上,正常情况下,接下来的人生道路有两个选择:


  1. 找工作

  2. 准备二战


如果你在考研失败后选择找工作,那么显然,你完美错过了求职的最佳黄金时间 —— 秋招。考研失败,既在校招主战场的秋招 0 收获,又在即将到来的春招面前 0 准备,可谓是非常被动。即使能够找到工作,但只能说如果该同学参加了秋招,凭借他的能力,一定会有更多的选择,可能会找到比现在更好的工作。而第一份工作,对你的人生又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同等程度的努力,用在找工作方面的效果可能要比考研更稳定和显著。


如果选择二战,那么首先一定要想清楚,你一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想不明白这点,那么二战同样失败的概率是非常非常高的,到时候只会面临一个更尴尬更难受的局面。二战的话首先要面对较大的心理压力,还要再次掂量自己的能力,再给一次机会能不能考过。


所以考研失败后真的是进退两难。现在硕士学历一方面越来越平民化了,另一方面却越来越难考了,毕竟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不知道干啥随波逐流、追求学历选择考研固然没有问题,但还是要想清楚这背后的风险,以及自己是否已做好承担这份风险的准备和觉悟。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真是太难太难考了,报录比太低而且大神多,所以如果决定考研,一定要下十足的决心,做足准备,尽量一次上岸。



鱼皮:对于是否读研,每位同学都应该像他一样有自己的思考和权衡,而不是被人牵着鼻子走,选择权只能且必须在你自己的手上。


最终,综合考量了一下,我觉得学历还是比较重要,但是除了考研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提升学历的方式了么?


当然有,出国留学呀!

是否出国?

为啥考虑出国留学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女朋友要去加拿大留学哈哈,所以我当时一拍脑门:“我要陪着你去!!!”



不过后来还是冷静地了解了一下,加拿大申请硕士巨难,我这种垃圾绩点基本不可能。


那不如开始申请英国的水硕试试?


虽然想出国留学,但是我这语言成绩和时间,肯定要 gap 一年。中介姐姐说,人不能在家赋闲 ,一边工作一边学语言,比在家 “全职” 学语言效果还要好,而且找工作的话工作越好,对申请越有利,最好 500 强!


(现在觉得:找到 500 强真香!还留什么学?)


好吧那么我的求职之路就正式开始了。

求职之路

作为正儿八经的软件工程学子,肯定大家下意识的,都会去找开发方向工作,俗称程序猿。正好,连带着学校的专业实习的课程要求,一起找了。

开发求职之路

这个时候大概是刚刚决定放弃考研的 8 月份了,但是很快,我就遇到了一个大问题:看着招聘网站上一个个陌生的岗位,既不知道选什么,又对其所需的技能基本完全不了解。天哪,我们学的是一个计算机吗?!



我本科还是参与了一些学科竞赛活动的,都是马上要上班儿的人了,对人家上班干啥都不知道,这不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情吗?


没错,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已工作的学长,反复强调 要早点实习,早点了解工作后要干啥早点知道学校教的专业课都是五十年前的东西找工作一点忙帮不上。这个时候我真的是一头雾水,要一层层捅破窗户纸。在经历了投递后端开发、数据分析、游戏策划、甚至音乐设计之后,终于我的投递开始走向 “正轨” 了……


简单介绍一下我这个时候失败的求职经历吧。失败是必然的,初生小傻子不怕虎,这个时候啥都不会啥也没背的我,也是对互联网大厂产生了很多的憧憬的,并开始了我的简历投递之路。对于研发方向,211 本科的科班学历,足够过掉大部分大厂的简历初筛,进入笔试面试。作为自主招生垃圾的很惭愧的我,因为好歹还有一些算法竞赛的底子,笔试还是过了一些,进入了一些面试。


众所周知,开发岗的面试是要提前准(bei)备(song)的,所以我也简单背了一些。但没想到,我进入面试之后可就太好玩儿了~


考官:“进程和线程的区别是什么?” 我:“...”


考官:“介绍一下数据库索引?” 我:“...”


考官:“TCP / IP 四次握手?” 我:“计网课没选。”


考官:“…… 快速排序时间复杂度总记得了吧?” 我:“logn? 2logn? log2n?”


考官: “孩子,加油。”



还真就是玩儿,经过了前后一番折腾,大厂的开发岗求职之路不出意外的全部挂掉了。这个时候我选择退而求其次参加了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专场面试,拿到了一家日企的正式 offer 并开始了实习。因为面试过程没太有技术环节,所以非常的轻松加愉快。


实习的方向偏重于后端开发,经过三个月的实习,再结合我之前的在校经历与个人兴趣,引起了我对于自己的深(zi)深(wo)思(huai)考(yi)。

转职?

以这段实习经历为契机,我开始思考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开发。我发现自己有两个很大的问题:


  1. 我对技术缺乏热情。

  2. 我进行开发工作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也坐不太住。



我现在还是觉得,开发这项工种,是靠兴趣和天赋驱动的,其实办公室里老天选中的程序猿和其他工种的人一起办公,气场差异真的是有点一目了然的。在开发这个领域,不同的兴趣与天赋带来的效果差异是巨大的。说白了,能不能做开发,要看缘分。


我的舍友(有天赋有兴趣有能力已保研)可以在晚上 11 点,一边放着蓝牙音箱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快快乐乐敲代码。而我既无法体会码代码的快乐,又无法体会到支撑无数程序猿精神的 —— 实现某一功能的成就感。这时候可能有人要说了,没有永恒的天赋,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正是,努力奋(nei)斗(juan)是打工人必须做到与坚持的,而现在做的,恰恰就是根据个体差异,个人兴趣,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赛道与奋斗方向,而不是把努力当借口,不管不顾人云亦云。 因此在这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关口,我最终决定还是放弃开发,选择既需要技术,但是技术专业性要求没那么高,同时需要很多组织沟通、设计规划能力的产品方向,作为自己的求职赛道。


鱼皮:认真审视自己,勇于突破自身的专业限制,非常值得佩服。

产品求职之路

其实一开始,我就是以产品为自己求职的未来导向的,只不过是纠结先做两三年开发,还是直接做产品。这肯定是各有利弊吧,积累一定的技术经验对做产品有很大帮助,但是 开发思维和产品思维还是有根本差距的 (一个下蛋的、一个孵小鸡的)。再结合上面所写的自己开发肝不动、所以就正式踏上了自己的产品求职之路了吧!


然而现在已经是 2020 年 12 月份了……



其实职场的招聘情况是瞬息万变的,但是正好我刚刚作为本科毕业生进行完了校招,所以还敢斗胆再多 bb 两句……


先说说开发方向的面试。从大的方面来讲,开发的面试中注重的是知识的掌握与否,来评估开发水平。一是通过提问,看应聘者知道 or 不知道,知道的话回答的 1 or 0;二是深挖简历中的项目经历或者有没有用过 xxx,来进行进一步的评估。总的来说,开发方向的面试,包括算法笔试在内,需要准(bei)备(song)的东西比较多,但是效果是肉眼可见的 ,这也是为什么前面反复提到的要 提前进行准备 ,开发面试早点准备(同时早点实习)性价比太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开发面试的顺利通过,并不代表着实际上手的 “痛苦” 减轻,还是应该结合上一章节内容,对自己能否从事开发之路做一个认真的评估。


产品方向的面试,尤其是校招产品,跟开发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开发的面经想必大家看过很多了,所以今天着重分享一下产品校招技巧。


鱼皮:虽然是产品校招技巧分享,但我看完后,感觉很多技巧同样适用于开发岗同学面试,不要跳过这部分内容哦~

产品校招技巧

1. 简历初筛

首先是学历关,校招产品经理基本最低最低要求 211 本科,985 本科或者 211 硕士是推荐配置。


道理很简单,开发的话有入行门槛,基本仅限计算机专业学生;但是产品的话虽然计算机专业仍然优先,但是专业放宽了很多很多,这也导致了学历这一块儿出现 神仙打架 的局面。比如我在并不算大厂的(虽然现在也真的不小)哈啰产品实习时,组里实习生虽然也有像我这种学历一般的,但是大部分都是比如交大本硕、同济本帝国理硕、华理本宾夕法尼亚硕等等诸如此类画风;而听闻同专业大佬在腾讯实习时,产品组实习僧都是清北藤校之流。


像我最后签的华为,产品经理跟互联网还有区别,在完美错过秋招,通信计算机专业优先的情况下,学历放宽到了 211,最后才能跟着一堆 985 硕一起入职,还是很荣幸的......



另外产品方向的简历,超级简历那种白纸模板写满一页纸是基本要求吧,具体内容会在下一节展开说明。


鱼皮:我认识一些本科求职产品岗的同学,据他们反映,校招产品岗真的是神仙打架,学历较低的话真的需要慎重!当然,趁早开始多几份实习经历也有机会。

2. 前期能力积累

与开发的强应试面试不同,产品面试不仅需要针对性应试准备,也需要长久的能力积累,这一点和英语口语很像 —— 无法突击。因为产品面试,尤其是校招面试,不像有工作社招一样会有历史产出可以问,而校招本身就是更看重个人综合素质、未来发展的潜力等等,因此我参与的 n 场产品面试,都是以聊天式为主,不太涉及专业技术细节 。这种面试形式决定了面试既简单 —— 不太会出现像开发面试那种不知道的情况,又很难 —— 不同人的面试表现真的差距太大太大。而且面试官本身就是老油条,有各种 “丰富多彩” 的形式和你聊天,比如灵魂提问、性格探讨、压力注入等等,总之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变着花样玩你,来打破你虚伪的突击准备,从而揭开你的真实面目。



因此前期的、持之以恒的能力积累是必须的,推荐几种提升自己的方法:


  1. 实习:一定实习,尽早实习。大二大三、暑假寒假,与其闲着,不如实习。大厂难进,先去小厂,迂回实习。

  2. 竞赛:对产品有帮助的竞赛有很多,而且这一部分其实非常重要,但是大家比较容易忽视。比如挑战杯、三创赛等等,数学建模等等,因为它可以在一件具体的事情中(而不是像学生会的多数自娱自乐),锻炼你与队友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进行组织沟通的能力,这个对于整个沟通能力与可行性分析能力的提升帮助是巨大的。

  3. 商赛 or 精英营:对于尤其是非理工科类的专业学生,这方面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比如一些商赛挑战赛、pwc 的暑期精英营等等。

  4. 学生组织。其实是否推荐这一点,我个人还是纠结的,甚至说是提醒大家避雷的。很多人刚上大学总是会习惯性的加入一个学生组织,但是现在回过头看,大部分的学生组织经历,其实不会有太大锻炼效果(尤其是院级的组织),或者说跟前面所说的竞赛、实习一比,锻炼效果相差甚远。但是我个人的话,是真实得到了锻炼的,因为我在加入校合唱团担任男低音声部首席的时候,独立承担声部加排了一百次左右 ,并且随团去过匈牙利、俄罗斯进行了比赛、拿了金奖。所以学生组织这个东西,差异性很大,随机性很强,一定一定要衡量自己正在进行的学生组织活动,是否值得你花时间精力,或者你是否真正感兴趣,以及尽量搞出一些 “名堂”。


鱼皮:我在大学期间也在学生会工作了两年,亲测可以提升你的组织、管理、表达能力,但切忌要控制好投入的时间。

3. 针对性的突击

校招产品看重日常的积累,那么短期突击有没有用呢?当然有用!



下面几种方法虽然不能让你有长期能力的提升,但是对于某一单场面试,甚至可能是决定结果的胜负手。


  1. 资料收集。活学活用互联网,全方位的了解你要入职的公司、部门岗位从事什么业务。百度、Google、牛客、力扣、脉脉、知乎、甚至贴吧微博...

  2. 针对性出击。举我自己的一个例子非常好理解:在我华为面试期间,正好正在举行 MWCS 世界移动大会,其中华为正是作为主会方之一。我完整收看了大会的华为演讲部分,并进行了笔记整理,事实上最终这对我的面试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前面说过面试官会想方设法打破你的虚伪突击准备,但是一些对待面试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准备,反而势必会让面试官感受到你的认真态度。

  3. 态度传达。我个人认为这是面试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在面试当中一定要表现出自己对通过面试的强烈渴望,至少你要透传给对面老师一种,你并不是无所谓,而是想通过本次答辩或者面试的态度。毕竟只有短短几十分钟,面试官也都是有感情的人,这可能直接影响着最终的面试结果。

  4. 适当多说。俗话说一语千金,但是事实上,能说却少说,和不能说,相差了两个境界的 level。在短短面试几十分钟,我们还是尽量多说。但是需要注意语速不要太快,不要抢别人话说。

  5. 简历 / 自我介绍微调。一招走天下固然好,但是应该适当地根据单位不同、职位不同、业务线不同,进行相关微调,突出自己在不同业务情景下的特长特色。比如这个公司是卖烤地瓜的,你应该突出自己食品行业相关经历特长,而不是突出宣扬自己擅长修自行车。

附:为啥说本科 ACM 是神坑勿入?

个人高中划了划水来东华自招,以普通人的视角,觉得算法竞赛这东西主要特征有两点:


  1. 多投一点时间就能再强一点,所以最好的备赛方法就是投入所有的时间。

  2. 但是再投入时间再多也永远天外有天,永远被神碾压。



算法竞赛本身核心是数学,虽然和开发一样都是码代码,但是本质天差地别,一个是相对动手偏实践,一个是相对动脑偏思考。竞赛厉害往往两种人,要么学得早学得多,要么真的聪明。各大 985 高校从高中或初中就开始学算法竞赛的 noi 或国家队选手,往往又学得早又聪明,在赛场上秀得头皮发麻,因为本质是数学,所以跟应用比赛、创业大赛不同,弱校不太存在拿大奖可能。即使你真的高考没考好又数学天赋极强,不要忘了你还有两名队友……


当然能带队 carry 的大佬也是有的吧,比如东华,300 个人里 30 个人能选拔进集训队,10 个队伍里有两三个获奖,两三个奖中一个或者没有银奖,至于金奖要追溯到 2006 年…… 所以最好还是不要赌自己就是那个天选之子,是不是真的不好说,没学过的话,还是看天赋这个自己也不清楚有没有的东西。


努力是刚需,但是不要忘记努力之前的选择更关键。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


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小透明学弟在不断抉择和尝试之后,终于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勇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踏上了自己坚信的道路,义无反顾的走了下去。


也许开始会迷茫,但是不是可以通过提前参与,让自己的未来逐渐清晰呢?还在编程一条路上走到黑的同学,是不是也可以思考更多的可能性呢?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最后再送大家一些 帮助我拿到大厂 offer 的学习资料


跑了,留下 6T 的资源!


欢迎阅读 我从 0 自学进入腾讯的编程学习、求职、考证、写书经历,不再迷茫!


我学计算机的四年,共勉!


觉得不错的话,还请朋友们 点赞 支持下,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同学 ❤️



用户头像

鹅厂全栈,爱做项目,分享技术 2021.02.26 加入

公众号【程序员鱼皮】领 6 T 最新编程资料和学习方法 💎 做了个网站叫【编程导航】:www.code-nav.cn ✨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小透明学弟的华为上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