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Python OpenCV 图像处理再循环,第一阶段复盘

发布于: 1 小时前

Python OpenCV 365 天学习计划,与橡皮擦一起进入图像领域吧。本篇博客是这个系列的第 40 篇。


基础知识铺垫

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我们已经来到了 Python OpenCV 学习的第二个阶段,本阶段将对之前的学习的内容查漏补缺,再进一步。

图像中的像素

我们在研究一下图像中像素是如何呈现的吧。首先编写一个普普通通的图片展示代码。


import cv2 as cv
image = cv.imread("./test.jpg")cv.imshow("image",image)
# 输出像素print(image.shape)print(image[:5,:])
cv.waitKey(0)cv.destroyAllWindows()
复制代码


输出数据如下,由于是彩色图像,呈现的是一个三维数组。


(640, 640, 3)[[[212 151  87]  [175 104  41]  [231 137  78]  ...  [150 144 145]  [188 186 132]  [196 195 115]]
[[255 229 160] [188 118 51] [196 106 42] ... [206 190 178] [216 200 153] [199 183 117]]
复制代码


数组与列表的区别,可以仔细观察一下。



通过输出类型,可以获取 image<class 'numpy.ndarray'> 类型的数据。


三维数组最内层的三个数字就是一个像素的取值,分别表示 BGR,取值范围是 0~255 合计 256 种取值。


每个值都表示的是亮度,所以 0 表示最暗,255 表示最亮。

获取单通道数据与像素值的加减操作

采用下述代码,可以获取图像单通道数据


print(image[:5,:,0])
复制代码


得到的数据如下:


[[212 175 231 ... 150 188 196] [255 188 196 ... 206 216 199] [251 180 201 ... 233 236 220] [173 182 232 ... 237 244 236] [187 210 233 ... 255 255 235]]
复制代码


单通道数据,呈现的是一个二维的数组。将单通道图片呈现出来,显示如下,单通道提取的图像为灰度图像。测试代码如下:


import cv2 as cv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image = cv.imread("./test.jpg")cv.imshow("image", image)
# 输出像素print(image.shape)
image[:, :, 0] = 0image[:, :, 1] = 0r = image[:, :, 2]cv.imshow("dst",image)cv.imshow("r",r)cv.waitKey(0)
复制代码



如果希望获取到的通道呈现出 BGR 中的颜色,只需要设置其他通道值为 0,那获取到的图像依然就是彩色图像。



下述代码将得到偏黄色的图像,因为 G(绿色)+R(红色) = Y(黄色)。


image[:, :, 0] = 0cv.imshow("dst",image)
复制代码



接下来咱可以实现图像的加减操作,具体代码如下:


import cv2 as cv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image = cv.imread("./test.jpg")cv.imshow("image", image)print(image[:1, :])print("像素值+10")image = image+10print(image[:1, :])cv.imshow("dst", image)
cv.waitKey(0)
复制代码


查看像素的输出,发现每个值都进行了添加操作。



但是当像素值增加之后,超过了 255,结果会对 256 取余,例如 212+50=262 % 256 = 6


边界填充

今天顺便补充一下边界填充的相关知识,核心用到的函数是 ``cv2.copyMakeBorder` ,函数原型如下:


dst = cv2.copyMakeBorder(src, top, bottom, left, right, borderType[, dst[, value]])
复制代码


其中最重要的参数就是 borderType ,定义要添加边框的类型,其它的只是一些数值。


borderType 具体取值如下:


  • cv2.BORDER_CONSTANT:添加的边界框像素值为常数(需要额外再给定一个参数,就是 value 参数);

  • cv2.BORDER_REFLECT:添加的边框像素将是边界元素的镜面反射,类似于 gfedcb|abcdefgh|gfedcba,注意竖线左右的值即可;

  • cv2.BORDER_REFLECT_101 or cv2.BORDER_DEFAULT:和上面类似,但是有一些细微的不同,类似于 gfedcb|abcdefgh|gfedcba,注意竖线左右的数值,没有 a

  • cv2.BORDER_REPLICATE:使用最边界的像素值代替,类似于 aaaaaa|abcdefgh|hhhhhhh,直接延伸边界像素值;

  • cv2.BORDER_WRAPcdefgh|abcdefgh|abcdefg。具体的你可以在 官方手册 继续学习。最后一个 value 参数:如果 borderTypecv2.BORDER_CONSTANT 时需要填充的常数值。


dst:添加完边框的新图像,需要记住图像的新尺寸为 (src.shape[1]+left+right, src.shape[0]+top+bottom)。通过下述代码,进行完成的呈现。


import cv2 as cv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image = cv.imread("./t1.png")b, g, r = cv.split(image)rgb_img = cv.merge((r, g, b))
replicate = cv.copyMakeBorder(rgb_img, 100, 100, 100, 100, cv.BORDER_REPLICATE)reflect = cv.copyMakeBorder(rgb_img, 100, 100, 100, 100, cv.BORDER_REFLECT)reflect101 = cv.copyMakeBorder( rgb_img, 100, 100, 100, 100, cv.BORDER_REFLECT_101)wrap = cv.copyMakeBorder(rgb_img, 100, 100, 100, 100, cv.BORDER_WRAP)constant = cv.copyMakeBorder( rgb_img, 100, 100, 100, 100, cv.BORDER_CONSTANT, value=(0, 255, 0))
plt.subplot(231), plt.imshow(rgb_img), plt.title('ORIGINAL')plt.subplot(232), plt.imshow(replicate), plt.title('REPLICATE')plt.subplot(233), plt.imshow(reflect), plt.title('REFLECT')plt.subplot(234), plt.imshow(reflect101), plt.title('REFLECT_101')plt.subplot(235), plt.imshow(wrap), plt.title('WRAP')plt.subplot(236), plt.imshow(constant), plt.title('CONSTANT')
plt.show()
cv.waitKey(0)
复制代码


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意 plt 绘图后图片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是图像的像素数量。学习的时候,对比着刚才的字母说明,然后在看着图片学习一下,很容易可以掌握。


橡皮擦的小节

希望今天的 1 个小时你有所收获,我们下篇博客见~


发布于: 1 小时前阅读数: 2
用户头像

爬虫 100 例作者,蓝桥签约作者,博客专家 2021.02.06 加入

6 年产品经理+教学经验,3 年互联网项目管理经验; 互联网资深爱好者; 沉迷各种技术无法自拔,导致年龄被困在 25 岁; CSDN 爬虫 100 例作者。 个人公众号“梦想橡皮擦”。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Python OpenCV 图像处理再循环,第一阶段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