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三农 农行、邮储如何保“质”更保“智”?
近年来,金融业服务“三农”领域效果明显。“十三五”期间,政府引导惠普金融,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以此支持农业发展,涉农信贷潜在需求将得到深度释放,我国涉农信贷实现连续五年增长。银保监会披露,截至 2021 年末,涉农贷款余额 43.21 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 8.88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7.48%,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6.18 个百分点。
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三农”金融也步入数字化转型新阶段,以提高“三农”金融服务质效,降低农村长尾客户服务成本和业务风险。
加快推动三农业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提到三农、乡村振兴等关键词,则不得不提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
2021 年 5 月 25 日,人民银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六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现代化。《意见》要求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大中型金融机构结合自身技术、业务及资源优势,运用“三农”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等服务“三农”内设机构,增加相应信贷投放,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供服务。此外,需加强金融科技运用,并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
作为以涉农金融服务为特色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始终肩负着服务“三农”的历史重任,成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与领军者。
农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科技可以极大地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效率,也是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农行大力推进线上办贷、惠农理财、电子商务和新农合、新农保代理等移动金融服务,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存取款、转账、贷款、缴费等便利的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难题,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农行掌上银行 7.0 版正式上线。资料显示,农行一半以上的客户分布在县域乡村。如何用数字化手段让这部分客群充分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做“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对农行而言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农行掌银 7.0 正式发布乡村版,紧扣县域乡村用户的日常需求,以简约的风格和通俗易懂的表述,重新组织产品和功能,量身定制了惠农专属的理财、保险和贷款产品。
另一方面,农业银行通过不断探索创新,积极纾解普惠服务在县域乡村的民生痛点。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9 月末,农行累计服务全国 314 万县域商户,本年累计服务超 100 亿人次,推动 18.9 万“惠农通”服务点迭代升级,为 127 万商户实施了支付手续费减费让利,832 家曾经的国家扶贫重点县电子机具建制村覆盖电子机具数量达 12.9 万台……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正是农行以金融活水振兴县域经济的真实写照。
未来,农业银行将继续秉承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下沉渠道、产品和服务,让金融服务走乡入户,为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能,提升农民普惠金融服务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让金融活水润泽阡陌田间。
作为全国网点最多、分布最广的银行,邮储银行在全国布局的网点高达 4 万余个,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地区。在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重点服务主体方面,邮储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产品和服务模式,稳步推进协同支农生态建设,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 1.41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496.76 亿元。在即将披露的 2021 年报中,这组数据则更令人期待。
金融科技方面,邮储银行积极推进传统作业模式与先进科技的融合,充分发挥前沿技术支撑作用,加快发展自主经营的互联网贷款,积极发展与核心企业合作的产业链网贷。该行大力推进基于移动展业的小额贷款全流程数字化改造,以移动展业为载体,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移动定位等技术,最终实现小额贷款申请、审批、放款、贷后及档案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把“窗口服务”转变为“门口服务”,让广大农村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改善了客户体验。
据了解,邮储银行将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加快科技赋能,积极构建“渠道+产品+平台+运营+风控”的全方位三农金融数字化发展架构,持续优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让信用变财富,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邮储银行将着力构筑“三农”协同发展生态圈,坚持开放合作理念,广泛外联,积极建立“金融+生产+生活”的“三农”服务生态圈,将金融服务融入百姓日常,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红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