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人民币官方宣传片来袭!DCEP:开启“无现金新时代”!
随着区块链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无现金、数字化社会的加速到来,数字货币开始引起全球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不少国家的央行也已经开始着手研发数字货币,比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而我国也不甘落后。
实际上人民银行开展数字货币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有若干年了,从 2014 年周小川提议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到今年的大规模测试。
已经过去了七年了,那么在这七年之中,央行数字货币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如今的央行数字货币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未来又会带来何种影响?
什么是 DCEP?
DCEP 是中国央行推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即央行数字货币。
DCEP 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人民银行先把 DCEP 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DCEP 的意义在于它不是现有货币的数字化,而是 M0 的替代。它使得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
DCEP 的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 DCEP,是我国推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
”DCEP 目前逐渐趋于成熟,中国人民银行是在世界上率先推出主权数字货币的央行。
(1)数字货币的运用或帮助央行对货币供应量及其结构、流通速度、货币乘数、时空分布等方面的测算更为精确,从而提升货币政策操作的准确性。
(2)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由于央行数字货币采用账户松耦合形式、减少了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度,由此带来和现金一样的流通性和可控匿名属性,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更广范围内的流通使用。
(3)打击金融犯罪:在可控匿名机制下,央行可以对掌握的交易数
据进行分析以实现审慎管理和反洗钱、反逃税、反恐怖融资等监管目标,提升金融监管效率。
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五个问题
1、我国有发达的移动支付,为什么还需要央行数字货币?
对此穆长春曾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是“账户松耦合”,即可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央行数字货币既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可以实现可控匿名。
2、是否基于区块链发行?
穆长春在演讲中透露,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小组最开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时候,做过一个完全采用区块链架构的原型,但基于现有技术,无法达到零售级别的高并发要求。所以,最终央行层面保持技术中性,不预设技术路线,也不依赖某一种技术。
3、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付息?
我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早在 2018 年初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因为央行数字货币是对 M0 的替代,所以不应对其计付利息。这样既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由此引致通胀预期。相应地,也不会对现有货币体系、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运行产生大的冲击。
4、央行数字货币=央行现金数字化?
银联董事长邵伏军认为法定数字货币不仅仅是货币数字化,还能通过与智能技术的结合,通过智能合约设计,较好解决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以及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步的问题,这个优势能够大幅度简化传统金融机构间比较复杂的交易流程。
5、民众如何获取央行数字货币?
未来民众获取央行数字货币的方式大概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到银行开通一个数字货币的钱包,直接拿着手上的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换成数字货币(柜台办理);
第二类是直接拿现有账户上的钱,用网银在线购买,类似于把银行账户里的钱,转到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线上办理);
第三类是直接在场外交易,我转给你,你转给我,或我有什么东西要卖,明确只收数字货币。
如何抓住数字货币机遇
那么如何抓住数字货币新机遇呢?听听中行原行长怎么说。
“数字货币将在未来全球数字经济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当前,我们有必要研究发行由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可行性路径和实施方案。”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如此表示。
李礼辉认为,虚拟货币的经济性缺陷在于,其缺乏足够的实体资产支撑和信用背书,价格不稳定,投机性太重。
而能够成气侯的数字货币必须是可信任的,法定数字货币因为法定地位和国家主权背书而可信任,其他的任何机构的数字货币要做到可信任,必须具备一些品质。
数字货币对我们已经构成了现实的挑战,也应该是我们未来的机遇。
第一,我们应该掌握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主导权。比如要进一步落实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的国家战略,明确产业政策,对数字技术研发企业的专业人才给予税费方面的优惠,鼓励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国家队加民营队、大中加小微,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也要进一步研究,比如替代范围的选择、可控匿名的尺度、脱网运行的技术等等。数字货币在未来全球数字经济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当前我们有必要研究发行由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性路径和实施方案。
第二,应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立足于保证数字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应抓紧制定数字货币发行、数字金融市场监管等制度。
应该抓紧研发数字金融技术国家标准,建立专业化的数字金融技术应用审核和验证体系。在数字金融全球制度的建设中,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并且争取应有的话语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