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科技正经事周刊(第 3 期):美团的推荐算法,是在玩火吗?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三发布。
本刊开源(GitHub: senlypan/weekly),欢迎投稿,推荐或自荐文章/软件/资源,请提交 issue 。
封面图
欧盟正在建设一条价值 110 亿美元的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via)
本周话题:美团的推荐算法,是在玩火吗?
美团算法推荐
从今年 3、4 月份开始,周围陆续有男性朋友说自己的美团首页,频繁被推荐一些类 “色/情” 擦边的营销产品服务,还调侃说美团真懂自己,当然,我并没太在意。
但是,最近发现自己的美团首页也充斥着这类打着 “单身无人”、“男士专享”、“纯/欲”、“私/密空间”、“乳/式按摩” 、“宅/欲”、“解/压”、“技/师” 等极具诱导标签的营销产品服务。
于是我好奇的找了一个小范围的微信群,问了一句:“ @所有人 你们把美团的首页截图一下,看看有啥?“
结果惊呼,几乎所有男性伙伴们,在美团首页都能看到此类产品服务的推荐信息,我列贴部分:
我相信大部分男性,今天打开美团首页,依然能看到此类推荐的产品服务。
当然,不止是 美团,很多互联网平台,依靠自身大流量优势,吸纳海量用户,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浏览记录、地理位置、交易行为、兴趣爱好、联系方式等等,进行最大程度的商业化利用。
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例如大数据“杀熟”、流量造假、诱导沉迷等不合理的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不少烦恼。而更有甚者,通过算法推荐展示低俗信息吸引眼球、诱导过度消费、推荐类色/情信息诱导未成年,甚至使用一些突破人性道德伦理的营销方式来达成交易,这些行为,都是在法律边缘试探。
针对已婚妈妈,过度推荐儿童消费
针对未成年,推荐游戏、甚至色/情类信息
针对老年人,推荐保健品、理财类
针对男性,当然就是以上的解压/放松、单身/按摩、私密/宅诱等等。
我们每天都在接收骚扰电话、你孩子姓名、年龄、学历等等都可能被恶意侵犯、利用。
难道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信息被互联网平台无限滥用和过度消费吗?
当然不是!算法,需依法!
国家早已给 “算法” 立规矩!3 月 1 日起,《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实施。
互联网清朗行动
早在 2004 年 ,国家就陆续推出过许多管理行动通知以及管理规定,包括但不仅限于算法分级分类治理、网络安全、信息服务,以及算法推荐备案治理等。
一直以来,国家在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以及推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并且,重点检查具有较强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大型网站、平台及产品,包括:
督促企业利用算法加大 正能量传播
处置 违法和不良 信息
整治 算法滥用 乱象
积极开展 算法备案
推动 算法 综合治理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营造 风清气正 的网络空间
因此,美团等平台有可能确实在玩火、在打擦边球。(via)
但是,不管如何,我倒是好奇一个问题?未来这些大互联网平台的算法,我们普通人能够干预或参与吗?
恰巧,这两天网上很多人在讨论马斯克入股、收购 推特,而其中主要在讨论一个很有意思的言论:“如果埃隆·马斯克能够以 430 亿美元成功收购 Twitter ,他希望 Twitter 的算法能够公开,以确保平台公平“。简单来说,就是马斯克认为:Twitter 应该开放算法! 这个言论在引起很激烈的讨论,特别是在我们 IT 人群当中,更有意思的是,发明推特的人也认同这个想法!
然后,我发现有一篇文章 《马斯克是对的:Twitter 应该把算法开源》 ,还针对马斯克的观点做了一些实际分析。
作者认为如果开放算法,有利于增加透明度和为用户创造更多选择,将会是一件好事,并从几个维度去分析讨论:
增加使用率
减少骚扰
重建信任
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而且我认为,如果包括美团在内的互联网平台,未来都能开放算法,那对于苦互联网平台久矣的网民来说,绝对会是一件开创性的好事,虽然对像美团此类大平台并不需要再去考虑扩大用户规模、或者说让用户保持信任之类的行为(由于市场已经基本垄断),所以仅剩下的一个直接好处,那就是避免算法被平台滥用,导致我们受到无尽的骚扰与侵犯,导致我们裸露在毫无节制的各种算法当中,仅此而已。
基本,以上就是我简单的看法,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对于如今大平台的算法与推荐,是否感到厌恶?
科技动态
1、英雄归来!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历时半年,完成创纪录任务后载3名机组人员安全降落(中文)
发射成功
2021 年 10 月 16 日 0 时 23 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 582 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在轨半年
神舟十三号机组人员在轨道上度过了六个月。
神舟十三号任务将实现五个方面的任务目标,与神舟十二号任务相比,神舟十三号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同:
一是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
二是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 艘货运飞船、1 艘载人飞船共 4 个飞行器组合运行;
三是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 6 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
四是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而神舟十三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
五是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
六是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神舟十三号飞船标识。
生活与工作
成功着陆
2022 年 4 月 16 日 9 时 56 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左至右)安全顺利出舱 (新华社 )
新起点,新记录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致敬航天英雄。
2、一种新的储能系统可以将太阳能储存近二十年(英文)
转储太阳能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Kasper Moth-Poulsen 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能源系统,可以将太阳能储存长达 18 年。
这项新技术基于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开发的太阳能系统 MOST——分子太阳能热能储存系统。这项技术是基于一种特殊设计的分子,当它与阳光接触时会改变形状,该研究在早期阶段提出时就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兴趣。
按需释放储能
瑞典研究团队把存储有太阳能的 MOST 材料(降冰片二烯),运到中国上海,经过中国上海交通大学胡志宇教授、李涛教授团队,成功利用 MEMS-TEG 发电芯片进行了 按需 放热发电的实验室演示,首次实现了分子太阳能至热能储存释放继而转换为电能。
思考
像我们平时给充电宝充满电,过一段时间再用发现没电了,蓝牙耳机也是如此,是否未来也能改用这类储能系统,让充电宝、蓝牙耳机等等,也能放上 18 年。
3、流行的智能手机发出多少辐射?(英文)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工作和学校到日常任务,这些手持设备已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大多数人每天在手机上花费 5-6 个小时。而且,鉴于我们的手机会散发出微量的辐射,我们每天都会将自己暴露在辐射中数小时。
但是不同的手机发出的辐射量不同,在德国联邦辐射防护办公室收集的数据的帮助下,我们可视化了当今市场上一些流行的智能手机的辐射排放。
摩托罗拉 Edge 2020 的辐射发射最高,SAR 值为每公斤 1.79 瓦的辐射。
SAR 值最低的智能手机是 中兴 Blade V10,每公斤辐射 0.13 瓦。
虽然,目前没有重要的研究证明手机辐射的有害影响。
但是,长时间接触智能设备的人,至少可以量化他们的辐射暴露量,并选择哪些品牌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4、使用基本材料制作微型冰箱的方法(英文,视频)
第 1 步:准备主要电子设备
第 2 步:制作冰箱的主壳
第 3 步:继续构建主冰箱
第 4 步:完成冰箱
灵感
Wyatt Nolen 创建了一个很酷的动画,它使用 div 叠层、路径裁剪和 CSS 动画,就实现了两个多边形动物之间的转换效果。
2、美国公民现在可以在护照申请中选择性别“X”(英文)
美国增加第三个性别选项,除了以前可用的“F”和“M”选项外,申请护照的美国公民现在可以在他们的申请中选择性别“X”,以使护照对那些认定为双性、未指定或其他性别认同的人更具包容性。
打开网站之后,移动鼠标,网站就会读取一张照片,照片里会有人的手指正好指着你的鼠标……
开发者真的太无聊了,哈哈哈哈哈。
虽然很无聊,但又觉得手指识别得很精准,反正我是玩了快 20 分钟。
当然,我建议你去玩一下:https://pointerpointer.com/
文章
1、什么是网络钓鱼?示例、类型和技术(英文)
网络钓鱼是一种网络攻击,它使用伪装的电子邮件来诱骗收件人放弃信息、下载恶意软件或采取其他一些所需的行动。
作为最古老的网络攻击类型之一,网络钓鱼 可以追溯到 1990 年代,目前它仍然是最广泛和最有害的网络攻击之一,网络钓鱼攻击方式和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一些 轰动一时 的网络钓鱼诈骗:
文章详细介绍了网络钓鱼的攻击类型、攻击原理以及相关防御手段。
2、《请不要再将数据库称作CP或AP (Please stop calling databases CP or AP)》(英文,推荐)
Jeff Hodges 在他那篇精彩的博客文章 Distributed Systems for Young Bloods(面向年轻人的分布式系统) 中,建议我们用 CAP 定理来描述和评论系统。 很多人都听取了这个建议,描述他们的系统为”CP”、“AP” 或者有时候 “CA”。
而 Martin Kleppmann 教授对 Jeff Hodges 关于 CAP 定理的观点持不同意见,他认为 CAP 定理过于精简,且被广泛误解,导致它对描述一个系统没有多大用处. 。因此 Martin Kleppmann 教授恳请大家最好还是放弃 CAP 定理并停止引用和讨论. 并且要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权衡系统。
参与 分布式系统相关设计 的研发同学,应该关注这个话题。
Martin Kleppmann 教授是我认为巨牛的一位教授、软件工程师和企业家,而且还出过音乐作品。
他出版的这本书 《数据密集型应用系统设计》(中文版) ,在国内豆瓣评分高达 9.7 分,本书几乎涵盖大部分分布式系统的应用设计场景,以及背后或底层的原理,深入浅出,初学者、高手,都会有所收获,特别推荐大家!
另外,本文你也可以通过中译版 《请不要再将数据库称作CP或AP》 进行阅读。
3、5 张图表了解 2022 年的软件工程工资(数据来源Hired)(英文)
或许 Hired 统计的数据 无法代表国内的实际情况,但是技术岗位趋势,值得参考。
网络安全人才短缺持续加剧,后端工程师排在第七。
Go 语言成为最热门最受欢迎的技术技能。
Python 和 JavaScript 最受工程师的喜爱,Java 仅排第三。当然,如果把国内并入统计,很大可能就是 Java 语言最热门。
希望通过软件拯救世界的排名中,第一大领域是公共卫生,接着是思考教育、未来的工作和气候变化三大话题。
工具
一款可以快速将您的源代码变成漂亮图片的工具。支持自定义主题、样式、边距等。
目前支持的语言包括 Json、YAML、HTML、Markdown、Twig、JavaScript、TypeScript、CSS、SCSS 等。
我小试一下,代码编写还支持语法提示,很良心的一款高颜值源码图片生成器,点一个赞。
当然如果你不喜欢这种图像风格,可以尝试这款 Carbon ,相比 Chalk.ist ,Carbon 提供了更高粒度的定制化,试试吧,或许你会喜欢。
Doodle Icons 是一款很特别的手绘图标,可以在 PNG 和 SVG 格式以及 Figma 中使用,提供 15 类图标,可以在任何类型的项目中免费使用。
3、giscus:基于github的评论系统 (10 分钟就集成到我的个人网站)
giscus 是基于 github 的一款开源评论系统,基本有以下几个特性:
开源。
无跟踪,无广告,永久免费。
无需数据库。全部数据均储存在 GitHub Discussions 中。:octocat:
支持自定义主题!
支持多种语言。
高度可配置。
自动从 GitHub 拉取新评论与编辑。
可自建服务!
对于开放型的网站而言,giscus 是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像我这类开源项目基本都托管在 github 的人,就特别合适。根据 giscus 使用指南 ,前前后后花了我不到 10 分钟的时间,完成了集成、调试、上线发布,下图是我的 github 启用评论系统后的效果。
至于我们网站集成之后的效果,也很简单,指定 .class 容器集成就可以,个人还挺满意,你可以来 我的网站 看看效果吧,如下图,支持点赞评论等。
不过 缺点 也很明显,就是用户只能通过 github 账号登录并评价。当然!如果你和我一样是技术类的网站,那其实问题不大,github 账号都是人手一个,所以也能接受。
4、Gradient Generator:一个在线 CSS 渐变效果生成工具
一个在线工具,可帮助您生成可在 CSS 中使用的丰富、漂亮的渐变效果。
支持直接复制 CSS 代码
支持把已设计好的 CSS 代码通过 URL 链接进行分享
资源
1、NodeJS 与 .NET Core——哪个是终极服务器端开发平台?(英文)
2022 年最流行的两个服务器端开发平台是 Node.js 和 .NET Core。
本文就 Node.js 和 .NET Core 的语言特性、核心优势、使用场景、性能表现、安全性、生态以及差异性等方面进行了讲解比对。
2、15 个重要的 Python 内置函数(英文)
文中介绍了 Python 中的各种内置函数,这些函数在使用 Python 时非常有用,例如 iter、len、help、hash、map、print 等等。
3、Filebase:使用 Web3 构建 Web3(英文)
Filebase 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去 中心化存储网络 提供支持的对象存储平台,将多个网络统一在一个与 S3 兼容的 API 下,使去中心化存储易于访问和使用。
国内使用 Filebase 结合 Amazon S3 可能不太允许,但是去中心化存储方案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这是 Filebase 文档 。
桌面壁纸上直接展示透视之后的真机结构的想法其实见过蛮多了,这个 M1 MBP 的版本也是这个思路,不过做得还挺严谨,14 寸和 16 寸机型的壁纸都不一样,看似是按照实际来的~
M1 Pro(在银色 14 英寸 Pro 上显示)壁纸
M1 Max(在 16 英寸深空灰色 Pro 上显示)壁纸
MacBook Pro 上的每个风扇都由 90 个不同的组件组成
打开 MacBook Pro 的真实结构图壁纸 看看吧,严谨精致。
5、Bevy 0.7:用 Rust 构建的面向数据的游戏引擎
Bevy 0.7 是一款用 Rust 构建的面向数据的游戏引擎,永远免费和开源。您可以在 GitHub 上获取完整的 源代码,或者可以查看 快速入门指南 开始使用。
图片
1、日本餐厅因提供像石膏一样形状的甜点而风靡一时(英文)
东京银座皇家花园酒店的 Opuses 餐厅最近因为一种形状像墙灰泥的有趣甜点而引起了很多关注。
Opuses 甜点实际上是由覆盖着这些石膏状蛋白酥皮的冰淇淋组成,虽然不太像冰淇淋。
对比一下我们国内的炒酸奶
2、欣赏大自然保护协会 2021 年摄影大赛的精彩获奖者(英文)
播客
1、和Vue.js的创造者尤雨溪聊开源软件(中文)
开源软件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手机的安卓操作系统,到上网使用的 Chrome 浏览器;从前端开发者使用的 React, Vue,再到后端进行大数据存储和处理的 Hadoop , 以及人工智能的 Tensorflow , MXNet 等等。
这期播客邀请到了 Vue.js 的创造者,也是全球开源社区的领军人物 尤雨溪(Evan You) 来和大家聊一聊开源软件这个话题。
牛油果烤面包 也是个开源的项目,音乐播客也开源!
2、互联网是否欺骗了我们(中文)
本期播客,相征迎来了他的一位老朋友,对于大家来说,也是一位新朋友。如果你喜欢听播客,又恰好喜欢音乐,多少一定有过耳闻的这位—重轻老师。
他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机核电台 GADIO 的常驻嘉宾。同时,重轻也是不定期更新的播客《不在场》的主理人、音乐科技领域的 UP 主。
本期节目,这俩互联网 “punk 主义” 爱好者,就从当下大热的 《艾尔登法环》 聊起,咱们坐下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互联网到底是工具,还是满是腥臊味儿的大浴缸。
你打开手机,就是为了舒服一下?在工具的恶和对人类的反向塑造的同时,我们真的手无寸铁、束手就擒了吗?那个体究竟还能做点儿什么来对抗着看不见的巨物和网络呢?
文摘
1、《开源的 Why 和 How 》 (付费知识星球:云谦和他的朋友们)
( 陈成,花名云谦,阿里 & 蚂蚁 10 年 + 老前端,ZJU,P8,Umi & Dva 等开源库作者,蚂蚁中台框架 Owner,「MDH 前端周刊」作者,初级路亚爱好者,游戏收藏师。)
《开源的 Why 和 How 》文章主要分享了两个主题:
为什么做开源?
怎么做开源?
开源的驱动力最开始可能来自于个人分享欲以及获得的成就感,但回过头看,开源相比闭源的投资回报率高出很多,包括社区、影响力、代码、人才、需求、灰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收获,老外对此有个的定义,叫 「工程经济学」。
陈成老师认为优秀的开源包括三个技能点:
代码
文档
社区
过硬的代码、丰富的文档,以及活跃的社区,按照 4:3:3 的时间精力分配,能让一个优秀的开源项目保持在一定的健康状态。
当然,仅推荐前端开发或全栈开发的伙伴关注订阅,其他专注后端研发等同学暂不推荐订阅该知识星球(由于该知识星球主要涉及前端技能、知识、方法论、工作、学习、以及招聘面试晋升等)。
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开源的话题,或许你可以看看知乎的一个圆桌收录:
2017 年,《经济学人》宣布,数据已超石油,成为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
各个行业的组织已经并将继续在数据和分析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但就像石油一样,数据和分析也有其阴暗面。
从机器学习算法驱动的分析和行动中获得的洞察力,可以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但在声誉、收入甚至生命方面,一些错误可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以下是过去十年中一些备受瞩目的分析和人工智能错误,以说明可能出现的问题。
AI 算法能识别一切,而 COVID-19 例外
Zillow 减记数百万美元,由于算法购房灾难而裁员
英国因超出 Microsoft Excel 中的数据限制而丢失近 16,000 例冠状病毒病例
医疗保健算法未能标记黑人患者
数据集训练微软聊天机器人吐出种族主义推文
亚马逊人工智能招聘工具只推荐男性
目标分析侵犯隐私(针对怀孕预测进行营销)
言论
1、
人们常说,互联网使教育民主化:人类的所有知识都可以通过谷歌搜索到!然而,获得信息只是成功了一半,您还需要将原始信息转换为可用的技能。
学习如何有效地学习非常重要,尤其是作为软件开发人员,学习新事物实际上就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如果您能学会快速掌握新的语言、框架、工具,那么您将能够比普通开发人员更有效率。
这是一种超能力,这种超能力包括但不仅限于:主动试错、心态培养、目标动机、间隔重复、习惯养成、公开学习、技能网络 …
2、
互联网做得太出色了,以至于很多人把它看做某种像太平洋一样的自然资源,而非人造的。你还记得上一个达到如此规模而又如此健壮的技术是什么?
首发订阅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三发布,首发在
微信公众号:潘潘和他的朋友们
本刊开源(GitHub: senlypan/weekly),欢迎投稿,推荐或自荐文章/软件/资源,请提交 issue 。
(完)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潘潘和他的朋友们】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ce48ad067b8e1b0eee373995b】。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