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只有思考清晰,才能表达有力!

用户头像
云祁
关注
发布于: 19 小时前
只有思考清晰,才能表达有力!

一、前言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但老大在团队内部技术交流会议上的力荐,促使了我翻开这本书并耐着性子读完。



不知道搞技术的同学平时有没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表达” 比 “做” 实在是难太多了。有时候明明做得挺好的一件事情,可能自己表达出来却不是那么回事情。


如何整理自己的思维逻辑,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如何能让对方看懂、听明白、记住我们想表达的;如何让对方顺着我们的思路一起思考。这是值得我们深究的一门学问。


那在这方面该如何提升呢?


最为经典、实用的方法,当属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提到的结构化思维了。

二、金字塔结构逻辑概要

简单概括本书,主要为四部分内容:


  1. 表达的逻辑:讲述了使用金字塔结构的原因和具体构建方法,并详细叙述了序言的写作方法

  2. 思考的逻辑:使用金字塔时,组织思想的逻辑顺序和如何概括各组思想

  3. 解决问题的逻辑: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用金字塔解决问题

  4. 演示的逻辑:在 PPT 演示和文字中使用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结构非常简单,顾名思义,整体结构如下图。整一个结构是一个大金字塔,任何一个节点都是可以独立存在,成为一个小金字塔。



搭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简单来说就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对于读者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最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同时,对自己而言,弄清楚自己思想,也是需要这种结构,这种结构能够使自己的思想考虑周全、抽象化,自己的思维层次上升台阶。

三、表达 + 思考的逻辑

这部分主要围绕金字塔结构的构建来论述,当我们看到金字塔很容易想到以下结构,纵向上每一层的上一层是这一层的结论,最上层就是我们最初始的主题;横向上每组思想处于同一逻辑范畴,比如同属某个事件的原因。

3.1 两大核心:横向 &纵向思考

先介绍下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两大核心方向:横向和纵向


  • 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统一逻辑范畴,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常见的逻辑顺序:演绎顺序、时间(因果)顺序、结构(空间)顺序,程度(重要性)顺序。

  • 纵向:纵向上显示来思想的不同抽象层次,向上为结论,向下做具体阐述。


如何将自己的思想转化成金字塔结构,如何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转化成金字塔结构,机械化地填塞非常容易,但做到游刃有余、自然而然,那也是相当考验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尤其是抽象概括能力。


在开始动手写之前,先将自己的思路放入金字塔结构中,看是否符合金字塔的规则,如果不符合,需要调整思路,多次进行调整,便于写出结构清晰的文章或者 PPT 等。

3.2 两种方法: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法:顾名思义从最上层开始。先给出上层的结论,然后再具体阐述理由,由于人的记忆容量有限,每组思想尽量不要超过 5 个。而最上层的结论也就是我们要回答读者最初疑问的答案,这个答案是由之前的序言引出。



序言包括:背景-冲突-疑问,即我们要先用讲故事式的序言说明问题起源的背景,在这背景中发生了某一事件——冲突,继而使读者产生了疑问,然后我们给出答案,接着通过层层论证为这个答案提供支持(或者说不断的疑问/回答式对话)。


自下而上法:即从底层开始,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找出各要点逻辑关系,然后归类概括得出上一层次的结论,再通过倒推写出序言。正如中学时做语文阅读题时,有时要求我们给文章加题目,就需要我们找出每段的主题,最终归纳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于我们非常熟知,非常擅长的领域,通常会直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比如,我是 大数据开发老司机,对于大数据技术架构的规划,我是非常擅长且思路清晰,我会很快就画出我的整体框架,首先可以划分几个领域:逻辑 / 物理架构、网络、高可用、安全等,然后每个领域再进行细分,比如,逻辑架构领域可以分为:数据源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应用层等等。


但如果是我们不太擅长的领域,无法直接构建金字塔结构的顶部。可以采用自下而上思考,通常分这几步:


  •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头脑风暴)

  •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 得出结论


然后,再将这个过程逆转过来,自上而下地表达。

3.3 SCQA 架构——结构化表达工具

以上是整体金字塔结构的搭建,那在一个小金字塔结构里面,如何阐述一个观点,常有效的方法有 SCQA 方法:背景(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疑问(Question)、答案(Answer)。比如我在逻辑架构领域设计了数据处理层,如何来阐述这个点,就可以用这个方法,背景是什么,遇到到困难是什么,我采取了哪些措施,达到了什么效果。SCQA 可以不用每项都用,但基本都是这几项。


运用 SCQA 架构时,各部分的顺序可以有所变化,但必须包含“背景”、“冲突”和“答案”。你可以采用“背景-冲突-疑问-答案”的基本结构, 也可以采用标准式的“背景-冲突-答案”结构顺序,或者开门见山式的“答案-背景-冲突”顺序,或者突出忧虑式的“冲突-背景-答案”顺序,以及突出信心式的“疑问-背景-冲突-答案”顺序。

3.4 MECE 法则——归类分组的技巧

对于金字塔每一层的支持论据,有个极高的要求:MECE,即彼此相互独立不重叠,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穷尽不遗漏。不遗漏才能不误事,不重叠才能不做无用功。


MECE 法则也叫 MECE 分析法(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为“相互独立,完全穷尽”。采用 MECE 法则,一方面使同一组中的思想不存在重合,保证了不会做无用功,提高思考的效率;另一方面使同一组中的思想不遗漏,保证了思维的严谨性,提高思考的质量。

3.5 一些通病

如上的金字塔结构介绍下来,稍加练习,上手非常容易。通常的情况下,明确一个主题思想,快速搭建好文章总体框架结构总不是太难的事情。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通病。一些主题思想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思想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比如,该组织存在两个问题;我们建议进行五项改革等等。


我们要尽可能得避免此类缺乏思想的句子,主要有三大原因:


  • 思想结论不明确存在两个问题,严重?不严重?什么级别的?会造成什么伤害?等等

  • 一个简单的复数名词,无法表达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存在的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 容易遗漏同一级的内容,思考不完整还有没有第三、第四个问题呢?


这种句子会掩盖思考不完整的事实,是你错失一个进行逻辑性和创造性思考的绝好机会。有几个方法可以尽量避免此类问题:


  • 总结句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 罗列的思想中,是否可以往上抽取、概括思想。这些罗列的思想是否是相同层次的

  • 判断该层级的思想是否已经完全穷尽


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还是举技术优化的例子,我经常会发现,一些同学会有类似的“缺乏思考”的计划,比如,我这个 Q 要做 1,2,3,4,5 条优化点,完全没有拔高一层在思考问题,只是停留在当前具体做事的角度,这样整体的思考就非常的局限和单一,没有往更高的层次思考问题。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从点到线,到面的过程。


概括分组思想能力的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不断的打磨锻炼的。对一组思想进行严谨的提炼、概括、总结,必然能够推动思维的发展。


举个例子,在上一家公司的时候,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晋升季。整个准备、答辩过程通常需要 1 个月的周期,这个过程,大家都觉得像是被扒了一层皮。光是 PPT 的修改,来回起码 7、8 次,且都是大改。这个过程在干嘛?在提炼自己的思想,概括抽象内容,既能如实叙述自己的成绩,又能让评委快速领悟你的要点和亮点。

四、解决问题的逻辑

书中的第三部分是我们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立足社会必备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呢?


整个流程为:


  • 界定问题

  • 结构化分析

  • 组金字塔



回答问题 1 和问题 2 是为了界定问题,问题 3 则是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问题 4 和 5 是寻找解决问题(或抓住机遇)的最佳方案。



在介绍分析结果的时候,问题 1 和问题 2 的答案就是文章的序言,问题 3-5 的答案就是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观点、论点、看法。

五、写在最后

最后,我们需要明白逻辑思维是需要训练和培养的。因为逻辑思考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努力,可能会劳心费力,经过一个不愉快的过程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从进化角度来看,人类总是趋利避害的,我们本能的喜欢轻松简单无需意志努力的方式。


我自己的总结就是要不断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不断地问: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一步步的往前追,追究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一步步地往后推,推到能够做出具体的、明确的行动。

发布于: 19 小时前阅读数: 11
用户头像

云祁

关注

公众号:云祁QI 2020.06.23 加入

我是「云祁」,一枚热爱技术、会写诗的大数据开发猿,专注数据中台和 Hadoop / Spark / Flink 等大数据技术,欢迎一起交流学习。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加油 (ง •_•)ง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只有思考清晰,才能表达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