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原则》读书笔记 - 又臭又长

作者:懒时小窝
  • 2022 年 5 月 14 日
  • 本文字数:4775 字

    阅读完需:约 16 分钟

《原则》读书笔记 - 又臭又长

《原则》读书笔记 - 又臭又长

引言

原则可以看作是指导方针和遇到问题的解决思路。


又长又臭的读书笔记,搭配这书挺好。

资源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POf_nFEsdmmRacnN2Lxpw提取码:buha

个人评价

勉强给个 2 到 3 星的书,受用的内容比较少,核心部分在“生活原则”这部分。


直白来说又臭又长的书,作者在第一个章节和第三个章节炫了一下过去事迹,第三章讲了一些老美适用的 OKR 法则,最后有点用的部分在在个人经历中总结出一些为人处事的原则。


看多了总觉得在熬鸡汤,毕竟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当然生活原则这部分还是挺有思考价值。


作者还挺狡猾的,在开头吹了一波自己桥水的事迹会让人先入为主的认为他是一个牛人,然后再抛售自己的经验让你看下去。

阅读规划

下面说说个人的读书步骤和笔记规划:


第一遍


  • 观察目录结构,观察目录结构大致了解到这本书大致讲了作者根据过往的经验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经验和实践法则,而个体的原则往往难以套用在其他个体上,所以这本书在我眼里加入了“挑精华部分读”、“惊异点”和“重点”三部分。

  • 开始扫读,跳过作者讲故事的环节,挑选面对失败的时候所做一些修正处理(个人错误日志挺值得学习的),以及作者自己给自己做的总结,这些内容不一定藏在章节总结,而是在不经意的对话中让你感到有所帮助。


第二遍


主要是对于第一遍重点划线部分整理笔记所以针对性的看了一些段落补充。


  • 看多少遍都会觉得啰里八嗦的书,能让我停下来看进去的部分是“生活原则”中关于进化的讨论(让我想到了《黑客帝国》)以及头脑的极度开放部分,说白了就是要积极思考,不要只看到问题,而是要求助和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另外进化曲线代表了人上升一个层次需要一个适应的阶段。

  • 工作原则没什么看的价值,像是作者的 CheckList,况且作者是个老外里面写的很多东西哪怕是管理者在国内也很理想化,最终个人总结是《OKR工作法》


第三遍


不值得第三遍的书,非常啰嗦的书,其实看一遍也差不多就能放一边的书籍。

佳句摘录

  • 痛苦 + 反思(+记录)(+改进)(+ 坚持)=进步。


括号部分是个人添加的,如果只有痛苦和反思,更多的情况不是进步,而是获得十分不好的回忆,并且在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会非常“恶心”并且会一错再错。


而记录自己的错误,并且知道自己错在哪,哪一块细节做的不好,下一次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会真正的进步。


就如你学车一样,你需要的是在平日里练习等时候大胆的尝试并且根据上一次错误的经验做出调整,这样在紧急的情况下能并且心里想法是“我已经准备好了”。


最后,心中预想成功的结果想象自己成功的画面,才不会总是被同一个石头绊住,这一点和[[14 岁懂社会-《给想要成为医生的你》读书笔记]]中提到的“想象力”部分比较契合。


  • 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客观的自我评价。


人往往会对于自己有过高评价,对他人也常常出现过低的评价,自我意识作祟,要有一个客观自我评价最重要的是保持谦虚,不管是外在和内在都要保持谦虚,做人低调方为真。


另一方面,人也有可能因为自卑给出远远低于现状的评价,对于自我评价建议是区分观察和评论,写下自己目前的情况,然而把它看作你要“考核”的人一样,审视优点和缺点。


最后,最重要的是每天对今天的自己复盘反省,对于明天的规划。这是从这句话拓展出比较受用的原则。

重点

阶段性目标

学会制定阶段性目标比制定目标本身重要,作者在书中对于目标的拆分比较符合微习惯的执行原则,其实也就是对于目标 量化的过程,有点类似我们读书上学按照年龄以及学习情况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等。


为什么学校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等?有何意义?是谁这样划分的?为什么这样划分?

吐槽:难得有百度知道说的有一些还不错的回答,这里抄过来了。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之所以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是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不同的阶段。而在不同的每个阶段里面,人体的发育和接收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学校等级的划分,某种意义上说完全是为了契合人成长时在不同阶段接收知识能力。所以小学不会教初中的知识,初中很少教高中的知识,其他也一样。教了也消化不了。况且,现在的学生,有几个还是那么好学的呢?另一个方面,这样划分学校,估计是因为知识的原因。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在起基础之上层层叠加和推进。这就像金字塔一样,只有不断学习不同阶段的知识,才能找到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砖,有了基础,才能接受和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才能堆砌金字塔。所以,不要以为大学就是玩得天下,有理想的同学,大学其实更忙,有很多知识和生活技能会等着你去学习。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意见,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望包涵指教。


这里比较认同书中对于目标的分层拆分,分层的方式可以把我们的预期目标降低的同时可以精准量化目标:


  • 高层次的全局:我想要能学到很多东西的有意义的工作。

  • 1.1 次一级的理念:我想成为一名医生。

  • 次一级的点:我需要上医学院。

  • 再次一级的点:我需要在科学课程上取得好成绩。

  • 再再次一级的点:我今晚需要在家学习。


作者提出关于给问题划分层次的原则,也是比较具备可操作性的:


  1. 任何问题都存在很多层次。

  2. 明白自己所处的阶段,才能更好的确定自己的下一个阶段目标

  3. 有意识地在不同层次之间转换,而不是把问题视为一堆没有内在区别、可以随意考察的事实。


最后一点所谓切换就是把自己放到更高的层次看看现在所处的思考的局限性,可以类比想象浴缸,卧室,房间,大楼,世界地图的层次,其实位置都没有变,只不过更换了 参照物 而已。


上面的话比较抽象,这里还需要举例,比如熟练掌握英语并且能较为顺畅的和老外交流,这里的交流分为口语交流和文字交流,日常口语相对书面英语的要求可能会稍微低一些,这些都是事实


对于学英语的原则,个人比较喜欢结构主义自然主义的学习方式,所以以此作为介绍。结构主义就是词句结构组成的,自然主义就是大量的日常阅读,根据不同目的,可以通过这两个原则指导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体系。

开放性思维

在书中叫做极度开放的头脑,看起来比较玄乎的东西,案例是通过作者因为体检筛查出癌症早期而做的一系列积极思考最终选择一种既不用切试管又能抑制癌症的办法,当然这得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专利,作者找了各种牛逼医生的和专家思考对策最终解决了问题,所以这个实际例子支撑力和参考不足。


下面为个人的看法:


作者的极度开放的头脑指的是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要单单在一个选项上决定是和否,而是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按照层次列出好处和坏处,在权衡选择之后给出自己不会后悔的选项结果。


这种思维的应用场景例子有很多,比如上大学选专业,学车看驾校,看病选医院,以及选医生,这些选择如果单纯的只做一点两点做一个二选一的选择显然是不合适的,使用开放性思维的建议是多询问不同人的意见,包括熟人,朋友,专业人士,有条件甚至可以掏点钱问问相关的但是不认识的人,最终综合考虑列出各项选项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结果。

进化理论

走极端不是什么好事,用下面这个图为例,一个是堕落,另一边....是二战的德国,走极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当然重要的并不是在上面的内容确定自己的位置,而是明白自己的如果通过这种类似的测试能否找到目前的状态,以便自己过度到下一个状态或者做出行动。


但是有时候真正的进化可能就像是下面这般,在错误的道路上尝试之后,又逐渐冲上另一个高峰,然后在高峰上急转直下,就像下面的图:



但是进化曲线很容易变成下面的样子:



这样的曲线也比较类似“三分钟热度”,人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但是一旦需要自己耗费很多精力,就会立马如上面图一样避而不及。


“自然会走向整体的最优化,而不是个体的最优化”,以科技发展为例,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传统行业的崩塌,大量的人员失业,更多的其实是新兴的就业方式和看似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便记录

下面的内容可以简单扫一遍,都是个人看书的思考和感悟,还有很多闲话。

为何非要明确原则?

我并不是十分认同开头作者所认为的多数人没有原则这句话,在我看来原则很多时候并不是能被言说的东西,有时候更像是规律、或者说习惯,专业的人能一眼看到病症并且对症下药,而非专业人士则需要不断的翻阅资料企图找到匹配问题的根源和关键。


造成这样的差异是所有的原则都源于反复的大量练习,但是专业人士往往会从细节入手并且能把细节做成一套方案。为什么中国菜品种丰富却难以推往世界,而肯麦却在短短几年横扫全球,不仅是因为工业化的制作流程,更重要的是极低的时间成本以及几乎无差别的受众人群。


当然买炸鸡汉堡是肯麦的职业,但是他们真正的事业是房地产。


另外这里说一些题外话,汉堡看似是看似是垃圾食品,实际上如果去掉一堆酱料和一些油炸肉本身还算是比较健康的,如果面包换成全麦甚至要比米饭营养价值来的高(当然很多时候要不要酱不是顾客可以决定的所以还是建议少吃)。


关于原则另一个感受是过去看《你当你像鸟儿飞往你的山》中作者的父亲可以不使用任何高级公式可以计算出房屋的承重和所需的建材用料等,这公式虽然作者的父亲无法说明,但是这些计算原则却一直指导他工作,当然这些东西不能成为系统理论。


之所以对这种看起来鸡毛蒜皮的事情有记忆是因为现实中确实见到过使用“野路子”成为高手的人,这些人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虽然拉过来一起对比完全能看出差距,但是看到这种“自创武功”的行为还是十分有意思的。


有时候专属于自己的“原则”挺有意思的,没有必要把书中所写的原则搬到自己身上,更多时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成熟的规则(原则)是很累的甚至非常枯燥的事情,以个人所喜爱的 RTS 游戏帝国时代 3 为例,过去曾经因为自己太菜专门为某个民族的开局流程做了大量练习,练就一段规范流程之后表现最好的时候甚至能拖着队友一打二,经历这也更加理解为什么职业玩家总是要把流程走的十分的精准苛刻,因为一旦掌握规范流程,只需要谋划后续如何对付敌人,这种事情也被称为把部分工作交给外脑,也就是肌肉记忆来完成。


更多情况我们需要反原则,上面所提到的内容可以简单带来下面的几点:


  • 磨刀不误砍材工。

  • 刻板印象带来刻板思维。

  • 原则往往是具备灵活性的流程化。

  • 反原则也是原则。

如何做到有原则?

如果只是搬出 知行合一 这块金招牌未免过于缺乏思考,所以这里还需要再啰嗦一些话。


我们的思想总是引导我们言行一致,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时常听不到身体的指挥,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似乎总是掉入同一个圈套。


这时候用计算机程序的思维比较适合处理这种问题,那就是 检查清单 + 错误日志,检查清单帮助我们排除掉哪些不重要的事情,错误日志帮助我们在犯错的时候留下日志方便后续回顾。


但有时候没有原则其实也是一种原则,即面对同一件事情总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而不是重复的,看起来是浪费时间的事情,但是实际上有助于丰富电脑。


所以在自己犯错的时候要及时记录错误,让这个错误永远停留在历史当中。


最终,行动干碎一切原则。

鸡汤原则

与其别人煲不如自己给自己煲鸡汤,还没有味精。


不用看作者的长篇大论,下面是一些可以参考参考的鸡汤原则:


  • 记录自己的学习:当你发现累计的越来越多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小成就感。

  • 阶段性反馈机制:周末学习 6-8 小时,奖励自己看一部电影。

  • 给自己一些刺激:看到一个励志的视频、文章、听到一首有感触的音乐

  • 多跟自己对话:在你没有动力,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闭上双眼,想象一下你下你现在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腿脚不利索,当你坐在轮椅上晒太阳的时候,回想过去自己的一生,在你现在这个人生的关键时刻,你怂了你没有坚持下来,你选择逃避和放弃,等到你在坐轮椅的时候,你想一想,你会不会懊悔不已,如果再给你次机会你还会不会这样,你应该做什么,试着和坐轮椅的那个自己对话,这会给你带来动力。

写在最后

总之,挺无聊的一本鸡肋书,讲的是一些看似很有道理实际上不着边际的东西。


最后,读书笔记整理到了个人读书笔记仓库,感兴趣可以来观摩观摩:


项目地址:https://gitee.com/lazyTimes/adong-studyNotes

用户头像

懒时小窝

关注

赐他一块白石,石头上写着新名 2020.09.23 加入

如果我们想要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必须先找到自己的白色石头。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懒时小窝”,不传播焦虑,只分享和思考有价值的内容。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原则》读书笔记 - 又臭又长_读书笔记_懒时小窝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