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沿着“云云协同”的桥梁,奔赴全面云化的产业之海

用户头像
脑极体
关注
发布于: 2021 年 06 月 11 日

全球无论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行业,都需要用数据来驱动业务。要不要上云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是所有企业的必由之路。

中国信通院的研究显示,目前国内云原生等产业的年均增速已超过 30%,全面云化的时代正在来临。

不可否认的是,“全面云化”的趋势也诞生了许多新需求与挑战,在实践应用中还有不少困惑有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让人、物、数据和应用等在各个云服务场景下互联互通、全面连接起来。

在 6 月 10 日的华为信息流合作伙伴大会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云 CEO、华为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呼吁“云云协同创新,共推媒体融合发展”。其实在 6 月初的“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张平安就提出了“云云协同”策略。


具体来说,“云云协同”,指的是把基础设施底座华为云和移动应用生态华为终端云进行深度协同,为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提供统一的服务与体验,包括统一帐号、支付等开放能力,以及统一开发平台、统一应用分发及运营服务。

为什么要将基础云平台与终端云平台拉通?二者协同能给产业和用户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助益?全国第二市场份额的华为云与 7.3 亿用户的华为终端云深度协同,会给全球云市场格局带来哪些变化?

如果你对“云云协同”的价值还不甚了解,我们不妨用“CP 组队”的方式,思考一下,华为云与华为终端云的结合到底甜在何处?

搭建桥梁:一次万众期待的双向奔赴

作为企业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业务场景全面云化之后,企业和开发者真正渴望的是将精力放在效率提升和商业创新上,而不是还要费心思研究应用如何上架、终端数据如何触达、开发部署分别承载在哪些地方。

举个例子,在基础云和终端云各自独立的情况下,云游戏厂商只能在基础云上完成游戏产品的制作、渲染等工作,然后在本地打包重新上传到终端云上分发到各个渠道,要消耗不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

对于终端应用的开发者来说,他们也希望能够获得企业级的支撑与服务,来扩展产品的应用场景,通过功能革新来实现用户增长。

针对上述需求,就需要一站式服务和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来实现资源的集中调度、数据的无缝流转。

因此,在张平安看来,基础云平台与终端云平台的协同是全周期云服务的必然要求。把基础设施底座华为云和移动应用生态华为终端云进行深度的协同,可以赋能行业应用,助力行业发展。


理论上说,“云云协同”之后,华为云与终端云的深度协同,会产生至少两个化学反应:

一是传统的 SaaS、Iaas 政企客户可以将开发、部署环节与应用上线、分发、运营、消费等环节直接连通,直接且精准地触达华为终端云用户,为华为钱包、华为音乐、华为视频等软件的用户提供服务;

二是终端云上的企业或个人开发者,可以集成华为云的服务能力与技术底座,包括云存储、云服务器等,从而加速业务创新,获取商业增量。

合体营业:两强联手如何刷新上云之路?

目前,华为已经在视听、金融、工业互联、医疗教育等领域,进行了“云云协同”的创新服务探索。实践出真知,作为“全面云化”趋势下的产物,我们先从产业实践中,检阅一下华为云和终端云强强联手后的成果。

这两年,全球疫情促使人们对新闻资讯内容消费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期待,更高效多元的优质内容生产、新闻即时多元化触达用户、VR/AR/MR 交互方式崛起等现实要求,使得传媒行业在采集、生产、编审、发布等全链条上,无不渴望着数字化能力的加持。

张平安在《云云协同创新,共推媒体融合发展》的主题演讲中提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快速传播,推动传媒行业进入全面云化阶段,全程数字化的采集、生产、编审、发布,需要端到端的创新服务解决方案。”

基于“云云协同”所打造的媒体融合云解决方案华为信息流引擎(HNC),就由华为云提供基础云服务,与媒体机构共建全球媒体 SaaS 一张网,通过端到端的上云能力,人民网、新华社、央视、第一视频、PP 体育、喜马拉雅等合作伙伴可以借助云上的计算、存储能力,加速内容生产。


而“云云协同”带来的一点接入,可以在终端云平台上完成内容的快捷上传、加工和全渠道分发,把新闻资讯传递给全球数亿用户。此外,华为云与终端云的帐号打通,则让传媒机构可以获得帐号、支付、运营后台、数据分析等服务支撑。

在本次大会上,人民网、环球网、上海报业、新浪新闻、一点资讯等多家伙伴也与华为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媒体机构为信息流平台提供行业资讯和版权内容;华为在内容创作、加工、分发环节通过 AI、大数据等技术上提供助力,并在云化智慧化方面提供丰富的云原生能力,双方共同提升媒体行业的生产、传播及商业化能力。

和传媒行业同属于内容产业的视听领域,同样是“全面云化”和“全程数字化”的弄潮儿。

调用云端能力生产制作的视听内容,经过基础设施云平台抵达终端云的应用上;在用户使用时,内容再通过统一帐号在多场景、多设备间智慧无缝流转,也是“云云协同”的典型消费场景。这方面,华为也与视听行业的合作伙伴进行了非常多的探索。


比如华为视频联合影视制造企业,通过云端协同的形式,直接在华为云的视频云与端侧智慧屏里面 AiMax 影院在云端进行协同,大大提升了影视作品制作完成后上线分发的效率,做到分钟上传,目前已经实现了每周更新。

在张平安看来,华为的努力方向,正是如何让内容创作者真正聚焦在内容创作上,而不是将精力耗费在“工具”上。

另一个发生变革的就是游戏行业。

想必不少网友都和我一样期待云游戏的品质化、规模化早日到来,以实现普通终端设备也能畅玩 3A 大作的梦想。云游戏产业同样需要打通存储、开发、推广、运营、拉新的全流程协作,提升效率。


所以前不久,华为也和中手游、游族网络等达成游戏业务战略合作。张平安表示,希望通过“云云协同”的方式,把伙伴的精品游戏带给全球超过 7.3 亿的华为终端月活用户,并助力伙伴针对各地用户的喜好探索创新应用场景,增强用户体验,提升游戏运营质量。

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华为自身终端平台、华为移动服务全场景生态能力、5G 和公有云等业务优势,将持续助力游戏行业全面提升全球化研发与发行能力。

可以预见,游戏开发者将基础云平台上开发的游戏,一步到位分发到终端云所承载的终端用户设备上,获得全球前三的华为应用生态流量支持,打开新的商业空间。而全球各地终端用户也可以更快、更多选择地触达云游戏、VR/AR 游戏等更丰富的游戏体验。

数字金融服务的“云云协同”,同样可以惠及全社会,抵达更便捷美好的数字生活。

在华为智慧金融峰会 2021 上,面向金融领域云云协同,借助终端云的多设备协同、终端泛在特点,为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比如将数字支付与华为智能手表终端的云上打通,可以让消费者抬手就能完成无感支付,让习惯于传统云计算架构和工具的金融机构也能快速掌握移动部署、直面终端的竞争力。

华为云和终端云的打通,帮助金融机构更快实现服务的全场景应用。

不仅上述已经落地的几个行业直呼“真香”,医疗行业可以借助“云云协同”的力量,将健康诊疗等服务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相结合,实现更直接的用户触达。还有教育、工业等等行业,都可以通过“云云协同”来挖掘新的业务价值,打造前所未有的优势。

探索终端应用的进化逻辑

同样的,要理解华为的选择,没有什么会比一个个终端用户、软件开发者的实际体验更有说服力。每一个用户能够切身感受到的“云云协同”变革有哪些,至关重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在华为“云云协同”基础上孵化出来。

除了前面提到的视听领域 AiMax 影院等,华为终端用户还可以借助 HUAWEI WATCH 3,获得航旅纵横、掌上高铁、滴滴出行、掌上公交、百度地图等出行应用的能力,服务信息会被实时推动到手表端,抬腕便可知晓,摆脱出行时频繁拿出手机查看的麻烦。


借助“云云协同”,移动支付也可以落地到智能手表这样的硬件上。完成绑定后 HUAWEI WATCH 3 可以搭载华为钱包、支付宝等应用,无需掏出手机,就能享受便捷的刷卡、支付体验。

为了让“云云协同”更充分地释放潜力,在 5 月 19 日的全场景智慧生活新品发布会上,华为也推出了基于华为统一帐号的跨场景交互体验。只需要登录一个帐号,就可以完成华为云上的开发部署、终端云上的上架分发推广运营等等全流程操作,实现应用、数据、内容的跨设备、双云平台流转。


同样的,读懂为什么华为帐号统一,有着格外深远的意义。

正如大脑不能接受内在和外在不一致的情况,同理,“云云协同”如果遭遇“身份认知偏差”,在云与云、云与端进行数据流通时,时不时因帐号不同而打断、退出、重连,那就不是创新,而是用户的心灵创伤。打通华为云和终端云的统一帐号,就是非常基础且必要的了。

对于终端用户来说,通过华为帐号一次登录,就可以在多设备之间实现应用同步,意味着前所未有的丝滑体验。比如使用同一华为帐号登录华为云空间,可以实现文件夹同步、数据库同步等功能,用户在一端对文件进行新增、编辑、删除等动作均会实时同步至云端,同一华为云空间帐号下的所有设备上完成更新。


刚发布的 HUAWEI MateBook 16 搭载华为云空间 PC 端,只需登录同一华为帐号,用户可随时在 PC、手机、平板多设备间查看云端的文件、图片、联系人等数据。对文件数据进行新增、编辑和删除,所有操作均会实时同步至多设备。

从这个角度看,“云云协同”的本质,是背靠华为“云、网、边、端”的产品布局和协同优势,探寻一场全新的交互革命,让云与云如同不同功能的脑区一样连接成整体来发挥效用,进而兑现全场景智慧无缝流动的未来蓝图。

“云云协同”,是云产业和数字经济如火如荼的必然产物,也说明了人类这种生物,永远不会停下升级生产力工具的脚步,这是文明的起点,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用户头像

脑极体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0.06.12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沿着“云云协同”的桥梁,奔赴全面云化的产业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