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学习笔记

作者:Changing Lin
  • 2021 年 12 月 19 日
  • 本文字数:674 字

    阅读完需:约 2 分钟

1.知识点

  •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2.原理

  • 意图: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 主要解决:职责链上的处理者负责处理请求,客户只需要将请求发送到职责链上即可,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所以职责链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了。

  • 何时使用:在处理消息的时候以过滤很多道。

    如何解决:拦截的类都实现统一接口。

  • 应用实例: 1、红楼梦中的"击鼓传花"。 2、JS 中的事件冒泡。 3、JAVA WEB 中 Apache Tomcat 对 Encoding 的处理,Struts2 的拦截器,jsp servlet 的 Filter。

    优点: 1、降低耦合度。它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 2、简化了对象。使得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的结构。 3、增强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通过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动它们的次序,允许动态地新增或者删除责任。 4、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很方便。

    缺点: 1、不能保证请求一定被接收。 2、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在进行代码调试时不太方便,可能会造成循环调用。 3、可能不容易观察运行时的特征,有碍于除错。

    使用场景: 1、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2、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3、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注意事项:在 JAVA WEB 中遇到很多应用,在 Android 中的 OKHttp 中的拦截器也是典型的应用例子。

发布于: 4 小时前阅读数: 6
用户头像

Changing Lin

关注

获得机遇的手段远超于固有常规之上~ 2020.04.29 加入

我能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以最佳的面貌去面对那些未曾经历过得事情,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