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行代码串行 Promise,koa 洋葱模型原来是这么实现?
1. 前言
大家好,我是若川。为了能帮助到更多对源码感兴趣、想学会看源码、提升自己前端技术能力的同学。我倾力最近组织了源码共读活动,已进行三个月,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很多人都表示收获颇丰。
之前写的《学习源码整体架构系列》 包含jQuery
、underscore
、lodash
、vuex
、sentry
、axios
、redux
、koa
、vue-devtools
、vuex4
十余篇源码文章。其中最新的两篇是:
Vue 3.2 发布了,那尤雨溪是怎么发布 Vue.js 的?
写相对很难的源码,耗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收获多少阅读点赞,其实是一件挺受打击的事情。从阅读量和读者受益方面来看,不能促进作者持续输出文章。
所以转变思路,写一些相对通俗易懂的文章。其实源码也不是想象的那么难,至少有很多看得懂。
之前写过 koa 源码文章学习 koa 源码的整体架构,浅析koa洋葱模型原理和co原理比较长,读者朋友大概率看不完,所以本文从koa-compose
50 行源码讲述。
本文涉及到的 koa-compose 仓库 文件,整个index.js
文件代码行数虽然不到 50
行,而且测试用例test/test.js
文件 300
余行,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同理可得:读源码,也算是和作者的一种学习交流的方式。
阅读本文,你将学到:
2. 环境准备
2.1 克隆 koa-compose 项目
本文仓库地址 koa-compose-analysis,求个star
~
顺带说下:我是怎么保留 compose
仓库的 git
记录的。
关于更多 git subtree
,可以看这篇文章用 Git Subtree 在多个 Git 项目间双向同步子项目,附简明使用手册
接着我们来看怎么根据开源项目中提供的测试用例调试源码。
2.2 根据测试用例调试 compose 源码
用VSCode
(我的版本是 1.60
)打开项目,找到 compose/package.json
,找到 scripts
和 test
命令。
在scripts
上方应该会有debug
或者调试
字样。点击debug
(调试),选择 test
。
接着会执行测试用例test/test.js
文件。终端输出如下图所示。
接着我们调试 compose/test/test.js
文件。我们可以在 45行
打上断点,重新点击 package.json
=> srcipts
=> test
进入调试模式。如下图所示。
接着按上方的按钮,继续调试。在compose/index.js
文件中关键的地方打上断点,调试学习源码事半功倍。
顺便详细解释下几个调试相关按钮。
继续(F5): 点击后代码会直接执行到下一个断点所在位置,如果没有下一个断点,则认为本次代码执行完成。
单步跳过(F10):点击后会跳到当前代码下一行继续执行,不会进入到函数内部。
单步调试(F11):点击后进入到当前函数的内部调试,比如在
compose
这一行中执行单步调试,会进入到compose
函数内部进行调试。单步跳出(Shift + F11):点击后跳出当前调试的函数,与单步调试对应。
重启(Ctrl + Shift + F5):顾名思义。
断开链接(Shift + F5):顾名思义。
接下来,我们跟着测试用例学源码。
3. 跟着测试用例学源码
分享一个测试用例小技巧:我们可以在测试用例处加上only
修饰。
这样我们就可以只执行当前的测试用例,不关心其他的,不会干扰调试。
3.1 正常流程
打开 compose/test/test.js
文件,看第一个测试用例。
大概看完这段测试用例,context
是什么,next
又是什么。
在koa
的文档上有个非常代表性的中间件 gif
图。
而compose
函数作用就是把添加进中间件数组的函数按照上面 gif
图的顺序执行。
3.1.1 compose 函数
简单来说,compose
函数主要做了两件事情。
接收一个参数,校验参数是数组,且校验数组中的每一项是函数。
返回一个函数,这个函数接收两个参数,分别是
context
和next
,这个函数最后返回Promise
。
接着我们来看 dispatch
函数。
3.1.2 dispatch 函数
值得一提的是:bind
函数是返回一个新的函数。第一个参数是函数里的 this 指向(如果函数不需要使用this
,一般会写成null
)。这句fn(context, dispatch.bind(null, i + 1)
,i + 1
是为了 let fn = middleware[i]
取middleware
中的下一个函数。也就是 next
是下一个中间件里的函数。也就能解释上文中的 gif
图函数执行顺序。测试用例中数组的最终顺序是[1,2,3,4,5,6]
。
3.1.3 简化 compose 便于理解
自己动手调试之后,你会发现 compose
执行后就是类似这样的结构(省略 try catch
判断)。
也就是说
koa-compose
返回的是一个Promise
,从中间件(传入的数组)
中取出第一个函数,传入context
和第一个next
函数来执行。<br>第一个next
函数里也是返回的是一个Promise
,从中间件(传入的数组)
中取出第二个函数,传入context
和第二个next
函数来执行。<br>第二个next
函数里也是返回的是一个Promise
,从中间件(传入的数组)
中取出第三个函数,传入context
和第三个next
函数来执行。<br>第三个...<br>以此类推。最后一个中间件中有调用next
函数,则返回Promise.resolve
。如果没有,则不执行next
函数。这样就把所有中间件串联起来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洋葱模型。<br>
不得不说非常惊艳,“玩还是大神会玩”。
3.2 错误捕获
相信理解了第一个测试用例和 compose
函数,也是比较好理解这个测试用例了。这一部分其实就是对应的代码在这里。
3.3 next 函数不能调用多次
这一块对应的则是:
调用两次后 i
和 index
都为 1
,所以会报错。
compose/test/test.js
文件中总共 300 余行,还有很多测试用例可以按照文中方法自行调试。
4. 总结
虽然koa-compose
源码 50 行 不到,但如果是第一次看源码调试源码,还是会有难度的。其中混杂着高阶函数、闭包、Promise
、bind
等基础知识。
通过本文,我们熟悉了 koa-compose
中间件常说的洋葱模型,学会了部分 jest
用法,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使用现成的测试用例去调试源码。
相信学会了通过测试用例调试源码后,会觉得源码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开源项目,一般都会有很全面的测试用例。除了可以给我们学习源码调试源码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启发:自己工作中的项目,也可以逐步引入测试工具,比如 jest
。
此外,读开源项目源码是我们学习业界大牛设计思想和源码实现等比较好的方式。
看完本文,非常希望能自己动手实践调试源码去学习,容易吸收消化。另外,如果你有余力,可以继续看我的 koa-compose
源码文章:学习 koa 源码的整体架构,浅析koa洋葱模型原理和co原理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若川】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a97b49cc610c5c7aa3855ea48】。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