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常量池理解与总结,java 线程池回收原理
Double i1=1.2;
Double i2=1.2;
System.out.println(i1==i2);//输出 false
应用常量池的场景
(1)Integer i1=40;Java 在编译的时候会直接将代码封装成 Integer i1=Integer.valueOf(40);,从而使用常量池中的对象。
(2)Integer i1 = new Integer(40);这种情况下会创建新的对象。
Integer i1 = 40;
Integer i2 = new Integer(40);
System.out.println(i1==i2);//输出 false
Integer 比较更丰富的一个例子
Integer i1 = 40;
Integer i2 = 40;
Integer i3 = 0;
Integer i4 = new Integer(40);
Integer i5 = new Integer(40);
Integer i6 = new Integer(0);
System.out.println("i1=i2 " + (i1 == i2));
System.out.println("i1=i2+i3 " + (i1 == i2 + i3));
System.out.println("i1=i4 " + (i1 == i4));
System.out.println("i4=i5 " + (i4 == i5));
System.out.println("i4=i5+i6 " + (i4 == i5 + i6));
System.out.println("40=i5+i6 " + (40 == i5 + i6));
i1=i2 true
i1=i2+i3 true
i1=i4 false
i4=i5 false
i4=i5+i6 true
40=i5+i6 true
解释:语句 i4 == i5 + i6,因为+这个操作符不适用于 Integer 对象,首先 i5 和 i6 进行自动拆箱操作,进行数值相加,即 i4 == 40。然后 Integer 对象无法与数值进行直接比较,所以 i4 自动拆箱转为 int 值 40,最终这条语句转为 40 == 40 进行数值比较。 Java 中的自动装箱与拆箱
三.String 类和常量池
String 对象创建方式
String str1 = "abcd";
String str2 = new String("abcd");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false
这两种不同的创建方法是有差别的,第一种方式是在常量池中拿对象,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在堆内存空间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只要使用 new 方法,便需要创建新的对象。
连接表达式 +
(1)只有使用引号包含文本的方式创建的 String 对象之间使用“+”连接产生的新对象才会被加入字符串池中。
(2)对于所有包含 new 方式新建对象(包括 null)的“+”连接表达式,它所产生的新对象都不会被加入字符串池中。
String str1 = "str";
String str2 = "ing";
String str3 = "str" + "ing";
String str4 = str1 + str2;
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4);//false
String str5 = "string";
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5);//true
java 基础:字符串的拼接
特例 1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A = "ab"; // 常量 A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B = "cd"; // 常量 B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 = A + B; // 将两个常量用+连接对 s 进行初始化
String t = "abcd";
if (s == t) {
System.out.println("s 等于 t,它们是同一个对象");
} else {
System.out.println("s 不等于 t,它们不是同一个对象");
}
}
s 等于 t,它们是同一个对象
A 和 B 都是常量,值是固定的,因此 s 的值也是固定的,它在类被编译时就已经确定了。也就是说:String s=A+B; 等同于:String s="ab"+"cd";
特例 2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A; // 常量 A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B; // 常量 B
static {
A = "ab";
B = "c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将两个常量用+连接对 s 进行初始化
String s = A + B;
String t = "abcd";
if (s == t) {
System.out.println("s 等于 t,它们是同一个对象");
} else {
System.out.println("s 不等于 t,它们不是同一个对象");
}
}
s 不等于 t,它们不是同一个对象
A 和 B 虽然被定义为常量,但是它们都没有马上被赋值。在运算出 s 的值之前,他们何时被赋值,以及被赋予什么样的值,都是个变数。因此 A 和 B 在被赋值之前,性质类似于一个变量。那么 s 就不能在编译期被确定,而只能在运行时被创建了。
String s1 = new String("xyz"); **创建了几个对象? ** 考虑类加载阶段和实际执行时。 (1)类加载对一个类只会进行一次。"xyz"在类加载时就已经创建并驻留了(如果该类被加载之前已经有"xyz"字符串被驻留过则不需要重复创建用于驻留的"xyz"实例)。驻留的字符串是放在全局共享的字符串常量池中的。 (2)在这段代码后续被运行的时候,"xyz"字面量对应的 String 实例已经固定了,不会再被重复创建。所以这段代码将常量池中的对象复制一份放到 heap 中,并且把 heap 中的这个对象的引用交给 s1 持有。 这条语句创建了 2 个对象。
java.lang.String.intern()?运行时常量池相对于 CLass 文件常量池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具备动态性,Java 语言并不要求常量一定只有编译期才能产生,也就是并非预置入 CLass 文件中常量池的内容才能进入方法区运行时常量池,运行期间也可能将新的常
量放入池中,这种特性被开发人员利用比较多的就是**String 类的 intern()**方法。 String 的 intern()方法会查找在常量池中是否存在一份 equal 相等的字符串,如果有则返回该字符串的引用,如果没有则添加自己的字符串进入常量池。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new String("计算机");
String s2 = s1.intern();
String s3 = "计算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