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研发团的组织建设 - 硬件开发流程
硬件开发流程是经过很多年沉淀下来的瀑布流方式,整体来说,时间和投入成本更多,风险比软件更大,是否可以敏捷化,减少风险,这个是我完整接管硬件后产生的一个想法。经过几年尝试,略微有一些心得。
角色定义
硬件开发过程中的角色,产品,项目,ID,结构,硬件,射频,软件,测试,包装,生产,品质,本来就已经划分清晰,这方面不用多花心思,顶多是部分岗位缺位,有人兼任即可。
产品定义
产品定义主要包含市场调研,产品规格,ID 手板,方案选型。
硬件产品的需求定义需要非常谨慎,这方面和敏捷不一样,不能快速迭代验证。涉及后面的量产风险和库存投入,资金占用比较大,不能到后期再来改来改去,改需求成本太高。这方面华为的 IPD 流程可以借鉴,七大评审要做好前三步,以最终市场价值(销售)为导向,再来分拆任务,建立一个完整迭代周期,出来的东西理论上应该已经是完善的。
全新产品要尽量花 2-3 个月去定义,尽量排除风险。大的已知风险点控制在 3 个以内,可根据团队实力和供应链配合程度判断。
前期设计
前期的设计最主要是落实好需求规格,这个非常重要,产品经理要亲自跑一些的供应链进行沟通清晰,同时要做好详细的系统设计和概念设计。
比如:
1,主板-原理图设计需求(供电部分,射频部分,认证,功率)。
2,可靠性-按键寿命,跌落,电池循环次数。
3,结构-外观,环保,食品,防火,跌落要求,模具的寿命,精度。
4,确认重点物料备料周期,长周期的料一定要备注下来,多方位依赖料也要注意。
这个节奏可以快,就看公司的供应链实力了,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都要明确下来。
EVT 阶段
EVT 阶段主要排除重点风险,根据提出的风险点,尽可能去前期验证。用最小代价把每个风险去模拟测试。
比如:
1,前期设计认为有风险的地方(供电)
2,常规容易出问题的地方-防水,跌落,射频
3,简单装配问题
DVT 阶段
DV 阶段主要排除整机可量产风险,跑完整生产流程和测试流程,暴露所有该暴露的问题,高危问题必须解决。
比如:
1,验证组装是否顺利
2,验证整机测试稳定性,跑完整个测试流程,并暴露问题
3,重点排除风险问题
PVT 阶段
PV 阶段除了解决 DVT 残余问题,可以开始小批量投放市场验证了,验证市场风险和实际环境风险。
1,继续完善测试验证
2,重点解决 DV 剩下的问题
3,市场验证用户体验和实际环境
分析(强行用敏捷...)
从整体来看,每个环节都可以当一个迭代,哪些需求是属于哪个迭代的,一开始可以定义好。比如,
包装的需求就是在 DVT 才有,而老化实验验证肯定是在 DVT 阶段和 PVT 阶段才最有效,结构手板的需求需要在 EVT 时验证。
中间也会允许有一些新增需求(虽然我们誓死不从,但这个是市场导向...),可以在每次迭代开始时添加进去,每次迭代开始都有理清楚当前阶段有哪些需求点,大约需要多长时间(一般涉及供应链配合,时间比较长),每次新增需求都需要各个角色严格评审影响有哪些?时间,人力,风险,是否可能影响其它模块?
持续集成
这方面要重视硬件的测试仪器,自动化测试工具,尽可能早的每个阶段都跑测试验证,测试验证越提早越好。尽量做到从 EVT 开始,每个阶段的样机都能完整测试。
结果验收
验收是动态的,在开始迭代时就需要提出验收目标,
比如 EVT 的产出目标:
1,结构投模图纸
2,电子-可试产版本
3,软件 1.0 版本-可联调硬件
4,软件老化测试程序
5,重点器件规格-电池,屏,喇叭,摄像头。
整个团队都需要对目标进行验收确认。
复盘总结
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复盘总结,对项目和流程进行检讨,要知道团队中间一定会犯错,重要的是把错误影响范围控制在最小。
总结
由于涉及开发周期长,外部依赖多,硬件开发时间评估是比较难的。一般建议在技术评估周期上,每个月多一周缓冲地带,避免中间迭代延时,产生连锁反应。这种情况,用敏捷故事点是没法去做的,所以才需要专职项目经理去控制节奏。
但所有内部参与者都要明白,我们的目标是哪个,都需要对看板任务去负责,中间的决策流程依据依赖于市场导向,比如市场时间有压力,部分次要需求在中间过程可以妥协放弃或者延迟更新。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wood】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a536a7fd3abae85b4987401a9】。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