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架构设计之「入口统一」原则

作者:凌晞
  • 2022 年 4 月 29 日
  • 本文字数:1517 字

    阅读完需:约 5 分钟

架构设计之「入口统一」原则

今天的内容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开始说起。


  1. 故事开场

笔者所在的企业是一家面向灵活用工行业的科技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佣金结算、实时发放、税务申报等业务。技术架构分为前端应用,后端业务应用以及共享服务中心。共享服务中心采用中台化思想,通过抽象、封装等方式,提炼出可广泛复用和集成的基础能力,其中结算服务就是其一,他统一负责与各个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渠道进行交互,包括自动识别公对公来账、发起公对私转账请求、获取公对私转账的处理结果、查询电子回单等,为了保障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结算服务提供了丰富的智能容错机制,包括阶梯式重试、挂起等待人工处理、幂等、泳道隔离等。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经常因为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系统反馈的错误码模糊不清,需要人工介入判断该笔交易实际上是处理成功还是失败,或者是发起重试,而大概率这些操作是直接针对结算服务的。为了提升日常运营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产品规划了一个功能,在后台管理系统中增加对这些异常订单的处理功能。


那么问题来了,针对这些需要人工处理的订单,前端页面是应该直接请求结算服务的接口进行异常订单的获取、发起请求,还是说统一经过业务应用,再由业务应用进行条件判断和请求代理呢?因为在实际环境中,后端业务应用和结算服务是不同的团队维护的,结算服务同时支持了 3 个以上的上游业务服务。


单纯从技术的角度以及直觉来决策,似乎应该让前端应用直接与结算服务进行交互更为自然。因为确实大部分场景下处理的都是挂在结算服务中的订单。

但是事实上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超级思维


我们在思考一个具体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因为这是一个点状问题,四面八方似乎都是通畅的,各种方法似乎都可以解决问题,而且看起来也没啥明显的高低之分,从而陷入决策迷茫,无从下手。但是当我们把这个点状问题放到一个容器中,他自然就会被附加很多的约束,这个时候很多方向将不再顺畅,问题也就变得明朗了。而这个容器就是与之相关的“体系”,譬如案例中这个问题,他的体系包括产品功能结构、技术架构和团队结构。


从产品功能结构来看,运营人员使用的是前端应用,而对应的数据模型是业务应用的模型,里面会有客户、项目、批次、订单编号、用户姓名、身份证、银行卡、金额、各种税额、服务费等信息,这些也是运营人员理解的业务数据模型。而经过技术性的抽象,落到共享结算中心的数据模型中,剔除了客户、项目、批次、各种税额、服务费等强业务相关的信息,只留下更普适性的订单编号、用户姓名、身份证、银行卡、金额等信息。假设让前端应用直接与结算中心交互,就会存在一个典型问题,运营人员理解的数据模型,跟从结算服务提取的数据模型无法关联,从而无从下手。

这里衍生出一个问题,关于分层架构中的模型建设的意义和一般原则。


分层架构中各层的聚焦性和模型的独特性


在分层架构中,分层的目的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关注点和数据模型,而这个模型是所属层通用的,而跨层不通用的。所以说,如果在分层架构中每一层的数据模型是一样的,那么可能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每一层的定位是不是不够清晰和聚焦?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约束,譬如技术架构层面的身份鉴权问题、应用架构领域的封装性问题,即后续结算服务变更逻辑,因为没有中间业务应用的中转,会直接影响前端的交互,还有如果后续订单处理问题出现在业务应用,目前的直连方案就更加无能为力了。


综合以上观点,会发现当把一个点状的问题放到他所处的体系内,事情就不会变得不着边际,而是有很多的约束,因为有了实际的约束,方案也就可以收敛了。


结论


所以,从架构设计出发,对外提供的接口能力,尽量保持入口统一,因为入口统一的背后,是业务模型的统一、技术方案的统一、架构体系的统一。

最后,善于运用超级思维,来解决具体问题。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4
用户头像

凌晞

关注

一枝有思想有深度的芦苇 2011.02.27 加入

一名有文化素养的IT从业者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架构设计之「入口统一」原则_软件设计原则_凌晞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