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什么是因为要你看到什么
今天读《必然》的第五章「filtering」。
信息太丰富了
数据控又来了:
每年我们生产出 800 万首新歌,200 万本新书,1.6 万部新电影,300 亿个博客帖子,1820 亿条推特信息,4 万件新产品。
存量 1.8 亿首歌曲,预测 2021 年能放在价值 60 美元的 20TB 硬盘上。
刚查了下京东,20TB 硬盘大概 4500。
创作越来越容易
各种技术的加持,让创作越来越容易
今天制作一个简单的视频要比 10 年前容易 10 倍;设计并制作一个小的机械零件要比 100 年前容易 100 倍;写作并出版一本图书要比 1000 年前容易 1000 倍。
想想 1000 年前的古人,能出版一本书,简直就是人中龙凤了。
信息多了要过滤
信息多了,看什么不看什么就需要过滤。
传统过滤:
守门人:权威、父母、牧师、老师
媒介:
管理者
品牌
zf
文化
朋友
自己:喜好
现代的过滤方式:主要是推荐引擎一类。e.g. "more like this"
但过滤器有过拟合的问题,也就是自我强化。
理想的过滤器:
突破这种过拟合,比如和其他过滤器一起用
人人推荐,我朋友喜欢我也会喜欢 // 这个已经有了
"不喜欢这些的人,可能喜欢。。" // 这有点反其道而行之的感觉,其实说白了要有探索的能力
这块讲的不是很专业。
过滤 将出现在任何个性化定制领域
未来的 30 年中,我们在教育、运输、医疗和零售领域都能看到大规模定制的出现。
个性化定制教育,基于在线教育完整学习环节的闭环数据,再加上各种群智行为,加以时日,完全有可能实现。
注意力
过滤本质:注意力的分配机制
人的视角:过滤器关注内容。
内容的视角:过滤器关注人的注意力。
所以,过滤器的本质还是个注意力的分配机制。
注意力的特点
稀缺性西蒙:在信息丰富的时代,注意力是唯一稀缺资源我:No!从来,永远都是
流逝性和时间一样,没法保存。不用也就没了。
不等价各种媒体的平均注意力价值不一样每个人的注意力价值不一样:能买别人的注意力来节省自己的是不是所谓的花时间买时间。
注意力价值
书中尝试计算注意力价值:单小时产生的美元收益。
计算方法 1:CPM
廉价的户外宣传栏 CPM 的平均成本为 3.5 美元,电视是 7 美元,杂志为 14 美元,报纸为 32.5 美元
计算方法 2:产生的收益/吸引人观看时间
电视: 20 美分/小时
报纸: 93 美分/小时
互联网:3.6 美元/小时
媒体平台综合起来看 2010-2015 年整体: 3 美元附近。
一个巨大的脑洞: 广告系统+去中心化
KK 开了一个巨大的脑洞: 广告系统+去中心化。
结果就是出现一个平台,它将广告视同内容。编辑会花大量时间搜寻不为人知的、很少有人看过的、吸引眼球的广告,。。。然而,广泛流行的广告可能无法像小众广告那样有较高的回报。那些讨厌的广告可能要比搞笑的广告带来更多收益。所以存在一种权衡,是选择看起来很酷但不怎么赚钱的广告,还是平淡无奇但有利润的广告。另外,那些既有趣又有收益的广告很有可能已经有过大量的曝光了,这样既降低了他们的奇酷感,也可能降低了它们的价格。
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对等网络的、用户制作的众筹广告网络将会允许用户创作广告,然后让作为发行方的用户来决定他们想让哪一个广告放置在他们的网站上。
本人真是不太能理解,广告不就是一个典型的马太效应,优质有趣然后传播广,然后收益就高的这么个闭环吗? 难道以后人们会只猎奇,不关心质量,那不是意味着注意力多的没地方耗费了吗?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mtfelix】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99ce87ec9b5ceacda27c7bf78】。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