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雪花算法的原理及实现

发布于: 2021 年 06 月 12 日
雪花算法的原理及实现

SnowFlake 算法

是 Twitter 开源的分布式 id 生成算法。其核心思想就是:使用一个 64 bit 的 long 型的数字作为全局唯一 id。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 ID 引入了时间戳,基本上保持自增的,后面的代码中有详细的注解。


这 64 个 bit 中,其中 1 个 bit 是不用的,然后用其中的 41 bit 作为毫秒数,用 10 bit 作为工作机器 id,12 bit 作为序列号。


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比如下面那个 64 bit 的 long 型数字:

雪花算法,原理及 Java 版实现第一个部分,是 1 个 bit:0,这个是无意义的。第二个部分是 41 个 bit:表示的是时间戳。第三个部分是 5 个 bit:表示的是机房 id,10001。第四个部分是 5 个 bit:表示的是机器 id,1 1001。第五个部分是 12 个 bit:表示的序号,就是某个机房某台机器上这一毫秒内同时生成的 id 的序号,0000 00000000。


1、第一部分:1 bit,是不用的,为啥呢?


因为二进制里第一个 bit 为如果是 1,那么都是负数,但是我们生成的 id 都是正数,所以第一个 bit 统一都是 0。

2、第二部分:41 bit,表示的是时间戳,单位是毫秒


41 bit 可以表示的数字多达 2^41 - 1,也就是可以标识 2 ^ 41 - 1 个毫秒值,换算成年就是表示 69 年的时间。

3、第三、四部分:10 bit:记录工作机器 id


代表的是这个服务最多可以部署在 2^10 台机器上,也就是 1024 台机器。


但是 10 bit 里 5 个 bit 代表机房 id,5 个 bit 代表机器 id。意思就是最多代表 2 ^ 5 个机房(32 个机房),每个机房里可以代表 2 ^ 5 个机器(32 台机器),也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

4、第五部分:12 bit:这个是用来记录同一个毫秒内产生的不同 id


12 bit 可以代表的最大正整数是:

2 ^ 12 - 1 = 4096
复制代码


也就是说可以用这个 12 bit 代表的数字来区分同一个毫秒内的 4096 个不同的 id。


简单来说,你的某个服务假设要生成一个全局唯一 id,那么就可以发送一个请求给部署了 SnowFlake 算法的系统,由这个 SnowFlake 算法系统来生成唯一 id。


这个 SnowFlake 算法系统首先肯定是知道自己所在的机房和机器的,比如机房 id = 17,机器 id = 12;接着 SnowFlake 算法系统接收到这个请求之后,首先就会用二进制位运算的方式生成一个 64 bit 的 long 型 id,64 个 bit 中的第一个 bit 是无意义的;接着 41 个 bit,就可以用当前时间戳(单位到毫秒),然后接着 5 个 bit 设置上这个机房 id,还有 5 个 bit 设置上机器 id;最后再判断一下,当前这台机房的这台机器上这一毫秒内,这是第几个请求,给这次生成 id 的请求累加一个序号,作为最后的 12 个 bit。


最终一个 64 个 bit 的 id 就出来了,类似于:


雪花算法,原理及 Java 版实现这个算法可以保证说,一个机房的一台机器上,在同一毫秒内,生成了一个唯一的 id。可能一个毫秒内会生成多个 id,但是在最后 12 个 bit 的序号来区分开来。

总结

SnowFlake 算法的优点:


(1)高性能高可用:生成时不依赖于数据库,完全在内存中生成。


(2)容量大:每秒钟能生成数百万的自增 ID。


(3)ID 自增:存入数据库中,索引效率高。


SnowFlake 算法的缺点:


依赖与系统时间的一致性,如果系统时间被回调,或者改变,可能会造成 id 冲突或者重复。


实际中我们的机房并没有那么多,我们可以改进改算法,将 10bit 的机器 id 优化,成业务表或者和我们系统相关的业务。

发布于: 2021 年 06 月 12 日阅读数: 100
用户头像

坚持分享接地气儿的架构技术文章! 2018.02.26 加入

同名微信公众号「架构精进之路」,专注软件架构研究,技术学习与职业成长!坚持原创总结、沉淀和分享,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引导和启发,感谢各位的支持(关注、点赞、分享)!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雪花算法的原理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