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疑,你对 996 的力量一无所知!
在搜索引擎查找:最早开始 996 的是谁?
你找不到答案,但是能围观群架。
小米员工说我司从成立那天就开始 996,华为人抬了下眼皮表示我们华为 07 年早九晚九周末单休的时候你们米家军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按理说国内的互联网也发展了 20 多年了,居然这点信息都没留下?
没有人比互联网更懂的 996 氛围感
20 世纪互联网的崛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大众媒介的发展直接助燃到第三阶段即电子传播时期。
这样一个时代里,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上网有痕迹。但翻遍网络,对于 996 的最早记录竟然停留在大众传媒的第一个阶段口头传播时期。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要求 996 的公司从来不会把这一条写到书面文件里,我把这种公司一般分为三种。
第一种黑虎掏心式:这类公司在招聘时会直接口头说明 “我们行业内是出了名的 996 大小周,你来面试不会不知道吧?”
行业内的头部公司才能有这样的底气。
第二种鸟枪换炮式:我司践行更加“人性化”的弹性工作制。
我们不生产 996,我们只是 996 的学人精。
在这儿,我想和大家好好聊一下这个迷惑行为。
弹性工作制身上,有种明显的冲突: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
无产阶级的理想主义与小布尔乔亚的实用主义。
原本的弹性工作制,曾作为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限制剥削工作制的一种手段。怎么现在好像有哪里不对?抑制了又好像完全没抑制。
首先,这里弹性是相对绝对而言的,它是指:工作时间是一个有极限的值,不同生产能力的劳动者所需的工作时间所呈现的浮动幅度具有弹性。
按理说员工应该享有更多自主权,劳动效率高完成任务早我就早下班,我完成的晚我就晚一点下班。
但是,问题就在于,这样的工作日本身 tm 就是一个伪概念。
理想化的弹性工作制应当以固定任务为前提,但在任务量的设定上,员工并没有决定权,这就决定了只要有人想,劳动强度并不会因为弹性工作制的实施而被降低。
要知道,十年前的学术期刊对于弹性工作制是这样评价的的“打破了传统僵化的工作方式”、“后危机时代的一剂良药”、“一种人性化的工作制度”、“弹性工作制益处多多”
十年后再来看这些文章,这些人显然低估了小布尔乔亚的阅读能力。
—传下去,今天起我们公司开始实行弹性工作制。—明白。—只弹下班时间,不弹上班时间。—懂了,加班两个字烫嘴。
第三种暗剑难防式,这种企业领导有 100ways 去拉长你的工作时间。
表面加不加班你自由选择。什么,才六点你还不加班就要走?走出楼层,钉钉弹出五十条新消息,打开全是:速回。
领导通过绩效、考核、年终奖点你:不自觉 996=早归,小张注意影响,不要因为个人拉低团队进度。
这该死的氛围感,谁又懂了。
互联网崩塌的第一块七巧板 竟然是它
今年 7 月,国务院颁布了整顿教培机构的“双减政策”给中小学生减完负。
8 月底,人社部和最高法也终于看到了成年人的不好过,以一例典型案例明确 996 工作制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我国的劳动法和国务院令明确表态:中国实行的是每周 5 天,共 40 小时的现代文明工作制度。
19 年李诞还能在《奇葩说》把“996 工作制”洗成“有意义的工作”,并劝人没有议价的资格就只能微笑接受。
两年的今天,996 的行业成了那个最没有议价资格的人。
国家的态度同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悬挂在这些企业的头上,时至今日这些个狼性文化、大小周的大厂已经生怕别人再给自己打上 996 的标签,争相自我调整。
今年 3 月两会 李国华建议对 996 进行监管。
6 月腾讯就开始试行强制 6 点下班,7 月快手表示按需加班取消大小周,8 月字节跳动紧跟其后,降薪并取消大小周。
今年 6 月份我写腾讯的文章还没发,拖到今天互联网行业都已经变天了。
真就 49 年入国军。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取消 996,世界会变得怎样热门?热门回答说的是会变得正常。
但其实在中国双休的体验卡还并没有生效多久。
实现八小时工作制,曾是世界工人阶级运动的纲领,也是中国工人运动长期奋斗的目标之一。
要知道,改革开放前是没有 996 的,那时候人们上班是朝九晚五。改革开放以后到 94 年以前,法定的工作时间是每天 8h,做六休一。
直到 95 年,中国想要加入 WTO 首先要谈的条件就是和其他国家统一工作制,以示公平竞争。
1995 年 5 月 1 日双休工作 8h 的制度在我国正式落地。
那年我正在上小学,印象里突然有一天开始学校通知周六放假,从此我就是一个有周末 double 的小学生了。
节假日这种东西,早放早享受,晚放哭着求。
果然,国人这张双休体验卡很快就到期了。满打满算就按到华为老大哥的 07 年到期算吧,也才不到 12 年。
至此,让我们捋一下。996 模式的出现替代了原本的国际通用的 8h 工作制。今后,8h 模式又将反过来取代 996。
你品这就很像微信替代了发短信,但是 5G 时代第一个被 5G 消息(内测中)颠覆的可能就是微信。
事物的发展呈现周期性的特点,且必然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样的两重否定三个阶段,
Respect 马克思诚不欺我。
996 看中的真的是你的工作量吗?
分析 996 的头条、文章、回答只多不少,无外乎这三步。
第 1 步,表态:恶心。第 2 步,归因:领导傻逼、资本家剥削、大厂的高强度工作量。第 3 步,共情:从群众中来站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控诉万恶的资本家。
但 996 就等于加班文化吗?996 看中的又真的是你的工作量吗?
996 模式,使得早起互联网创业公司得以近乎腾飞的速度发展,并且快速奠定了垄断地位升级为巨头;帮助立足中国的跨国资本战胜了每周上班 4 天半的欧美本土企业。
但这已经是 10 年前的互联网行业就完成的事情了。
换句话说,996 是早期互联网企业野蛮的圈地运动、为完成用户增量以及留存的应急模式。
那这都 2021 年了,早已经垄断的 BAT,北快南抖还需要让你每天加班编程序、时刻准备着抢修线路?每天坐在工位上想方案怎么做流量吗?
大厂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每天的工作量不见得能忙到九点,但一定能摸鱼到九点。很多人下午才真正开始一天的工作。
摸鱼变成了大家抵抗 996 的方式,躺平使 Z 世代看似百毒不侵。
那问题来了。
你有没有这么多工作,领导真的不知道吗?
有没有可能,你摸鱼还是真奋斗对面根本不在乎?
聊到这里,铺垫了这么多,我终于可以谈谈我在标题提出的问题了。
被劳动控制的数字民工—我们真的只是在被剥削吗?
我要先说明的下文探讨的不是那批没有加班费想让一个人干出 1.5 个人的量的企业,这种老板就是简单的蠢。
我们常说有的人非蠢即坏,今天,我们聊得就是这个词后面那部分人。
现在我这儿有一道思考题,大家不妨做一下。
90 后的小镇做题家老 W,三年工龄大厂程序员。不怕吃苦,想要趁年轻拼几年争取早日攒到首付把父母从老家接到大城市享福。思来想去觉得企业的双倍加班费很划算,每天自愿加班到 11 点,反正在家看手机也是看,在公司还能剩个水电。月底了,老 W 看到工资单很满意,比上个月多了几千块,买房计划又进一步。蛮好。
95 后的小 Q,本地人应届毕业生,刚办理完入职手续。父母都是体制内。大学选志愿觉得自己好像只对计算机有点兴趣就进入了这一行,刚开始被 996 还很不适应,很久没和兄弟聚会吹牛逼了。但看到毕业后就去当青椒高中同学的朋友圈在调侃自己早 6 晚 6 重回高考,算了一下好像大家也没差,折合下来还不都是一天 10 小时,可能这就是社会吧习惯就好了。最近在工位附近交到了一起吃饭的同龄友仔,感觉时间也没有那么难熬了。小 Q 心想:再找一个漂亮女朋友自己以后就算稳定下来了。
请听题:老 W 和小 Q 你是哪个?(不是 x
好吧,其实我想问的是。
你觉得这个反薅资本家羊毛的老 W 是反将一军吗?
都是在岗 10h,996 的小 Q 和他 666 的朋友是不是没差多少?
其实这就是我前面问到的,企业为什么踩着劳动法的红线,明知 1.5 倍加班费所能带来的微量边际效益,约等于倒贴钱也不给大家正常下班。
首先,为什么是 996 不是 666,如果是 666,大家很熟悉呀。五点半起床六点半到家,这不就是上学时间大家的作息吗,小初高这么多年也基本把生物钟培养的差不多了,为什么不延续传统艺能?
因为怕有人六点钟起不来。
别会错意了,我说的这个人不是你。
这个人是你的领导、你的老板,是一个下午六点周六有安排的人。而他能做到管理,是因为他代码敲得快吗,是因为他带领的项目,他的人脉资源。
而这些都来自于,这一个个安排在下午六点的酒局安排在周六见的面。
宴会、酒局一般都是安排在晚上 6:00-7:00 开场这没得说了。
记得我的第一部手机,短信默认设置里就有一条叫“提醒我明晚六点聚餐”的常用语。
当时上初中的我还心想,这条短信语气也太猖狂了,是 boss 发给秘书的吧,我估计是这辈子也用不到了。
后来我确实没用到过,不是因为没有找到秘书,笑死,压根没有六点的聚餐。
夫礼之处,始于饮食。
定在六点的酒局那是酒局吗?那是发展人脉、交换资源的黄金谈判桌。
如果一个人穿着连帽卫衣晚上 9:30 才走匆匆忙忙进店里,等着他的不是部门团建就是小学同学聚会。
而早 9:00 是设置给一个前一晚可能有应酬需求的人通宵宿醉之后,最大限度的精力缓冲期。
九点上班好呀,九点上班老 W 们没时间自我提升,小 Q 们不会发现今晚那个酒桌上的合作方是自己爸爸发小。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清晰了没有。
996 是计算后,最大限度占有你的自由时间的排列。
而所侵占的这部分时间正是马克思所说的发挥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所需要的时间。
马克思将自由时间作为人的积极存在人的发展空间。如果丧失这部分自由时间,无暇思考的人将丧失人的目的性存在,虽然拥有形式上的自由,但本质是被奴役的。与此同时,泯灭了他发展的可能。
资本家将工人的自由时间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为自己积累了更多自由时间去谋求更多的资本和财富。扫清了阶级流动的隐患,与工人的贫富差距进一步的拉大。
所以,996 在前期也许是企业急速扩张过程中剥削的一种应急手段,但在今天,它已经不在意个人延长工作时间能多创造出多少工作量。
就单看加班费这一部分他给的价格可能已经超出了这部分工作量的实际价值。
这时候,这部分资本将不再用于购买廉价劳动力,而是作为一种抑制阶级流动的预付维护成本。
所以 996 的实质是一种更为隐蔽的劳动控制,通过项目制、弹性工作制度、绩效考核和物质文化,塑造知识劳工对其体系的伪·自愿服从,进而维持现有企业垄断地位稳定。
你以为你看到了第五层,其实这波对面在大气层。并且预判了你的预判。
当然人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越少,他就越沉浸于能带来即时满足的碎片化信息。
当你摸鱼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想联系朋友,你会打开绿色社交软件;
消费逛街,有钱没时间你直接打开电商平台;
想放松一下,想看长的还是短的,我们都有;
什么,你想谈恋爱交新朋友?右滑 Yes,左滑 No。
救命。
当代互联网,数字版婚丧嫁娶一条龙。
其实讲到这里,这篇文章差不多写完了。
但是我在查资料的时候,有一个小点感觉挺好玩的想在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说我们这些当代数字劳工,被 996 整得跟卖身了一样。
要是穿越了会是什么样子?
放到旧社会,穿书就是地主家的长工,想买车买房的骆驼祥子。
放到封建社会,穿剧那就是华府唐伯虎,编号 9527。
参考资料:
【社会观察】996 的实质:不!是!剥!削!-哔哩哔哩】https://b23.tv/n6eMjT
特别鸣谢:未明子 up 主的免费哲学课,很有见解,很有参考,十分感谢。
郭艳艳.用户劳工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阈下的“社交媒体工厂”【J】.今传媒.2021(08):137-139
梁萌.知识劳动中的文化资本重塑——以 E 互联网公司为例【J】.社会发展研究.2015(01):64-85+244
侯慧,何雪松.“不加班不成活”:互联网知识劳工的劳动体制【J】.探索与争鸣.2020(05):115-123+159-160
余达淮,聂楠.马克思主义资本伦理视域中的自由与时间【J】.江苏社会科学.2019(04):19-25+257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艾小仙】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89ab69b2fb8b1ef8dd40ba79c】。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