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中的垃圾回收
简介
今天说一下 js 中的垃圾回收,垃圾回收就是确定哪个变量不会再使用,然后释放它占用的内存。这个过程是周期性的,即垃圾回收程序每隔一定时间(或者说在代码执行过程中某个预定的收集时间)就会自动运行。垃圾回收过程是一个近似且不完美的方案,因为某块内存是否还有用,属于“不可判定的”问题,意味着靠算法是解决不了的。在浏览器的发展史上,用到过两种主要的方法:标记清理 和 引用计数
一、标记清理
JavaScript 最常用的垃圾回收策略是标记清理(mark-and-sweep)。当变量进入上下文,比如在函数 内部声明一个变量时,这个变量会被加上存在于上下文中的标记。而在上下文中的变量,逻辑上讲,永远不应该释放它们的内存,因为只要上下文中的代码在运行,就有可能用到它们。当变量离开上下文时, 也会被加上离开上下文的标记。 给变量加标记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当变量进入上下文时,反转某一位;或者可以维护“在上下文中”和“不在上下文中”两个变量列表,可以把变量从一个列表转移到另一个列表。标记过程的实现 并不重要,关键是策略。
垃圾回收程序运行的时候,会标记内存中存储的所有变量(记住,标记方法有很多种)。然后,它会将所有在上下文中的变量,以及被在上下文中的变量引用的变量的标记去掉。在此之后再被加上标记 的变量就是待删除的了,原因是任何在上下文中的变量都访问不到它们了。随后垃圾回收程序做一次内 存清理,销毁带标记的所有值并收回它们的内存。 到了 2008 年,IE、Firefox、Opera、Chrome 和 Safari 都在自己的 JavaScript 实现中采用标记清理(或 其变体),只是在运行垃圾回收的频率上有所差异。
二、引用计数
另一种没那么常用的垃圾回收策略是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其思路是对每个值都记录它被引用的次数。声明变量并给它赋一个引用值时,这个值的引用数为 1。如果同一个值又被赋给另一个变量,那么引用数加 1。类似地,如果保存对该值引用的变量被其他值给覆盖了,那么引用数减 1。当一个值的引用数为 0 时,就说明没办法再访问到这个值了,因此可以安全地收回其内存了。垃圾回收程序下次运行的时候就会释放引用数为 0 的值的内存。
如果遇到循环引用的话就会导致严重问题,
这个例子就是在循环引用,这样就会导致 DOM 元素的内存永远不会被回收, 即使它已经被从页面上删除了也是如此。为避免类似的循环引用问题,应该在确保不使用的情况下切断原生 JavaScript 对象与 DOM 元素之间的连接。比如,通过以下代码可以清除前面的例子中建立的循环引用:
把变量设置为 null 实际上会切断变量与其之前引用值之间的关系。当下次垃圾回收程序运行时, 这些值就会被删除,内存也会被回收。
为了补救这一点,IE9 把 BOM 和 DOM 对象都改成了 JavaScript 对象,这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存在两 套垃圾回收算法而导致的问题,还消除了常见的内存泄漏现象。
解除变量的引用不仅可以消除循环引用,而且对垃圾回收也有帮助。为促进内存回收,全局对象、全局对象的属性和循环引用都应该在不需要时解除引用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大熊G】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86ba7a784d4776994e6c5ec9c】。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