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岁懂社会 - 《你没有那么笨》读书笔记
14 岁懂社会 - 《你没有那么笨》读书笔记
引言
有点尴尬,这本书零零碎碎看了一部分结果被夹在卖书订单里面一起被寄出去了,不过没多少钱,索性懒得追回了。
回到正题,这本书要传递给 14 岁的骚年的主题是:不要被“正确答案”禁固思想,成为高手需要 1 万个小时,就算是每天训练几个小时,你也需要十年的功夫,日子还长着呢!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是一个笨蛋,人各有所长,要找到补齐短板同时发挥优势。
评价
我比较偷懒,这里直接把豆瓣评价搬过来了:
所以,我们不能使笨蛋进一步加深加剧。升学也好工作也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奋斗,尽量让自己进入更好的环境中,这会成为人生重要的食粮,我可以保证。 尽吾志而无悔这是这套书反复强调的,也是我初中最喜欢的语文老师送给我的话。 一旦失去多样性,班级也好国家也罢,所有的集体都会变得愚昧。这一点,最好能铭记于心。 只要是书里的内容就都正确,一旦抱定这样的想法,就走上了变成笨蛋的第一步。……不加分辨地盲信书中内容...
这个评价确实是说到心坎里去了,平台决定人的高度,但是个人努力决定人的下限,但是盲目到追求功利而忘记目的本身非常危险。
所谓多样性的缺失则指的是思维方式的单一性,我们身处大数据的时代信息茧房的时代,我们的思维逐渐习惯了被动思维而不是主动思维,我们正被我们“愿意”看到的信息包围。
而作者在鼓励建立自信的同时,还提倡了很简单道理,就是永远保持怀疑的态度看待身边的事务,有时候片面化的思维会导致我们作茧自缚,并且变成“笨蛋”。
如果不知道方向,那么可以直接从“终点”入手,看看自己的欠缺确定发展方向,这便是灵活思维开始。
所谓多思维模型,实际上就是用不同领域知识看待相同内容。
资源
答案是没有电子书资源,实体书还很贵,谨慎购买吧。
这本书讲了什么?
这本书个人所认为的看点是下面几个部分,当然还有细致末节,比如讲述了《银河铁道之夜》的另一种解读,和一些关于智力解题的测验也很有意思,但是个人已经提前把书卖了呜呜呜。
笨蛋都是人为的,没有天生的笨蛋。人各有所长,但是社会评价过于片面而狭隘,导致人对于自身的认知远远不足。
独步天下需要的是数学和英语。学英语是因为互联网来自老美,而很多行业的支柱靠的是老外的软件(指 Excel),数学是一门不设限的艺术,不同于物理化学,数学的发展是没有边界的。
指数进步并不丢人。
成就自我需要自律以及绝对专注的时间。
被造就的笨蛋
本书一开始讨论了作者作为家教遇到学生因为不认识汉字看不懂题目,导致拖累数学成绩被当做笨蛋故事开始,引入了很多人并不是天生笨而是由环境造就了“笨蛋壁垒”。
作者在了解情况之后制定了一套针对汉字快速练手方案,并且在短期内帮助孩子打破了“笨蛋壁垒”,把他从中救了出来。
令人奇怪的是孩子仅仅是因为不认识汉字就单方面受到老师同学甚至是亲生父母的“歧视”,“我家孩子学习不好”,“我家孩子肯定不行”,当套上这样一个个标签之后,结果是带到了“笨蛋壁垒”的牢笼,我想走上叛逆期的少年多少会有这样的体验。
那么所谓笨的定义究竟该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如书中提到的“自认为不聪明或者过于聪明的大脑”。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在他不知道什么的时候,他可以天马行空到想象来理解,而一旦形成体系和概念,则很难产生别的联系和想法。
这是人脑的长处也是最大缺陷,大脑一旦形成固定思维,就会把一条八车道直接砍成一条车道,这条道上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内容和自己不看也能猜到到内容,而完全无法思考在路的另一边是什么样的风景,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很明显这是大脑在偷懒。
笨蛋也就是这样被一步步造成的,当我们寻找了自己心中满意的“答案”之后,我们以为我们完全清楚完全明白,在数学当中一味的追求浅显到解题答案,只追求最精确到解题过程,用固有思维解答答案,换来到便是僵化的大脑。
按照九九乘法表来作为例子,全世界光是网上流行的解法就有好几十种,如果不设限九九乘法表解法能有上百种,但是我们在看到自己“难以置信”的解法之后,是否会嗤之以鼻并且否定陌生算法肯定不如背九九乘法表来得快呢?
如果有了上面这样的“歧视”想法,恭喜!笨蛋化的路上已经走了不少路了。
这里多提一嘴关于各种九九乘法表到多解法问题,如果不想成为笨蛋,我建议你早日离开百毒搜索。我更推荐创造条件去 Google 一下,怎么创造条件?这个过程其实也是脱离笨蛋考验。
统治世界到数学和英语?
为什么英语和数学的学习那么重要,有两个非常直白的理由:
互联网是美国人发明的,一手资料全是英文
谷歌搜索汇聚了世界上数学的顶尖天才,天才的算法支撑天才的公司。
不知道这两个答案是否足够有含金量,我认为这两个因素决定了我们避无可避的得面对它。
数学的抽象思维是不让自己变笨,而英语则是由于历史原因让我们不得不面对。
换个角度看“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英语的胜利也是对的,为什么谷歌搜索那么厉害,能抗住全世界人的搜索请求,其实就是因为数学最顶尖的人都汇聚在那里,算法的差异本质就是数学的差异。
而目前互联网大部分行业的一手权威资料都是英文版的,如果不想每天吃别人嚼过一遍的饭,就必须克服困难从英语单词开始学习,有时候这样的“弯路”走的对思维非常有益处,因为尝试脱离舒适区是进步的开始。
学科界限和泛读
学科与学科之间并不应该有过于明显的界限,作者推崇在年轻到时候广泛的阅读,甚至建议阅读和自己领域毫无相干到东西,不需要过多到理解需要的是更快到理解。
这句话有点奇怪,这里指的是目的是用不同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防止变成一个单线程的笨蛋。
所谓泛读则指的是阅读一些和自己不相干的领域到时候并不需要逐字逐句读,如果要高效阅读,则必须要练习泛读的同时提取信息,这是一个指数递增的过程,需要长久的坚持和毅力。
但是泛读之后需要是再一遍的精读,关于这种阅读模型,可以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也是一本信息密度很大十分受用的书。
或者可以另辟蹊径,尝试一下《卡片笔记写作法》,作者用毕生精力研究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型,确实很牛,个人认为这本书在思维训练方面是顶级梯队。
探讨和思考
写下这些内容并不是说让你成为数学大师,也不是让你成为英语大师,普通人不需要对自己那么严格。一万个小时拆出来也得 10 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光是第一个目标背个几百个单词就有不小的难度,不要急慢慢来。
掌握代数和抽象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考的习惯比思考本身重要,开放思维永远好过实际上并没有价值的正确答案,有时候犯错并意味着退步,反而意味着更多的成功性以及更加到接近成功。
和鸡兔同笼的问题一样,抽象使用 x,y 代替结果的做法和抽象思维最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僵化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是能意味着跑去数鸡脚的人真的就是笨蛋了吗?似乎所有的答案都得分个高低,我认为更多的是思考到深度和广度的区别罢了。
如果仅仅只是考虑结果不考虑效率,一遍遍数的过程反而更有利于思考,你想想数几百个脚能不累么?
说了这么多,似乎还真找不出不学数学英语的理由,而对于多种思维模型,则需要掌握泛读到能力,所以英语和数学这两座大山是全面迎战还是避道而行,我想这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这也绝不意味着数学和英语等同于不可能成功。
只是从现在这个时代来看,学习数学和英语能能不至于偏离所谓“成功”的方向过多。
指数进步并不丢人
我想作为普通人大概都希望自己到成长到路线是下面这副样子,当然并不是说没有这样的人,但是有这样的曲线的实在是很难不被评判为天才。
线性增长是奢望,那么指数增长呢?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往往是指数增长的。所谓到指数增长就是长久到低估和某一个不知道到时刻产生质变。
这幅图也可以说明 99% 的人死在了山脚下,或者在长久看似毫无进步之后选择了躺平。
然而真实有价值的内容大致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没有谁可以一步登天,更多是在低估煎熬,只不过看谁看谁可以熬出来。
梵高的画之所以死后才出名,是因为他早期画画修炼画画技巧确实平平无奇,而等他大功练成的时候就开始创造艺术了,只不过他的艺术在当时并没有人可以看懂罢了。
作为正常人我们总是认为成功时候是一条上坡的直线,然而成果的积累是骤然上升而不是一直平直出现的,会存在发酵期。
因为发酵期的存在,所以我们不知道成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所以如果抱着只要努力就能有成果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所以持续的努力是成功的可能性上升,而不是离成功越来越近,但是更多人死在奔向山顶的路上。
如果难以理解抽象到指数递增,我们不如换一种方式,想象一下我们什么时候学会开口说话的?
这一点当然对于自己来说肯定是没有记忆了,但是如果有孩子的父母,在听到自己孩子说出“爸爸”、“妈妈”之后,发现在那之后孩子突然会说话了,自己突然没有感知。
就是这么突然,学习东西也是如此,我们无法消化那么大量的知识,一旦把大量的信息处理成知识之后,那种欣慰的感觉会遍布全身。
拥有绝对专注的时间
作者提到了几个伟人成就伟绩的过程挺让我感到意外到,这三个人分别是:牛顿,爱因斯坦,霍金。
先来谈谈霍金,虽然有点过分但是霍金确实是在得了帕金森之后突然突破了自身界限,而他成功因素是靠着拥有大片大片到独立思考时间,这让他没花费多余精力和时间去思考没用的价值信息。
接着是牛顿,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前遇到了不常见的瘟疫,而因为瘟疫让他有了好几个月的空闲时间,在这段时间牛顿整理到笔记和资料是万有引力的基础。
而对于神一般的爱因斯坦,确实只能用天才解释的一个人,但是他依然是因为有着非常多的思考时间。
如果给常人大片大片的时间,更多是赶着去睡觉或者感到无聊,因为在放空大脑到时候没用目的到思考反而是一种消耗,这时候大脑更多到时选择待机而不是运作。
鼓励的话
摆脱笨蛋的一些窍门,过去的笔记中也提到过。
记录自己的学习:当你发现累计的越来越多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小成就感。
阶段性反馈机制:周末学习 6-8 小时,奖励自己看一部电影。
给自己一些刺激:看到一个励志的视频、文章、听到一首有感触的音乐。
多跟自己对话:在你没有动力,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闭上双眼,想象一下你下你现在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腿脚不利索,当你坐在轮椅上晒太阳的时候,回想过去自己的一生,在你现在这个人生的关键时刻,你怂了你没有坚持下来,你选择逃避和放弃,等到你在坐轮椅的时候,你想一想,你会不会懊悔不已,如果再给你次机会你还会不会这样,你应该做什么,试着和坐轮椅的那个自己对话,这会给你带来动力。
写在最后
虽然很多道理是一个概念翻来覆去按照不同角度解读,但是看待不同的人不同的方式去审视一个观点,有时候比较能培养换位思考的方式。
写到这里我在想,这个系列更像是写给大人看的书,我想 14 岁应该很难有书中那样的觉悟。那么是否有小孩子写给小孩子看的书呢?
EMMMM,想了半天,确实找不到一本。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懒时小窝】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81ce7d7994665a0a6cd120335】。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