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坎坷前行的区块链产业化路在何方?
如果要选一个近几年大家耳熟能详,人尽皆知的新技术,那么区块链一定是大热门之一。
在国外,从几万美元一个的比特币到一张图片拍卖到 7000w 美元的 NFT,时不时地占据新闻头条,在国内,区块链被白纸黑字写进了中央的新基建与十四五规划里,可谓风光无限。
但区块链产业内看到的却是项目实施效果不显著,客户满意度不高,政策补贴减弱,大量企业倒闭或者裁员,区块链产业究竟该去往何处?
区块链去往何处
区块链虽然是跟加密货币一起诞生,但它们并不是同义词,区块链只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分布式存储技术,主要特性是数据很难被单方面篡改。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这个词可能更接近区块链的本质,或者可以将区块链理解成一种特殊的分布式数据库。
2021 年 5 月 27 日由工信部与中央网信办两个上级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里,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重点任务做了非常明确的定位:赋能实体经济、提升公共服务、夯实产业基础、打造现代产业链、促进融通发展,都是围绕了增强实业,提升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来的,那么至少可以看出几点:
第一,中国区块链不用来做虚拟货币的。国家已经一再强调涉及虚拟货币产业均为非法,而数字货币是国家队才能玩的。
第二,中国区块链不是用来搞数字金融。国家这几年一直在推动资本脱虚入实,指导意见强调的是实体经济、公共服务等等,对金融只字不提。
第三,中国区块链不是 toC,而是 toB 和 toG。国家要用区块链技术实实在在地提升实体产业与公共服务的效率,而不是盯上 C 端老百姓的钱包。
显而易见地,中国区块链产业化,应该通过这种全新的存储技术,提升数据要素价值创造力,推动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苟且的行业现状
客观地讲,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整体的信息化能力已经很强了,甚至在很多领域都可以算是国际领先了。比如在新冠疫情里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健康码,从启动到上线只用了两天,然后两个多星期就完成了全国各省市的接入。
有这么好的基础,那么一个区块链技术落地应该非常轻松才对,可惜,现实总是那么不尽人意。如果要逐个罗列区块链遇到的问题,也许几天几夜也讲不完,让我先抓几个重点讲:
首先,同样是数据存储,数据库几乎应用在所有领域,而区块链做了这么多年,来来回回还是那几个场景:供应链金融、存证校验、溯源防伪等等。项目宣传链上成交金额多少亿,可你认真估算下请求量,可能一天连 10 笔交易都不到。
其次,就算是最基础的业务, CRUD 也是少不了的,可是翻遍各厂家区块链开发文档,除开与币有关的操作,主要就两个接口:哈希上链、校验哈希。说区块链不可篡改也没问题,但总不能让开发人员靠着两个哈希函数加转账功能去写业务逻辑吧?
最后,中国业务系统性能压力要求之高,人尽皆知。可惜的是,在这个主流大型系统 TPS 动辄几十上百万起的时代,区块链的 TPS 从比特币的个位数时代,到以太坊升级成了两位数,再到了 EOS 1.0 才号称超过三位数。
要以这种处理能力承接核心业务请求,远远比把大象塞进茶杯里更困难。有的厂商号称 10w 甚至百万级别的 TPS,但是据我所知,大部分是靠分片或者侧链测出来的。打个比方,一个小木船载重一吨,把一万个小木船堆在在一起,就可以号称本系统总载重一万吨了。但是靠这种小把戏,真的可以当成真正的万吨货轮上场吗?我想大家心里都有数。
可想而知,如果一个产品 适用范围小、功能弱、性能差 ,客户期望被拉得很高,对标的也是成熟业务系统,那么设计、开发和实施人员会有多么痛苦了。
单也签了,钱也收了,不做是不可能的,甲方爸爸和老板都不会答应,但是项目搞砸了,大家都要挨骂,怎么办呢?于是硬着头皮也要上的从业人员们,也摸索出了一整套区块链项目的”最佳实践“:
第一招,叫做边缘化。既然核心业务接不住,那就只做边缘系统,比如公文流转做不了,那在流程最后把一个公文编号上链总可以吧?业务压力极小,难度极低,就算出错也不影响核心业务,但是对客户来说,好歹系统上了区块链,出去吹牛也有面子。
第二招,叫做花瓶化。边缘化方式确实好落地,但是上级领导来考察成果的时候,没东西展示就很尴尬了,毕竟领导们也是见过大世面的。那怎么办?上大屏呗,各种区块链数据花里胡哨展示出来,最好没事儿出个块,再来点什么默克尔根、PBFT 之类不明觉厉的信息,输出屏幕越多越好,再结合个地图系统让你看看我们全球多少个区块链节点在工作。上级领导过来视察,虽然不明所以,但看起来很高级,于是大加赞赏,最终甲方乙方皆大欢喜。
第三招,也是终极杀招,叫空壳化。有些懂行的客户太有理想,非要区块链承载核心业务流程里,还要看到作用。怎么办呢?没问题,你在我们的核心业务流程能看到区块链哈希无处不在,最终结果也能在链上体现,在逻辑和应用上无可挑剔。直到有一天,运维人员发现区块链底层都故障一个多星期了,业务系统依然跑得欢,才知道原来所有数据都是应用层做的,区块链只是做个备份而已。
靠着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区块链项目确实是在不断落地,可是各中滋味一言难尽,如果要彻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还是要从问题源头开始解决。
是谁杀死了知更鸟
区块链产业项目实施如此痛苦,原因非常简单:工具用错了。
这就好比汽车和轮船都是交通工具,法拉利虽好,但是要开着去横渡大西洋,谁当司机都要沉。
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除了被 IBM 自己抛弃掉的 Fabric,基本都是公链和加密货币发展出来的,它们的设计目标很明确:部署在互联网,为海量而且身份不明的 C 端客户存放虚拟货币,这些产品在币圈的场景用起来可是很棒的。
业务场景少?本来就是为了跑币跑 Token,很够用呀。
功能不够?币的场景转账来转账去,再加个哈希校验妥妥的,还需要什么其他功能?多余。
性能弱?你以为我们写不出来速度快的?大错特错,挖矿机制就是我们为了不让出块太快专门设计的。
我现在还清晰记得,第一次参观区块链,一位链圈老手展示了区块浏览器和出块高度等等新东西,我表示不明觉厉,好奇地问:那区块链的后台管理系统长啥样呢?而这个老手也是一脸惊诧地看着我:啥叫后台管理?
所以,其实并不是目前主流产品的技术不够好,而是 C 端和 B 端的需求根本上都不同,强行削足适履只会让大家都痛苦。
那基于现有框架,根据 B 端的场景需求改造是否可以满足要求呢?这条路,包括腾讯 FISCO 在内的各厂家都已经在做了,应该说还是有不少成果的。
但是对我而言,汽车怎么改造还是汽车,你绑上气垫,加上船壳,还是不能当成真正的轮船来玩。
换条路,还是换辆车?
在中国做事,听党话跟党走,犯错的几率总是小一点。《指导意见》里面最前两个重点任务“赋能实体经济”和“提升公共服务”已经说清楚了,合起来其实就是为政企客户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治理,最终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虽然区块链常常跟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挂在一起,可这是纯粹的技术特性,不是业务价值。现阶段的区块链项目确实绝大部分都是奔着国家政策红利来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政策红利总是会过去,要持续发展下去,必须为客户创造价值。
而我认为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在于 协同。
因为单一信息化系统上区块链意义不大,只有类似健康码这种涉及多系统协同的场景,才是区块链的核心阵地。
在区块链出现之前,多系统协同,要么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型平台,把所有业务装到一起,比如数字广东;要么设计一个统一规范,所有系统根据规范改造开发。
这两种方式都是费时费力而且缺乏灵活性。
而区块链技术使用分布式账本解决了数据规范和一致性问题,智能合约能够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处理链上数据,极大提升协同处理的能力和效率。
火车取代马车,通过效率和承载能力的提升,从量变到质变,最终改变了物流行业甚至人类社会运转模式。
区块链对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也是类似,这也是为何中央如此看重区块链技术的原因之一。
不是结尾的结尾
最后总结下吧
区块链是未来吗?必然是
区块链有出路吗?有,但是必须改变思路
每一个区块链从业者都应该重新审视下自己的设计方向,产品功能能不能满足政企客户的实际业务需要,应用场景有没有体现区块链应有的价值。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区块链技术不是现有信息化技术的替代,而是增强和补充,我们必须尊重客户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而不是用技术来改变客户。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Akumas】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7d504a2c2c6005b41e386372e】。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