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区块链技术驱动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路径

发布于: 2021 年 04 月 10 日
区块链技术驱动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路径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有效途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业务模式功能设计与结构已难以满足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开展需求,亟需新兴技术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重新注入活力。

区块链技术可有效重塑供应链金融模式,破解商业银行发展困境。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及业务风险,诸多商业银行纷纷利用区块链技术积极开展大量实践探索,实现了产品体系迭代升级、融资模式创新与长尾端客户拓展,有效降低金融资产损失。

未来,需继续优化商业银行发展环境,加快完善技术法律框架,构建区块链技术应用架构体系,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助推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物流与资金流,将单个企业不可控风险转变为整体供应链可控风险,最终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的一种金融服务。早在二十世纪中叶,国外就在融通仓、应收账款、存货、保税仓等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展开实践探索,而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

1988 年,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首次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实践,推出无质押融资业务。随后在 2002 年,该银行正式提出供应链金融发展理念。在政策制度大力支持下,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到 2021 年底,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超过 15 万亿,2021-2023 年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年均增速将保持在 4%。作为商业银行拓展中下游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业务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赋能作用。但由于信用捆绑、信息共享程度低等问题,传统供应链金融发展遭遇巨大瓶颈。区块链技术作为新型底层基础设施,能够为供应链金融场景下的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方案。

2019 年 9 月,银保监会联合各部门拟定《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与《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 年)》,助力商业银行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2020 年 9 月,针对供应链存货、仓单与订单融资等内容,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八部门通过《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作出进一步规范,增强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保障支持。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与支持,“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目前区块链技术已成为供应链金融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技术,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积极探索。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于 2020 年 11 月为辖区内客户办理首笔石化行业区块链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有效创新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货物质押融资模式。

整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经过长时间发展与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引入,逐渐从“浅水区”过渡到“深水区”,各项业务逐步完善。事实上,这也预示着商业银行将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面临新一轮竞争。基于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路径,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商业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践

区块链技术可有效提升供应链交易透明度,实现多主体参与的信用高效传递,降低供应链整体的风险和成本。而“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能够连接电信、核心企业、融资平台、海关、银行、物流、供应商等各个供应链节点,促进信息互联互通,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现阶段,各大商业银行开始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并逐步形成开放合作的新型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大致来看,商业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实践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产品体系迭代升级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准确记录每一次交易时间,进而确保数据可追溯性与不可篡改。其去中心化特性能够自动执行与实施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免除单一主体操作的冗杂手续与各环节繁琐的信用背书。因此,借助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特性,商业银行可有效提高供应链金融交易效率。在区块链技术框架下,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积极探索实践,在产品创新方面已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是推出新型质押融资产品。目前有商业银行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支撑,推出了新型供应链金融产品。该产品可以做到,一旦发生交易,数据就无法篡改,为各参与方提供了有效保障,避免因信息真实性问题产生纠纷。并且在为企业提供抵质押类网贷通产品与服务的同时,也可帮助供应链核心企业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与销售体系。例如浙商银行推出“仓单通”产品,在质押融资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二是优化供应链全链条授信融资产品。工商银行于 2018 年推出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其中包括基于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的全链条授信融资供应链。且经过不断探索与研究,工商银行围绕供应链多级供应商研发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系列保理产品,为供应链长尾端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在线保理融资服务,银企供应链合力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该行发放了数字信用凭据融资。随后,工行陕西分行持续深入探索,在 2019 年 10 月发放“云信”融资,是该分行首笔线上供应链融资,融资金额为 100 万元。这笔线上融资从申请发起到放款成功耗时不超过 30 分钟,是供应链金融“云信”业务模式的新突破,为该行此类业务开展打开新局面。

(二)融资模式创新

商业银行主要依托应收账款、动产质押等融资模式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为全面优化已有融资模式,商业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较好实践成效。

1、全面赋能动产质押融资

如苏宁银行基于原有供应链金融系统,将 AI 自动监测算法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以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底层框架技术,搭建线上融资平台,为商业银行动产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控提供解决方案。首先,该平台能够对大宗货物出入库情况进行实时查询。平台会在仓库接到货物后将其自动标识为质押物。然后银行借助物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如果货物调动未经过授权,平台就会自动发出预警。其次,该平台仓储机构数据会与货物进出库信息进行同步更新,然后发送至区块链平台,可有效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交易信息真实性。并且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加持下,平台可将货主动产权属交易加以记录,以佐证货物所有权归属,能在很大程度上厘清动产归属权问题,避免货物重复抵押融资风险。据苏宁银行预测,该动产质押融资平台能够为供应链上相关企业节约 1%左右的融资成本。

2、基于区块链技术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平安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出了新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这一探索推动平安银行成功实现了供应链金融的双轻转型,在供应链上下游和核心企业融资,以及应收账款转让、管理、结算等方面具有较高实用性。

第一,解决了真实性验证问题。在区块链技术框架下,应收账款流转环节的债权转让通知可通过平台自动确认,避免了人工操作难题与线下真实性验证问题。在交易过程中,平安银行与其他参与方通过相互验证实现信用的有效传递,进而保障应收账款能够顺利逐层流转。在处理应收账款受让款时,平台资金提供方可对关联的核心企业进行追溯,促使企业信用背书再次强化。

第二,提升商业银行业务处理效率。在此模式下,核心企业能够确认到期的付款,各级供应商可利用该应收账款获得商业银行融资,也可以抵偿上一级供应商的债务。这一操作能够帮助企业加速资金周转,盘活存量应收资产,缩短业务周期。同时,平安银行在该业务流程中增加了人民银行中登网登记环节。当应收账款债权发生流转时,中登网会自动登记,能够帮助相关参与主体避免重复抵押债权获取融资的风险。核心企业也能够在线上签发应收账款,以此来批准供应商应收账款流转的请求,大量减少人工操作,提高融资效率。截至 2019 年 4 月,平安银行已累计服务小微企业 350 家,发放贷款金额超过千亿元。

(三)扩展长尾端客户

区块链技术加持下,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已逐渐延伸到长尾端中小微企业。通过分析商业银行近几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实践发现,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信用捆绑等新的方式管控信用风险,进而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017 年,农业银行利用区块链与大数据技术创新“e 链贷”融资,有效解决了供应链长尾端小微企业与三农融资难问题。在区块链技术框架下,每一笔农户与企业的交易记录都会被自动积累,然后农业银行会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并分析所有交易数据。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农业银行针对涉农小微企业订单支付,新增自动审批与用信程序,实现了信用评级与授信自动化。另外,农业银行还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出掌银客户数字积分模式,目前参与用户累计数量已超过 2000 万。据农业银行统计数据,截至 2019 年,“e 链贷”已审批通过 107 家小微企业贷款申请,涉及金额达 2.88 亿元;已发放贷款金额为 5933 万元,惠及企业 37 家。从这一实践成效来看,基于区块链技术框架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可扩大商业银行服务范围,使更多中小微企业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今后商业银行仍需积极借助区块链技术持续扩大业务服务范围,为链上各参与主体提供有效纾困方案,使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能够真正发挥实效。

(四)实践特点总结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兴金融科技,发展前景广阔。作为区块链技术实践参与者之一,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大胆创新,实践成效显著。从整体来看,现有商业银行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实践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各类商业银行区块链布局开始加速。通过调研商业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实践可以发现,当前各类商业银行正在加速布局区块链。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大行,首先进行了区块链技术备案工作,并推出备案通过的区块链金融服务。在工行备案之后,江苏银行、平安银行与苏宁银行积极备案。截至 2019 年 9 月,共有 6 家商业银行对其即将开展的区块链服务进行了备案,备案项目超过 14 项。其中,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区块链技术成果落地实施最多的领域之一。此外,积极布局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民营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这意味着各类型商业银行均着手布局区块链,而供应链金融将成为重点领域。

第二,基本形成“区块链+”模式。综合分析商业银行现有实践可以发现,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商业银行通过探索已基本形成“区块链+”这一全新服务模式。一是“区块链+供应链”模式。这一服务模式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特点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在区块链技术框架下,供应链企业可以将应收款拆分流转到供应商,也可以将应收款抵押给商业银行进行融资。这意味着“区块链+供应链”能够有效盘活供应链企业资产,助力企业甚至整个供应链产业实现降成本、去杠杆。二是“区块链+商圈”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大型企业缓解了支付压力,商业信用得以强化,中小企业也实现了“货卖得出去、钱收得回来”,供应链各参与主体实现了利益共赢,并促使供应链“微笑曲线”得以拓展。如恒力化纤公司在已经搭建的区块链平台上,成功搭建恒力化纤供应链商圈。在该商圈里,恒力化纤通过付款人签发、承兑等形式签发应收款,并且在授信额度有富余的情况下,恒力化纤还可向银行申请保兑。截至 2019 年 9 月,已有 60 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入该商圈,供应链“微笑曲线”得以拓展。针对“区块链+商圈”这一创新模式,整理了 2020 年以来浙商银行发布的相关数据,截至 2020 年 9 月底,浙商银行已成功帮助 3722 家供应链核心企业开拓新型应收账款链业务模式,享受到优惠的供应链企业数量为 25470 家,融资余额为 1746.65 亿元,与年初相比增幅达 82%,实践效果良好。

第三,商业银行区块链布局正在向其他业务领域扩散。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领域是区块链技术成果研发落地最多的领域,工商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等各大商业银行均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较好成效。事实上,在跨境业务、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三大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中,区块链技术均有典型应用场景,如数字货币、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服务等。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均开始在上述三大业务领域进行区块链布局。未来,商业银行可能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字货币,并联合组建区块链联盟,布局多领域区块链业务,开辟金融服务新范式。

区块链技术赋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路径

当前,已有部分商业银行在区块链技术领域进行了实践探索,有效缓解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的风险。但是,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局限性较为凸显。从实践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引入区块链技术需要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配合。这种配合的前提是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之间具有高度信任,但当前银行与企业尚未建立起这种信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优化了企业融资流程,使资产端可信度与透明度更高,有助于二级供应链供应商借助核心企业签发的应付账款获得信贷融资。然而实际上区块链技术并未对资产质量进行优化,推动二级供应商上链存在一定难度。第二,区块链技术无法兼顾线下交易。若企业之间在线下达成合作共识,然后在线上完成交易,其真实性难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来识别,信贷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因此,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与相关企业应积极联合起来,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有效识别防控其带来的风险,进而有序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实践应用。

(一)优化商业银行发展环境,加强生态信用建设

1、提升供应链生态圈信息化建设水平

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面临较大信用风险,主要原因之一是银企信息不对称。现阶段,我国供应链数字化水平整体较低,尤其是链上处于三级之外的长尾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同时,由于成本、企业自身因素制约,加之前沿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信息化不足将会在较长时间内一直存在。这导致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只能服务于核心企业与链上一、二级供销商,且区块链技术也只能在大数据环境下发挥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应与相关企业联合,不断提升供应链生态圈信息化建设水平,降低银企之间、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第一,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技术框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各主体信息共享程度,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各主体参与风险。第二,强化小微企业数字化服务,提升供应链数字化水平。对于核心企业而言,在积极参与建设企业互信机制与企业区块链信息共享平台的同时,可向长尾端中小微企业提供成本相对较低的数字化服务,进而提升供应链整体数字化水平,加速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于长尾端小微企业而言,在依托于核心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的同时,可适当引进第三方云服务,例如云财务、云 ERP 等系统,进一步提升自身数字化水平。

2、完善生态信用共识机制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商业银行可借助区块链技术不断完善生态信用共识机制,增强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信任背书,降低因各主体信用捆绑、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信用风险。

首先,商业银行可针对不同企业特点选择适合的信用评估体系,利用区块链技术设置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中关于信任背书的控制点。由于企业信用会随着自身经营状况与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调整技术控制点,以满足不同时期的需求。其次,商业银行应利用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核心企业进行严格把关,定期筛选信用状况与经营情况良好的企业,淘汰信用空白或信用缺失的企业,以避免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潜在信用风险。最后,商业银行可联合监管部门与企业,不断完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识信任机制,积极引导供应链各参与主体进行信任背书。对于长尾端中小微企业而言,完善其信用背书机制难以在短期内完全实现。因此,商业银行可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进行完善,逐步改变中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活动完全依赖核心企业资信的现状。

(二)构建区块链技术应用架构体系,实现操作自动化

为将区块链技术充分应用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各参与主体应尽快适应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变化,共同构建区块链技术应用架构体系,以实现业务操作自动化。

基础设施方面,商业银行与链上企业应协同加快区块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以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数据、信息的共享。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应将链上企业间的交易信息记录到区块链信息平台上,利用共识机制与时间戳技术保证信息真实与可追溯,在降低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同时,实现业务操作自动化。

业务运营方面,基于区块链技术提高业务自动化程度,商业银行应借助智能合约的自动签署技术,将业务双方交易合同嵌入到区块链平台上,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推动金融服务更加智能化。

风险管理层面,商业银行可联合链上各企业、监管部门、金融协会等相关主体共同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体化供应链联盟。采用随机性共识机制打造出多中心、高效率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系统,将链上制造、销售、生产等环节有机连接起来,实现对业务主体身份的统一管理、溯源与识别。同时,商业银行要主动对接供应链联盟链,打通供应链金融业务各主体间的数据壁垒,提高业务运营效率。

(三)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拓展业务市场场景

供应链金融是推动商业银行创新业务模式与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现阶段,全国多数商业银行推出了独具特点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例如中国银行推出的“融信达”和“融贷达”等产品。在实践过程中,这些产品虽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单一的问题,但囿于产品可能存在不稳定与冗杂现象,仍然会给商业银行和供应链企业带来诸多业务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是一种长期风险,无法在短期内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来彻底解决这一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可借助区块链技术不断优化并革新供应链金融模式,逐步缓解业务风险。

第一,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模式。商业银行可引导链上各主体不断完善基础数据,实现资金资产对接链条纵向与横向的延伸,解决产业链长尾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第二,扩充商业银行资金渠道。在确保透明度与真实性前提下,商业银行要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长尾人群与银行之间的通道,将天然存在分散、小额特征普惠金融参与人群的信贷资产纳入到银行信贷资产池中,帮助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第三,深化与第三方机构之间的合作。拓宽合作渠道与增加合作伙伴成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行稳致远的重要驱动力。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准确审查并规范第三方金融机构的资质与信用,从而有效规避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出现的业务风险。

在具体合作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在业务中的优势特征,准确挖掘出有效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以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改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总之,商业银行应以更加智能、开放的姿态开展相关业务,不断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来源:银通智略

用户头像

致力于发布区块链领域专业全面的资政信息 2020.05.24 加入

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联盟区块链专委会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旗下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简称“CECBC”,致力于发布区块链领域最新、专业、全面的资政信息,包括政策法规、行业发展、社会热点等。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区块链技术驱动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