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泡沫之下或许是中国的“第四消费时代”

作者:基调听云
  • 2022 年 4 月 18 日
  • 本文字数:2900 字

    阅读完需:约 10 分钟

泡沫之下或许是中国的“第四消费时代”

2022 年即将过去四分之一,相信这个季度发生的很多事都足够让人震惊或悲痛,小编不想点评以生命为代价的事件,那过于沉重了,今天主要来说说跟咱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


经济到底怎么了?


前些日子有几则重要新闻,相信有不少人都关注到了,先来看一下:

互联网大厂裁员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阿里、腾讯再到京东、有赞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人员调整。



或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互联网发展进入了低谷期的结果吧,不能代表其它行业,那么我们再来看下实体经济中一向发展较为平稳的餐饮业如何吧。



一定会有人说,这个是跟疫情有关。在这里先不肯定或否定这个观点,继续我们的分析。既然作为刚需的“食”不行,那我们来看看代表“住”的房地产吧。想必很多人对去年恒大的事仍记忆犹新,继恒大后融创最近似乎也不太平。

股价 1 年时间,跌去了 80%多,可以用暴跌来形容了吧?这还不算完,还有债券市场也是一片哀鸿。 

到这里,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种种事件不难看出,几乎前几年风光无限的行业都有着明显的衰退迹象。但这个不能算是结论,如果非要给这些事件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应该就是:这些行业正在面临的是经济泡沫在被挤掉。


成也泡沫,败也泡沫


在经济学里,泡沫经济是个很常见的词,它的定义如下:

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的投机活动所支撑。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其资产犹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经济学上称之为“泡沫经济”。

纵观近代社会发展历程,人类已经历过数次大的泡沫产生与破裂的过程。

◆ 17 世纪 荷兰发生郁金香狂热。◆ 17 世纪 日本江户时代的元禄泡沫经济。◆ 18 世纪 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泡沫经济。◆ 18 世纪 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经济(南海泡沫事件),这次事件成为泡沫经济的语源。◆ 20 世纪 20 年代 美国泡沫经济。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大量欧洲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国股价飞涨。之后黑色星期二爆发,美国泡沫经济破裂,导致 1929 年到 1930 年代的大萧条,1929 年到 1933 年间道琼斯工业指数最大跌幅来到 90%。◆ 1987 年 黑色星期一的全球股灾,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一天跌幅达到 22.6%◆ 1990 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日本的日经指数经过 1987 年全球股灾后恢复,但是到了 1990 年 1 月到 10 月日经指数离最高点跌幅最大来到 48%。台湾的股市也经历由 12,682 高点跌落到 2,485 点,跌幅达到 80.4%。◆ 1994 年 墨西哥为主的中南美洲泡沫经济◆ 1997 年 亚洲金融危机◆ 1999 年 2000 年 美国互联网泡沫经济◆ 2007 年 美国为主的全球金融海啸经济 - 次贷危机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去了解,这里就不再赘述详情。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泡沫是怎么产生的呢?

所有泡沫都是由”高杠杆“产生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杠杆可谓无处不在,对个人来讲,你的房贷、车贷、消费贷乃至各种分期、花呗,其实都是在做同一件事,就是提前消费你未来的钱,也就是加杠杆。对企业来讲,宽松的货币政策让很多企业都乐于举债及融资,而忽视自身的造血能力,这种方式就是一种高杠杆运行模式。

这样说可能不是很好理解,可以举个例子:

假如你有 10 万块钱,需要进行一项投资,假设有可能的盈亏是 20%,那么你要么盈利 2 万元,要么亏损 2 万元。

这时候来了一个人,说我可以再借给你 40 万,你分期来还我,于是你手上就有了 50 万的可支配资金,相当于用了 1 个 5 倍的杠杆。

于是,同样是原来的风险收益下,你的盈亏变成了 10 万,也就是说如果亏损的话,将会把你所有的本金都亏掉。

当然,所有愿意加杠杆的人都是希望自己的投资只赚不赔的,于是泡沫的产生就变得理所应当了……


泡沫通常是怎么破的呢?


还是杠杆的问题,泡沫之所以会破是因为加不动杠杆了。这里不做复杂的解释,试想一下如果后入场的人想尽办法也无法达到最高杠杆下的资金要求,那自然就继续不下去了。这里有数据为证:

稍微解释下图表,避免有理解偏差。

先来了解下什么是部门杠杆率:它是指部门债务占 GDP 的比重,一般包括政府、企业、家庭三个部门。

这里以大家熟悉的家庭部门杠杆率和房价的关系来阐述一下。1996 年中国居民杠杆率只有 3%,2008 年也仅为 18%,到 2020 年底中国家庭部门的债务率为 62.5%(考虑到中国的家庭债务市场有自己的特色,在买房过程中会从经营贷、信用卡透支进行借贷,还有亲朋间的借贷市场,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在 2020 年底预计已经超过 70%)。

如果要推动房价继续上涨、成交额继续上升,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就需要继续上升才行。但事实是到 2021 年底居民债务率却依旧停留在 62.5%,杠杆上升的趋势戛然而止,这唯一说明的就是居民部门的杠杆加不动了。于是,就有了所有人看到的景象。

对于企业的情况也是类似,高通胀带来的成本飙升,货币趋于紧缩导致的融资成本走高,再加上人口红利拐点及疫情带来的全社会消费减少,导致高杠杆模式同样难以为继。


为什么经历这么多次泡沫后人类依然没有吸取教训呢?


因为制造泡沫才是符合人性。本来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这是好事,但是往往在高回报的时候人会忽视高风险,一味的趋利结果通常都是最终无法避害,这不能不说是贪婪的一种表现,此点不做过多说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论。


我们该怎么办?


终于轮到重点了,说了这么多现状问题,那么摆在我们很多人面前的灵魂拷问来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小编不会在这里直接给一个“开源节流”的建议,这建议没错但似乎等于没说。

以我国的经济结构来看,经济增长活力主要来源于三大方面:基建投资、外贸出口、消费。前两项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内,这里建议大家关注消费领域所产生的变化。所幸,我们有前车之鉴:日本。

知名作家“三浦展”在其作品《第四消费时代》中曾总结过日本社会经历的 4 个消费阶段:



第一消费社会(1912-1941):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中产阶级诞生,生活方式逐渐西方化;第二消费社会(1945-1974):经济复苏带来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追求扩张式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第三消费社会(1975-2004):单身人群增加,注重个人消费,是追求个性的时代,希望通过购买特色商品体现与众不同的自我;第四消费社会(2005-2034):经济长期不稳定,人口减少导致消费市场缩小,趋于共享和社会化,追求性价比和简约。

是不是很熟悉,中国其实也在经历类似的一个过程中。源于中国复杂的社会结构,所以中国在一段时间里都是多个消费社会并存的时代。但是因为文化的基因相似性,所以最终大概率会和日本一样走向第四消费社会。

这种影响同样会传递到企业,每个企业内的人的消费理念,也会反过来影响企业的消费理念,所以无论是 B2B 还是 B2C 的商业模式,所面对的变化将是大同小异的。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你所提供的产品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 高性价比或高 ROI

◆ 能够方便地共享复用

◆ 实用至上、够用就好,非大而全

◆ 让客户更多为结果买单而不是过程


总结


说了这么多,最后用《The Economist》杂志对 2022 年的 10 条预测(写于 2021 年底,目前部分已经成真)作为结尾吧,或许对我们所有人都有所启示。

制度及文化的对抗冲突、疫情开始局部化、通胀与滞涨、混合型工作成为主流、技术巨头公司将被削弱、政府推动的数字货币、气候危机、受限的旅行、太空竞赛、体育政治化。

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无奈,与其感叹世事无常,倒不如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去面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能打败自己的终归只有自己。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也并非可望不可及的境界。

用户头像

基调听云

关注

可观测性、智能运维、业务健康保障解决方案 2020.01.07 加入

基调听云是国内领先的应用性能管理(APM)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全链路监控能力提供具备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的统一监控平台,助力企业向智能运维(AIOps)迈进。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泡沫之下或许是中国的“第四消费时代”_基调听云_InfoQ写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