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低碳数字城市和区块链:城市 - 社区 - 家庭

发布于: 刚刚
低碳数字城市和区块链:城市-社区-家庭

目前,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已经不仅仅是经济、环境问题了,它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一个地缘政治、国际关系问题。如果用“+区块链“的思维去判断,我们认为这个领域需要区块链技术。

碳中和目标孕育一批具有创新价值的行业应用项目。而从战略层面,又和万向区块链的三条主要业务线高度契合: 

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万向提出“分布式认知”技术赋能的初衷,就是用来解决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两个难题:一是企业为什么敢把数据共享出来,二是企业为什么要把数据共享出来——即数据安全保障和数据价值挖掘的问题。碳计量和低碳激励机制,将会成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价值组成。

资产数字化。即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的技术整合和数字孪生,对资产进行实时可信的数字化管理。碳中和将为资产价值带来新的计量维度。

数字城市。在碳中和目标下,包含碳排放精准可信剂量的可信数字底座是关键。据有关统计,目前全人类碳排放 72%来自于城市应用,而其中又有 30%来自于家庭。因此,在城市、社区、家庭、个人中,减少碳排放的空间非常大。

区块链技术在其中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投资了国内领先的物联网+区块链公司:摩联科技,并与摩联科技一起推进了 BoAT+PlatONE 物联网数据赋能平台。该平台能够从激励机制和有效监管两个方面解决碳排放的问题。 


为了达成碳中和目标需要建立碳排放体系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有:

碳排放数据精准度欠缺。物联网+区块链,从数据源头进行追溯,保障数据本身;碳排放数据可信度存疑。之前其他嘉宾的演讲中,提到了某品牌电动汽车刹车事故争议的案例。在这种情形下,即使厂商提供了数据,这个数据因为完全来自于中心化服务器,其可信度可能会被某些人质疑,数据未必是完整的,厂商也很难自证。而区块链不仅仅可溯源,保证数据的可信性,还能保障数据的体系性和完整性。所以,要解决碳排放数据可信度存疑的问题,离不开区块链的技术体系。

碳排放数据的实时性不足。区块链+物联网+5G,可以解决实时性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是“+区块链”能力发展的有力证明。 

以上列举的是数据层面的技术问题,真正实现碳中和还必须要有适当的机制设计,即激励机制和治理机制。政府激励引导、社会秩序共建、民众共同参与同时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理,这个治理不仅是监管,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在整个体系管理中调整治理和激励权重。作为万向区块链的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博士在这方面有很多的论文及研究报告,感兴趣的嘉宾可以关注一下。 

碳中和的区块链价值创造如何落到实处?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场景来讲。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讲的每一个场景都有一个开放的生态属性,每一个场景里都有一个或多个关联行业,这样区块链才能在城市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第一个场景,绿色出行。绿色出行主要是数字计量和个人激励机制的问题。城市里有多种不同的出行选项,从政府治理的角度看,这些不同的选项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不同阶段其激励机制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相比上海完善的公交、地铁网络,一些小城市可能交通体系相对落后,如果此时将激励导向过度地推向不够完善的公共交通的话,可能也无法实现既定目标。 

因此,激励机制必须是灵活的,它的权重必须是与时俱进的。而这又如何实现呢?比如说有一个数字居民,或者说你在城市生活中有一个数字化身。这个城市懂你,你懂城市,围绕这个数字化身,不同的出行选项会得到不同的积分,比如最高的可能是单车,其次是公共交通,再其次是自驾出行。当然,这个也体现在城市与城市之间,通过这个数字化身,对你的出行给予计量并给予适当的激励,这是绿色出行的一种体现方式。 

在出行选择的过程中,你的数字化身会像一个绿色生活管家一样,它会给出一些综合的出行建议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从开放的行业生态角度上看,出行公司、地方政府及各种 APP 的开发厂商需要进行密切的合作,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  


第二个场景,柔性用电管理。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新能源电力产生,往往是国家电网之外的,本地供应商如何能够更好的对用电进行柔性管理?大型城市在人口不断的增长过程中会不断面临压力,电网要不断扩容,电网的扩容不是连贯而是阶梯状的,每上一个台阶都有大量的投入。因此,错峰管理、薄膜太阳能、新能源及能储的结合能够有效地管理城市用电。

第三个场景,社区废弃物的回收。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是降低碳排放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如何把这些回收资源组织起来,以适当的激励机制,再让它们和居民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是未来重要的治理方向。


第四个场景,节能灯杆。这是区块链+物联网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化的一个范例。如果把每一个路灯或者每个片区的路灯作为一种资产,再用这个资产来融资,对政府来说,供应商去融资,把路杆树立起来,政府再和本地的开发商一起每月付服务费,这样一来这个基础设施就不再有非常明确的产权。而是最终通过服务的方式进行城市的基础设施保障,这个过程就是区块链+物联网。现在,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LED 灯泡的效率提升、智能关灯、开灯这方面服务的提升都可以集成在这样一个服务化的技术框架中。 

第五个场景,可回收外卖餐盘。虽然目前有很多餐盒已经是可回收的,但在流转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为餐盒的使用方不单是消费者,也是不同的餐馆,而餐馆之间的合作,管理成本是比较高的。如果把餐盒当作小额资产,可以通过二维码的方式放在区块链服务网络上进行流转,你吃完的餐盒可以进行回收,形成大规模的开放流转平台,最后通过区块链平台结算。 

第六个场景,绿色家电。目前,国家电网电力研究院、电力厂商包括海尔、美的已经在考虑是否通过物联网模块+区块链对家电用电进行准确的计量。对于用电时间,比如对洗衣机选择什么样的洗衣模式进行计量,或者选择节能的家电使用模式也会得到激励。以上这些例子都已经在实践过程中,且都通过积分流转等激励机制的设计。 

综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例子,每个场景都会涉及到区块链技术本身、关联技术及关联性行业来共同为数字城市创造价值,实现低碳目标。因此,这不仅仅是技术合作,也不单纯是区块链行业的生态合作,它是关联技术行业的生态合作,且是跨行业的生态合作。

来源:万向区块链

用户头像

致力于发布区块链领域专业全面的资政信息 2020.05.24 加入

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联盟区块链专委会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旗下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简称“CECBC”,致力于发布区块链领域最新、专业、全面的资政信息,包括政策法规、行业发展、社会热点等。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低碳数字城市和区块链:城市-社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