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气质
12 月在深圳广州晃悠了几天,见了不少新老朋友,去了广州 TIT 创意园,再次感受那里的人文信息。在涂鸦、雕塑和错落有致的建筑、植物里,一群杰出和骄傲的人,做出微信这样的产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近几年,差不多每年一月左右,我都会来一次广州,参加微信团队的公开课,听张小龙的演讲,和微信团队做些沟通,膜拜一下龙哥,还是挺开心的。今年疫情,公开课还不知道是什么形式,有机会,就提前来找微信团队做些沟通,感觉这个团队,一直保持了某种坚定的核,看 2012 年张小龙内部演讲《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到 2019 年公开课的 4 小时演讲《微信 8 年》,一以贯之的就是产品、人性、创造、工具和生活。
2011 年 1 月 21 日,微信正式发布,1.0 版本仅支持 iOS,三天后,微信 Android 1.0 版发布,之后陆续做了其他平台的版本。10 年过去了,微信已经成长为一个生活方式和某种操作系统,当年那些承载微信的平台,移动版只剩下了 iOS 和 安卓,PC 就是 Windows 和 Mac。
两年前,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的第一天晚上,讲了 4 个小时,从微信的起源和本质谈起,全面阐述了自己对微信对产品的思考,从摇一摇,附近的人,朋友圈,公众号,讲到后来的小程序,小游戏和视频动态,还谈了自己的一些前沿技术的思考,比如 AI 等等。
两年后,微信生态里增加了视频号这样的产品,从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两年一个重量级产品,节奏好,每次都能以新的方式进行突破,简直是个奇迹。
从日活和用户体量上看,微信读书已经没有对手,基本上终结了电子书阅读这场战争,他们在做一些新的东西和尝试了,近期应该就会发布。
关于企业协作软件,我们经常会提到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等,其实钉钉和企业微信的用户和数据,远远超过其他软件,不是一个量级。依托微信,企业微信从服务和链接外部用户这个角度,打开了新的局面。
微信十年,现在也站到了另一个十字路口,不过微信始终有个笃定的核,这个始终没有变化。他们有独特的思考方式,也有着独特的产品解读。
一个人、一个产品,可以有很多标签,但是内部的核应该是不变的,坚定的。
读《月亮与六便士》,很有意思。大部分人的一生,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不停的为自己加标签,或者叫穿衣服,比如学生/工程师/CEO/妻子/父亲/儿子/创业者等等,最终人们成了一个花里胡哨的人,并且按照每件衣服的样子去生活,那人的本心呢?梦想呢?慢慢就不在了。
书里主人公,原本是个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突然魔鬼附体,迷上了绘画,然后开始去标签,职员、丈夫、父亲、情人、优裕美满的生活,统统抛弃了,他去了巴黎学习绘画,最后流浪到了塔西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并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可惜的是,最后主人公染病去世,他的土著姑娘依照遗言焚毁了挂满壁画的屋子,甚至没有留下一根木头。
读来让人十分感慨。一边是平庸的幸福,一边是凶险的理想,人们会选择哪一边呢?大部分是前者吧。
无论如何,每个人应该守住自己的核。
新的一年真实的开始了,2020,一切都被改变了,一切都无法重来。
时间是连续的,只能继续向前走。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池建强】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778c21c12d6db51566046d963】。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3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