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用这 16 个命名规则能让你少写一半以上的注释!
前言
本篇介绍如何设计合理的名称,包括变量名称,函数名称等等。好代码胜过好注释,通过设计合理的命名能够让代码更易懂。
规则 1:保持命名形式的一致性
对于代码中同样的事物使用相同的名称,同时应该遵循用户的习惯用语。很多人写变量名称可能会忘记之前的命名方式,从而又来一个新的名称。比如 Image
对象,可能在 A 文件称之为 image
,在 B 文件又称之为 picture
,这样的话会让人很困惑。最佳的方式是:
对于产品层面的实体对象:建议是前后端、数据表都统一实体对象名称;
对于各自语言的一些特定的对象或组件,建议开发团队统一实体对象命名规则。
不要创造新名词!也许你看得懂,但不代表别人看得懂。
**不要使用拼音,更不要使用拼音缩写!**中文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挑简单易懂的词汇。
下面是一些命名的对比:
使用大家熟知的用语,能够快速让用户了解所涉及到的只是领域,从而避免了新名词或不熟悉的词汇增加理解代码的难度。
规则 2:避免缩写
除非缩写是众所周知的的词汇,否则不要缩写。即便是使用缩写,也应该遵循习惯的大小写规则。
规则 3:将描述事物最准确的名词放在最后
当有多个名词组合来描述一个对象时,将最贴近事物对应的名词放在最后面,这样在语义上更好理解变量对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事物。
规则 4:让代码像语句一样连贯
让代码像语句一样连贯时,读起来的时候就能够知道代码的具体意思了 —— 此时就无需写注释了!,比如下面的例子,一看代码就知道是在做什么事情。
而下面这种就有点不太好理解了。
但是并不是为了编造语句而强行造一个句子,使用简单易懂的短语,让阅读者能够清晰、快速了解代码的意思就可。比如下面的例子就有点过度了。
规则 5:对于非布尔类型的属性或变量使用名词
因为是一个属性,如果不是布尔类型的话,肯定会是某个对象,因此使用名词能够更清晰地表名属性或变量对应的事物。同时,如果涉及操作后的事物,应该用形容词或动词的完成时(表示已完成)来修饰,而不是直接用动词+名词,这样会误以为是操作一个对象的动作。
规则 6:对于代表可执行某类操作布尔属性,优先使用能动词
我们经常会用布尔值标识一个对象能进行什么操作,比如是否能够更新,是否能够关闭。推荐使用能动词,这样的语义更加清晰。而动词转换后的形容词其实语义并不清晰,而且有些词汇并不那么直观。
规则 7:对于布尔类型的参数,不要使用动词
对于布尔型函数参数,不使用动词,而是形容词会更易读。
规则 8:对于布尔型属性和变量,应该使用正向名称
这个说起来有点抽象,实际看一个例子就知道了。当你用反向属性名称的时候,赋布尔值的时候理解起来会很 r 绕。比如 isNotEmpty = true
,你得思考 1-2 秒才能够明白什么意思。而实际上,使用反向布尔值的,在写条件表达式的时候,一旦脑子短路,很容易导致 bug 出现
!
当然,对于某些场合,可能应用会经常直接使用反向值做判断,那时候如果用正向名称可能适得其反,因为你还需要对其进行一次取反。而相比随处可见的取反操作符 !,直接使用负向命名会更好。比如我们要拦截未成年人才能够使用某项功能。
规则 10:使用祈使动词来命名函数或那些产生其他效果的方法
使用祈使动词描述函数时,我们能够清晰地知道这个函数的功能是要做一件事情,有点像是一个命令。对于明确操作对象的,可以加上操作对象的名称或描述词。
规则 11:对于主要目的是返回一个值的函数优先使用名词或非祈使动词
这类函数通常做得事情不多,主要目的是返回一个值。如果没有参数的话,通常会是一个 getter 操作。但有有时候会需要传递一个参数,例如数组下标,数据过滤条件等。这个时候使用名词或副词的话会更有益于理解代码,而如果加上动词会感觉有点多余(通常会加 get,find 之类的动词)。
规则 12:不要在方法名称开头加 get
大部分情况下,应当移除 get
。例如,与其使用 getBreakfastOrder
,还不如定一个一个 getter
属性,名称为 breakfastOrder
。如果确实需要方法获取一个对象,那么也应该避免使用 get,可以参考下面两条建议:
如果调用者更关系返回值,那么可以直接去掉 get,使用名词作为方法名词,例如
breakfastOrder()
,或者使用规则 11。如果调用这关心这个方法做什么事情,那么可以用更精确的描述动词,例如 create、download、fetch、calculate、request 等等。
规则 13:如果方法是将一个对象复制成为另一种表现形式,那么使用 toX() 形式
这和下面的规则 14 可能觉得有点不好区分,其实这个意思就是这样的操作是将对象的转为新的一种形式表述的对象。比如我们常见的 toJson
,toString
,toSet
,toLocal
形式。这种方式大部分是不可逆的。
规则 14:如果返回的是原对象的不同的表现形式,那么使用 asX() 形式
asX 其实就像我们做对象的转换一样,我们有下面的代码:
asX 形式也是类似的,转换后的对象其实还能够反映原对象的特性,也就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再转换回来。例如下面的情况:
规则 15:不要在方法名称上重复参数名
参数名可以和方法的动词连起来读,添加参数名有点多余。
这个不是绝对的,比如如果加上参数能够消除同一个类不同函数的含义的话,那么是可以的,例如下面的例子。
规则 16:对于泛型,遵循通用的助记符
通常在泛型中,我们会用如下的助记符来表示不同的泛型参数,需要遵循这样的规则来帮助理解泛型。
E:表示集合类的泛型参数,例如:
K 和 V 表示 key 和 value 泛型参数,例如:
R 表示返回值泛型参数,例如:
其他情况,通常使用 T、S 和 U 来标识泛型,实际中如果能够有助于理解,也可以使用单词(首字母大写)作为泛型参数,下面的 3 个例子都是没问题的。
总结
我们经常为写注释而烦恼,觉得写注释有点浪费时间。实际上,如果用好了代码命名,可以节省很多写注释的时间。而真正要写的其实更多地是文档,通过文档能够帮助我们、帮助团队梳理开发业务流程、逻辑。因此,编码的更高境界是用好的编码命名规则及风格来通过代码理解功能,做到少写注释,然后腾出时间来写文档。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岛上码农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岛上码农】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76e43e489d1898ce4500da5b8】。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