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请求,我是如何被发送的?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使用 cse 提供的 RestTemplate 的场景,其实 cse 提供的 rpc 注解(RpcReference)的方式最后的调用逻辑和 RestTemplate 是殊途同归的。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我是一个请求,我该何去何从(下)》,原文作者:向昊 。
那么发送请求又是个什么样的流程了?本文主要分析使用 cse 提供的 RestTemplate 的场景,其实 cse 提供的 rpc 注解(RpcReference)的方式最后的调用逻辑和 RestTemplate 是殊途同归的。
使用
使用 cse 提供的 RestTemplate 时候,是这样初始化的:
我们可以注意到 2 个怪异的地方:
RestTemplate 是通过 RestTemplateBuilder.create()来获取的,而不是用的 Spring 里提供的。
请求路径开头是 cse 而不是我们常见的 http、https 且需要加上服务所属的应用 ID 和服务名称。
解析
根据 url 匹配 RestTemplate
首先看下 RestTemplateBuilder.create(),它返回的是 org.apache.servicecomb.provider.springmvc.reference.RestTemplateWrapper,是 cse 提供的一个包装类。
AcceptableRestTemplate:这个类是一个抽象类,也是继承 RestTemplate 的,目前其子类就是 CseRestTemplate,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初始化的时候会默认往 acceptableRestTemplates 中添加一个 CseRestTemplate。
回到使用的地方 restTemplate.getForObject:这个方法会委托给如下方法:
可以看到首先会调用 getRestTemplate(url),即会调用 template.isAcceptable(url),如果匹配到了就返回 CseRestTemplate,否则就返回常规的 RestTemplate。那么再看下 isAcceptable()这个方法:
到这里我们就清楚了路径中的 cse://的作用了,就是为了使用 CseRestTemplate 来发起请求,也理解了为啥 RestTemplateWrapper 可以同时支持 cse 调用和非 cse 调用。
委托调用
从上面可知,我们的 cse 调用其实都是委托给 CseRestTemplate 了。在构造 CseRestTemplate 的时候会初始化几个东西:
这里需要重点关注 newCseClientHttpRequestFactory():
最终委托到了 CseClientHttpRequest 这个类,这里就是重头戏了!
我们先把注意力拉回到这句话:restTemplate.getForObject("cse://appId:serviceName/xxx",Object.class),从上面我们知道其逻辑是先根据 url 找到对应的 RestTemplate,然后调用 getForObject 这个方法,最终这个方法会调用到:org.springframework.web.client.RestTemplate#doExecute:
createRequest(url,method):会调用 getRequestFactory().createRequest(url, method),即最终会调用到我们初始化 CseClientHttpRequest 是塞的 RequestFactory,所以这里会返回 ClientHttpRequest 这个类。
request.execute():这个方法会委托到 org.apache.servicecomb.provider.springmvc.reference.CseClientHttpRequest#execute 这个方法上。
至此我们知道前面的调用最终会委托到 CseClientHttpRequest#execute 这个方法上
cse 调用
接着上文分析:
createRequestMeta(method.name(), uri):这里主要是根据 microserviceName 去获取调用服务的信息,并会将获取的信息放入到 Map 中。服务信息如下:
可以看到里面的信息很丰富,例如应用名、服务名、还有接口对应的 yaml 信息等。
this.collectArguments():这里隐藏了一个校验点,就是会校验传入的参数是否符合对方接口的定义。主要是通过这个方法:org.apache.servicecomb.common.rest.codec.RestCodec#restToArgs,如果不符合真个流程就结束了。
准备 invocation
从上面分析可知,获取到接口所需的参数后就会调用这个方法:
org.apache.servicecomb.provider.springmvc.reference.CseClientHttpRequest#invoke:
prepareInvocation(args):这个方法会准备好 Invocation,这个 Invocation 在上集已经分析过了,不过上集中的它是为服务端服务的,那么咱们这块当然就得为消费端工作了
从名字也可以看出它是为消费端服务的,其实无论是 forProvider 还是 forConsumer,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加载的 Handler 不同,这次加载的 Handler 如下:
class org.apache.servicecomb.qps.ConsumerQpsFlowControlHandler
(流控)
classorg.apache.servicecomb.loadbalance.LoadbalanceHandler
(负载)
classorg.apache.servicecomb.bizkeeper.ConsumerBizkeeperHandler
(容错)
classorg.apache.servicecomb.core.handler.impl.TransportClientHandler
(调用,默认加载的)
doInvoke(invocation):初始化好了 invocation 后就开始调用了。最终会调用到这个方法上:org.apache.servicecomb.core.provider.consumer.InvokerUtils#innerSyncInvoke
至此,这些动作就是 cse 中 RestTemplate 和 rpc 调用的不同之处。不过可以清楚的看到 RestTemplate
的方式是只支持同步的,即 innerSyncInvoke,但是 rpc 是可以支持异步的,即 reactiveInvoke
到这里我们知道了,消费端发起请求还是得靠 invocation 的责任链驱动
启动 invocation 责任链
好了,咱们的老朋友又出现了:invocation.next,这个方法是个典型的责任链模式,其链条就是上面说的那 4 个 Handler。前面 3 个就不分析了,直接跳到 TransportClientHandler。
invocation.getTransport():获取请求地址,即最终发送请求的时候还是以 ip:port 的形式。
transport.send(invocation, asyncResp):调用链为 org.apache.servicecomb.transport.rest.vertx.VertxRestTransport#send->org.apache.servicecomb.transport.rest.client.RestTransportClient#send(这里会初始化 HttpClientWithContext,下面会分析)->org.apache.servicecomb.transport.rest.client.http.RestClientInvocation#invoke(真正发送请求的地方)
createRequest(ipPort,path):根据参数初始化 HttpClientRequestclientRequest,初始化的时候会传入一个创建一个 responseHandler,即对响应的处理。注意 org.apache.servicecomb.common.rest.filter.HttpClientFilter#afterReceiveResponse 的调用就是在这里埋下伏笔的,是通过回调 org.apache.servicecomb.transport.rest.client.http.RestClientInvocation#processResponseBody 这个方法触发的(在创建 responseHandler 时候创建的)且 org.apache.servicecomb.common.rest.filter.HttpClientFilter#beforeSendRequest:这个方法的触发我们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发送请求执行的。
requestEx:注意它的类型是 HttpServletRequestEx,虽然名字里面带有 Servlet,但是打开它的方法可以发现有很多我们在 tomcat 中那些常用的方法都直接抛出异常了,这也是一个易错点!
httpClientWithContext.runOnContext:用来发送请求的逻辑,不过这里还是有点绕的,下面重点分析下
httpClientWithContext.runOnContext
首先看下 HttpClientWithContext 的定义:
从上面可知发送请求调用的是这个方法:runOnContext,参数为 RunHandler 接口,然后是以 lambda 的方式传入的,lambda 的参数为 httpClient,这个 httpClient 又是在 HttpClientWithContext 的构造函数中初始化的。这个构造函数是在 org.apache.servicecomb.transport.rest.client.RestTransportClient#send 这个方法中初始化的(调用
org.apache.servicecomb.transport.rest.client.RestTransportClient#findHttpClientPool 这个方法)。
但是我们观察调用的地方:
其实在这块逻辑中 HttpClient 是没有被用到的,实际上发送请求的动作是 restClientRequest.end()
触发的,restClientRequest 是 cse 中的类 RestClientRequestImpl,然后它包装了 HttpClientRequest
(vertx 中提供的),即 restClientRequest.end()最终还是委托到了 HttpClientRequest.end()
上了。
那么这个 HttpClientRequest 是怎么被初始化的了?它是在 createRequest(ipPort,path)这个方法中初始化的,即在调用 org.apache.servicecomb.transport.rest.client.http.RestClientInvocation#invoke 方法入口处。
初始化的逻辑如下:
httpClientWithContext.getHttpClient():这个方法返回的是 HttpClient,上面说的 HttpClient 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用来初始化了我们发送请求的关键先生:HttpClientRequest。那么至此我们发送请求的整体逻辑大概就清晰了。
总结
无论是采用 RestTemplate 的方式还是采用 rpc 注解的方式来发送请求,其底层逻辑其实是一样的。即首先根据请求信息匹配到对方的服务信息,然后经过一些列的 Handler 处理,如限流、负载、容错等等(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扩展机制),最终会走到 TransportClientHandler 这个 Handler,然后根据条件去初始化发送的 request,经过 HttpClientFilter 的处理后就会委托给 vertx 的 HttpClientRequest 来真正的发出请求。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71b2fdc5d23a1203f5795abf8】。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