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参与,亲身体验,谨慎接受

《必然》
KK 三部曲:
- 《失控》 1994 
- 《科技想要什么》 2010 
- 《必然》 2016 
《必然》描述了 12 种会塑造未来 30 年的科技力量(趋势)。作者希望通过分享自己对科技发展的洞察,警醒世人,拥抱新科技,不对立,因势利导。
如何应对,作者的建议:
我们必须要深度参与,亲身体验,谨慎接受。唯有如此,这些科技才不会弃我们而去。
复述
12 个趋势各为一章,但相互关联。
今天读的是《必然》第一章「Becoming」。
世间万物都在分崩离析,且速度在变快。
万物(everything),实的(如硬件),也包含虚的(如软件)。
比特世界亦然。
但,所有的服务都在持续不停的升级迭代!人在比特世界中,始终是菜鸟!
人其实挺蠢的,根本没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比如,在新事物发展早期,我们总是套用旧事物框架来对待它,比如:
- 早期电影像戏剧 
- 早期 VR 像电影 
- 早期互联网像电子版报纸。根本不相信大众会傻乎乎贡献内容:amz 的评论、youtube 的视频、fb 的图片等等。 
30 年后,也就是 2050 年代的网络是啥?跟今天的网络比,就像今天的网络跟 30 年前的电视比。
KK 真牛逼,给了未来网络形态的 4 个洞见:
- 超越文件(主要是文本形式)。 互联网即搜索引擎可搜索到的一切。未来,facebook、手机 app、甚至视频中发生的事情、主机游戏里的事件等都可搜索。 
- 覆盖实体。借助各种 IoT 芯片一切物理维度的东西都可融入互联网。 
- 时间上,从过去拓展到未来。之前及现在的互联网都是搜索已经发生的,未来网络会'智能'预测未来意图。 
- 能和人对话。 
其实,仔细琢磨下,这四个维度的洞见,都已经在发生了,不是吗?
最后一个观点,现在的互联网还处于开端中的开端阶段,各位还没有迟到。
反思
随着年纪的增大,不免会焦虑是否会 out?
看来,Out 是普遍常态。
解法就是:参与、体验、接受。
另,既然一切还处于莽荒的开端,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大干一场呀?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mtfelix】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6607a48e79103c7da582ea724】。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