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
上述的模式看似不错,解决了性能问题,我可以不用露宿街头了、老婆还是我的,哈哈。但是,软件系统天生的复杂性决定了,除了性能,还有其他诸如高可用、健壮性等大量问题等待我们解决,再加上各个部门间的撕逼、扯皮,更让我们码农雪上加霜,所以, 继续吧......
微服务模式可以说是后端的必备技能,花花绿绿、大大小小、国内国外的公司都在鼓吹,实践这个模式,可是大部分都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也并不知道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坏处,在这里,我将以我自己的亲身实践说一下我对这个模式的看法,不喜勿喷!
随着业务与人员的增加,遇到了如下的问题:
单机数据库写请求量大量增加,导致数据库压力变大
数据库一旦挂了,那么整个业务都挂了
业务代码越来越多,都在一个 GIT 里,越来越难以维护
代码腐化严重、臭味越来越浓
上线越来越频繁,经常是一个小功能的修改,就要整个大项目要重新编译
部门越来越多,该哪个部门改动大项目中的哪个东西,撕逼的厉害
其他一些外围系统直接连接数据库,导致一旦数据库结构发生变化,所有的相关系统都要通知,甚至对修改不敏感的系统也要通知
每个应用服务器需要开通所有的权限、网络、FTP、各种各样的,因为每个服务器部署的应用都是一样的
作为架构师,我已经失去了对这个系统的把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司使用了微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一般设计见下图:
如上图所示,我把业务分块,做了垂直切分,切成一个个独立的系统,每个系统各自衍化,有自己的库、缓存、ES 等辅助系统,系统之间的实时交互通过 RPC,异步交互通过 MQ,通过这种组合,共同完成整个系统功能。
那么,这么做是否真的解决上述问题了呢?不玩虚的,一个个来说。
对于问题一,由于拆分成了多个子系统,系统的压力被分散了,而各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实例,所以数据库的压力变小。
对于问题二,一个子系统 A 的数据库挂了,只是影响到系统 A 和使用系统 A 的那些功能,不会所有的功能不可用,从而解决一个数据库挂了,导致所有功能不可用的问题。
问题三、四,也因为拆分得到了解决,各个子系统有自己独立的 GIT 代码库,不会相互影响。通用的模块可通过库、服务、平台的形式解决。
问题五,子系统 A 发生改变,需要上线,那么我只需要编译 A,然后上线就可以了,不需要其他系统做同样的事情。
问题六,顺应了康威定律,我部门该干什么事、输出什么,也通过服务的形式暴露出来,我部只管把我部的职责、软件功能做好就可以。
问题七,所有需要我部数据的需求,都通过接口的形式发布出去,客户通过接口获取数据,从而屏蔽了底层数据库结构,甚至数据来源,我部只需保证我部的接口契约没有发生变化即可,新的需求增加新的接口,不会影响老的接口。
问题八,不同的子系统需要不同的权限,这个问题也优雅的解决了。
问题九,暂时控制住了复杂性,我只需控制好大的方面,定义好系统边界、接口、大的流程,然后再分而治之、逐个击破、合纵连横。
目前来说,所有问题得到解决!bingo!
但是,还有许多其他的副作用会随之产生,如 RPC、MQ 的超高稳定性、超高性能,网络延迟,数据一致性等问题,这里就不展开来讲了,太多了,一本书都讲不完。
另外,对于这个模式来说,最难把握的是度,切记不要切分过细,我见过一个功能一个子系统,上百个方法分成上百个子系统的,真的是太过度了。实践中,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是:能不分就不分,除非有非常必要的理由!。
优点:相对高性能,可扩展性强,高可用,适合于中等以上规模公司架构。
缺点:复杂、度不好把握。指不仅需要一个能在高层把控大方向、大流程、总体技术的人,还需要能够针对各个子系统有针对性的开发。把握不好度或者滥用的话,这个模式适得其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