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Vue3 发布有一段时间了,近期有空一探究竟,特此总结。本文将从以下角度加以阐述:
全面支持 TypeScript
全新的数据响应式
性能优化
Tree Shaking
Composition API
全面支持 TypeScript
众所周知 Vue2 对 TypeScript 的支持不太友好。
我们通常需要单独安装组件本身的装饰器 vue-class-component
及 vue-property-decorator
,如项目中引入了 Vuex,还需要加入 vuex-class
等第三方插件,再加上 Webpack 文件的配置,使得在 Vue2 中引入 TypeScript 成本太高。
这一点在 Vue3 中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PropType } from 'vue';
interface Student {
name: string,
address: string,
age: number,
}
const Component = defineComponent({
// 已启用类型推断
props: {
success: { type: String },
callback: {
type: Function as PropType<() => void>,
},
student: {
type: Object as PropType<Student>,
required: true,
},
},
data () {
return {
message: 'Vue3 code style',
};
},
computed: {
reversedMessage(): string {
return this.message.split(' ').reverse().join('');
},
},
})
复制代码
全新的数据响应式
相信面试过 Vue 的同学,都会被面试官问到这个问题,Vue2 是怎么完成数据响应式的?
答案大家也都司空见惯了,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完成数据劫持,通过递归的方式把一个对象的所有属性都转化成 get
和 set
方法,从而拦截到对象属性的访问和变更。
是否有考虑过这么做的缺点是什么?
数据庞大所带来的性能问题:Observer 方法上,由于需要对对象的每一个属性进行拦截,那么所有的 key 都要进行循环和递归。
Object.defineProperty
方法的瓶颈:该 API 不支持数组,Vue2 是通过数组方法重写完成的响应式支持(链接)。
动态添加或删除对象属性无法被侦测:defineProperty
的 setter
方法做不到,所以我们经常会用指令 $set
为属性赋值。
再来看看 Vue3 的处理方法:
ES6 Proxy 对象用于创建一个对象的代理,从而实现基本操作的拦截和自定义(如属性查找、赋值、枚举、函数调用等)。
该过程针对当前对象的所有属性,无论原始的还是新增的,只要是外界对该对象的访问,都必须先通过这层拦截。
const obj = {
name: 'whisky',
age: '27',
alcohol:[
{ name: '麦卡伦' },
{ name: '罗曼湖' },
],
}
const p = new Proxy(obj, {
get(target, propKey, receiver) {
console.log('你访问了' + propKey);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propKey, receiver);
},
set(target, propKey, value, receiver) {
console.log('你设置了' + propKey);
console.log('新的' + propKey + '=' + value);
Reflect.set(target, propKey, value, receiver);
}
});
p.age = '20';
console.log(p.age);
// 你设置了age
// 新的age=20
// 你访问了age
// 20
p.newPropKey = '新属性';
console.log(p.newPropKey);
// 你设置了newPropKey
// 新的newPropKey=新属性
// 你访问了newPropKey
// 新属性
//其中,尽管有新增属性 newPropKey,也并不需要重新添加响应式处理
复制代码
Vue3 的操作是通过 Proxy
对对象进行拦截操作,而 Vue2 中的 defineProperty
是针对对象的属性进行操作。
性能优化
结论:对比 Vue2
,总体性能提升翻倍。优化点如下:
静态标记 PatchFlags
diff
算法的优化——静态标记
Vue2 的 diff 算法采用的是 全量比较 的策略。
原始策略:
当 Virtual DOM 节点发生改变时,会生成新的 VNode, 该 VNode 和 oldVNode 节点作对比,如果发现有差异,则直接在真实的 DOM 上操作修改成新值,同时替换 oldVNode 的值为 VNode。
<div id="app">
<h1>Vue2的diff</h1> // 静态节点
<p>今天基金又绿啦</p> // 静态节点
<div>{{ name }}</div> // 动态节点
</div>
function render() {
with(this) {
return _c('div', {
attrs: {
"id": "app"
}
}, [_c('h1', [_v("Vue2的diff")]), _c('p', [_v("今天基金又绿啦")]), _c('div', [_v(_s(name))])])
}
}
复制代码
这种 全量比较 的策略毫无疑问可以遍布所有 VNode 节点,但是所谓的 全量 对比,意味着全部节点的对比。
在我们真实的业务场景下,其实存在一部分静态的标签名、类名, 甚至标签内容都不会变的元素,如果这部分静态元素也参与了 全量 对比的替换过程中,毫无疑问就产生了一笔时间消耗。
让我们看看 Vue3 做了什么:
<div id="app">
<h1>Vue3的diff</h1> // 静态节点
<p>今天基金又绿啦</p> // 静态节点
<div>{{ name }}</div> // 动态节点
</div>
render(_ctx, _cache)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Block("div", { id: "app" }, [
_createVNode("h1", null, "Vue3的diff"),
_createVNode("p", null, "今天基金又绿啦"),
_createVNode("div", null, _toDisplayString(_ctx.name), 1 /* TEXT */)
]))
}
复制代码
以上,我们发现 静态标记 实际上是在第一步创建 Virtual DOM
时,根据每个 VNode
节点变化与否,添加了相应的 标记 ,这样一来,之后 VNode
与 oldVNode
对比的过程中,就只需要对比有标记的节点。
其中,节点变化类型的参考系,是一个枚举 PatchFlags
:
export const enum PatchFlags {
TEXT = 1,
CLASS = 1 << 1,
STYLE = 1 << 2,
PROPS = 1 << 3,
FULL_PROPS = 1 << 4,
HYDRATE_EVENTS = 1 << 5,
STABLE_FRAGMENT = 1 << 6,
KEYED_FRAGMENT = 1 << 7,
UNKEYED_FRAGMENT = 1 << 8,
NEED_PATCH = 1 << 9,
DYNAMIC_SLOTS = 1 << 10,
HOISTED = -1,
BAIL = -2
}
复制代码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只是文本动态变化,取值为 1
,如果是样式动态变化,取值为 1 << 2
,依次类推。当存在组合变化时,通过位运算组合,生成相应的标记节点代码。
事件绑定的优化
Vue2 中的事件绑定被视为动态绑定,但实际上每次点击事件执行的内容是一样的,于是在 Vue3 中,就把这个事件想办法直接缓存起来,通过复用就会提升性能。
上文中提到的 PatchFlags
里,动态属性的值是 1 << 3
,结果是 8,照理来说点击事件会按这个值进行编译和静态标记,这时候加入事件监听缓存 cacheHandlers
,原本的静态标记就不存在了。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Block("div", _hoisted_1, [
_createVNode("button", {
onClick: _cache[1] || (_cache[1] = $event => (_ctx.confirmHandler($event)))
}, "确认"),
_createVNode("span", null, _toDisplayString(_ctx.vue3), 1 /* TEXT */)
]))
}
// 首次渲染时, 将事件缓存在 _cache[1] 中
// 再次调用时, 判断是否有缓存,如果有直接从缓存中获取事件,无需再次创建更新,减少消耗
复制代码
静态提升 hoistStatic
在 静态标记 的部分我们了解到,有一些静态元素是不需要参与更新的,但是他们仍然需要每一次的创建过程,在这之后进行渲染。这个时候,通过静态提升(_hostied
标记的元素),就可以让指定元素只创建一次,在渲染时直接复用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创建结果,从而省去开销。
const _hoisted_1 = /*#__PURE__*/_createVNode("div", null, "静态提升", -1 /* HOISTED */)
复制代码
Tree Shaking
什么是 Tree Shaking
?从字面意义出发,一棵树,通过晃动,甩掉多余的残叶。
回到代码世界,就是在我们前端的 Webpack 打包阶段,移除 JavaScript 上下文中的未引用代码。
我们在 Vue2 中应该都写过如下代码:
import Vue from 'vue';
Vue.nextTick(() => {
// 和 DOM 有关的一些操作
});
复制代码
TIPS:单文件中的 $nextTick
其实本质和 Vue.nextTick
一样。
思考一个问题:
假如你没有用到 Vue.nextTick
这个方法,或者你更喜欢用 setTimeout
来代替实现,这样的话 Vue 中 nextTick
的部分将会变成 dead code——徒增代码体积但从来不会被用到,这对于客户端渲染的 web app 来说是拖累性能的一大因素。
于是,在 Vue3 中,官方团队重构了所有全局 API 的组织方式,让所有的 API 都支持了 Tree Shaking
,故上例我们可以改写成:
import { nextTick } from 'vue';
nextTick(() => {
// 和 DOM 有关的一些操作
});
复制代码
Composition API 与实战
起因
在 Vue2 风靡的时期,组件复用是团队开发中很重要的一环,同时,基于 slot
或 prop
的组件内容传递,也帮助抽象了逻辑。
但是,在数据传递层数高的时候,组件内容会显得混乱。我们时常需要把负责增减的 method
和 data
分在代码块的不同位置,在小组件中如果还可以一眼看到,但是在一些有着几十行几百行的组件中,分布在 data
,compute
,method
的中的函数交互将会变得难以理解,增加了阅读、心智、维护、修改的负担。
体验
Composition API 给予了用户灵活的组织组件代码块的能力。
我将在下文中通过一个 ToDoList,来比较 Options API 与 Composition API 的区别。
目标
功能需求划分:
ToDo 项目的增加、删除、标记为完成、修改
遗留项
清除完成项
实现
先来看看如果用 Options API,我们会怎么处理该需求:
<template>
<section class="todo-app">
<header class="header"></header>
<section class="main"></section>
<footer class="footer"></footer>
</section>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todos: [], // 存储 todo 的数组
newTodo: '', // 当前新增的 todo 项
editTodo: '', // 当前修改的 todo 项
};
},
computed: {
// 当前遗留项
remaining: function () {
return this.todos.filter((todo) => !todo.completed).length;
},
// 全选逻辑
allDone: {
get: function () {
return this.remaining === 0;
},
set: function (value) {
this.todos.forEach(function (todo) {
todo.completed = value;
});
},
},
},
methods: {
addTodo () {},
deleteTodo () {},
editTodo () {},
doneEdit () {},
cancelEdit () {},
removeCompleted () {},
},
};
</script>
复制代码
以上,Vue2 ToDoList 基本已经完成。直接来看 Composition API 该怎么写:
// 保持 template 不变
<script>
import { ref, reactive, computed, toRefs } from "vue";
// ref 用来追踪普通数据
// reactive 用来追踪对象或数组
// toRefs 把 reactive 的值处理为ref
export default {
setup() {
// 数据层
const test = ref('this is test');
const state = reactive({
todos: [], // 存储 todo 的数组
newTodo: '', // 当前新增的 todo 项
editTodo: '', // 当前修改的 todo 项
});
// computed 层
const remaining = computed(
() => state.todos.filter(todo => !todo.completed).length
);
const allDone = computed({});
// methods 层
function addTodo () {},
function removeTodo () {},
function editTodo () {},
...
return {
...toRefs(state),
remaining,
allDone,
addTodo,
removeTodo,
editTodo,
... // 省略了其他方法
};
}
</script>
复制代码
对比总结
经过对比发现,Composition API 其实是一种更倾向于 hooks 的写法。
新函数 setup
ref
,reactive
,toRefs
ref
可以接受一个传入值作为参数,返回一个基于该值的 响应式 Ref
对象,该对象中的值一旦被改变和访问,都会被跟踪到,通过修改 test
的值,可以触发模板的重新渲染,显示最新的值。
reactive
与 ref
的区别仅仅是,通过 reactive
来修饰对象或数组。
toRefs
可以将 reactive
创建出来的响应式对象转换成内容为 ref
普通对象。
有关 computed
, watch
, watchEffect
computed
用来创建计算属性,返回值是一个 ref
对象,需要单独引入。
watch
与 Vue2 中的方法一致,需要侦听数据,并执行它的侦听回调。
watchEffect
会立即执行传入的函数,并响应式侦听其依赖,并在其依赖变更时重新运行该函数。
生命周期相关
Vue3 的 生命周期 钩子有了小幅度的改变:
Vue2--------------vue3
beforeCreate -> setup()
created -> setup()
beforeMount -> onBeforeMount
mounted -> onMounted
beforeUpdate -> onBeforeUpdate
updated -> onUpdated
beforeDestroy -> onBeforeUnmount
destroyed -> onUnmounted
activated -> onActivated
deactivated -> onDeactivated
errorCaptured -> onErrorCaptured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的是,原有的 生命周期 基本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加上了 on 前缀。其中,setup
相当于融合了 beforeCreate
created
两个钩子,剩下的钩子,直接跟在 setup
内部书写即可:
<script>
import {
ref
onBeforeMount,
onMounted,
onBeforeUpdate,
onUpdated,
onBeforeUnmount,
onUnmoun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count = ref(0);
// 其他的生命周期都写在这里
onBeforeMount (() => {
count.value++;
console.log('onBeforeMount', count.value);
})
onMounted (() => {
count.value++;
console.log('onMounted', count.value);
})
// 注意,onBeforeUpdate 和 onUpdated 里面不要修改值,会死循环的哦!
onBeforeUpdate (() => {
console.log('onBeforeUpdate', count.value);
})
onUpdated (() => {
console.log('onUpdated', count.value);
})
onBeforeUnmount (() => {
count.value++;
console.log('onBeforeUnmount', count.value);
})
onUnmounted (() => {
count.value++;
console.log('onUnmounted', count.value);
})
return {
count,
};
},
};
</script>
复制代码
注意这里所有的生命周期,都是单独引入的,日常开发当中我们或许用不到这么多钩子,按需引入削减了体积大小,这就是 Tree shaking 的好处。
至此,Composition API 的基本用法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有关组件调用的部分,其实与 Vue2 的做法别无二致,只是我们可能会提取如上例提到的 ToDoList 的代码作为一个函数组件,之后在父组件中引用即可。
提取逻辑 useTodos,通过 setup
方法来返回所有数据,于是可以定义组件 useTodos:
// useTodos.js
const useTodos = () => {
// 数据层
const state = reactive({
todos: [], // 存储 todo 的数组
newTodo: '', // 当前新增的 todo 项
editTodo: '', // 当前修改的 todo 项
});
// computed 层
const remaining = computed(
() => state.todos.filter(todo => !todo.completed).length
);
const allDone = computed({});
// methods 层
function addTodo () {},
function removeTodo () {},
function editTodo () {},
...
return {
...toRefs(state),
remaining,
allDone,
addTodo,
removeTodo,
editTodo,
...
};
}
复制代码
现在,我们如果需要使用 todos 组件,就可以:
<script>
import useTodos from './useTodos';
export default {
setup () {
const { remaining, allDone, state ... } = useTodos();
return {
remaining,
allDone,
state,
...
}
}
}
</script>
复制代码
最后
Vue3 已经发布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相信很多开发者已经体会到了其中的魅力,以上观点是结合官网及各大平台开发者的见解进行分析和比较,希望能给在路上和已经在路上的 Vue3 爱好者带来帮助~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百瓶技术」,有不定期福利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