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序员角度看湖南电信网络全崩,如何防范服务器被攻击以及解决方案
前言
4.13 号湖南电信网络遭境外 HK 攻击,全省断网一小时,坐标长沙亲身经历。
正在国家大力推广数字货币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不知道是不是数字冷战的预演,个中原因我们不谈,我们只从程序员的角度来看看网络被攻击这件事。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时刻威胁着企业,企业价值越高就越容易被 HK 盯上,受到网络攻击的威胁就越大。而服务器作为存储和支持企业数据的载体,在维护和攻击防范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绝大部分大型互联网企业都有过被攻击的经历,一旦被不法 HK 攻击或入侵,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后果不堪设想。数据被盗取不仅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用户口碑和企业形象,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而对于我们程序猿来说轻则丢饭碗,重则还可能背上官司。安全无小事,企业数据安全管理亟待加强。
整理了一份企业服务器安全防范笔记以及应急方案,需要的朋友可以直击点击领取。
服务器有什么作用?
广义上来说,服务器是指网络中能对其它机器提供某些服务的计算机系统。从狭义上讲,服务器是专指某些高性能计算机,能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相对于普通 PC 来说,其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 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 PC 有所不同。
企业级服务器主要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高处理速度和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大型企业和重要行业,如金融、证券、交通、邮电、通信等行业。服务器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 80%的数据、信息,因此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
服务器是如何被攻击的?
攻击者入侵某个系统,总是由某个主要目的所驱使的。例如炫耀技术,得到企业机密数据,破坏企业正常的业务流程等,有时也有可能在入侵后,攻击者的攻击行为,由某种目的变成了另一种目的。例如,本来是炫耀技术,但在进入系统后,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机密数据,由于利益的驱使,攻击者最终窃取了这些机密数据。攻击者入侵系统的目的不同,使用的攻击方法不同,所造成的影响范围和损失也各不相同。
服务器被入侵后,会突然出现很多恶意的请求或者恶意执行的脚本,来消耗服务器的资源,让服务器达到负载状态,从而无法为正常用户提供服务。作为企业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数据库还没有被攻破之前就阻止入侵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服务器被攻击常见方式
常见的服务器攻击方式为 DDoS 攻击、CC 攻击、ARP 攻击、木马攻击等,再安全的服务器也无法彻底避免网络攻击。
一、DDoS 攻击
DDoS 是目前最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也是此次湖南电信全崩官方所给出的说法中提到的攻击方式,全称为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 攻击包括 SYN Flood、DrDoS、HTTP Flood 等多种变种攻击,主要是利用 TCP 协议的漏洞来发起攻击的,所以没有办法完全避免。DDoS 的攻击原理也比较简单,攻击者通过大量僵尸网络肉鸡伪造成各种虚假 IP 地址,向目标发出大量连接请求,传输大量错误或特殊结构的数据包,服务器将会消耗非常多的资源(CPU 和内存)来处理这种无效连接,最后导致资源耗尽,服务器崩溃,正常访客无法访问。
二、CC 攻击
CC 攻击,前身名为 Fatboy 攻击,攻击者主要通过代理服务器或者肉鸡向被攻击网站发送访问请求,迫使 Web 服务器超出限制范围,造成对方服务器资源耗尽,到最后导致防火墙死机,一直到宕机崩溃。
三、ARP 攻击
ARP 攻击通过伪造 IP 地址和 MAC 地址实现 ARP 欺骗,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 ARP 通信量使网络阻塞,且可让网络上特定计算机或所有计算机无法正常连接。攻击者只要持续不断的发出伪造的 ARP 响应包,就能更改目标主机 ARP 缓存中的 IP-MAC 条目,造成网络中断或中间人攻击。ARP 协议又称“地址解析协议”,简略来说,即可经过 IP 地址来查询方针主机的 MAC 地址,一旦这个环节犯错,就不能正常和方针主机进行通讯,致使全部网络瘫痪。
四、木马攻击
不法 HK 通过网络开发的端口、破解用户密码、程序漏洞等,把木马程序、恶意脚本插入正常的软件、邮件等宿主中运行。在受害者执行这些软件的时候,木马就可以悄悄地进入系统,向 HK 开放进入计算机的途径,取得服务器控制权,让被攻击服务器做挖矿机,从而导致服务器资源消耗殆尽。
企业如何避免服务器被攻击?
以上只是一些最常见的攻击方式,HK 的攻击手法每天都在不断“进化”,作为企业服务器安全运维人员,需要做到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修改各种默认用户名和密码,接入专业的网络防火墙,每天定期检测安全漏洞更新服务器系统漏洞补丁,做好各种数据信息备份,为企业受到网络攻击后提供数据恢复,保证公司业务正常运行。同时,在系统遭受攻击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攻击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攻击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1、定期扫描,将服务器和桌面电脑上安装防毒软件,设置自动下载最新的病毒库,更新病毒补丁。要定期扫描现有的网络主节点,清查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对新出现的漏洞及时进行清理。服务器级别的计算机因为具有较高的带宽,是 HK 利用的最佳位置,因此加强主机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扫描到含有病毒的文件,必须立即隔离查杀,这样做可以避免被感染。
2、针对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先备份后加密,在备份的同时要查看这些数据中是否隐藏着不安全因素。如果数据中有不安全因素存在,一定要先彻底清除后再备份加密,同时对此备份产品进行补丁更新以及病毒查杀。
3、为企业配置防火墙,防火墙在计算机和网络空间之间起着过滤和保护作用,防火墙本身能抵御网络 HK 的攻击。换句话说,防火墙相当于一个严格的门卫,掌管系统的各扇门(端口),负责对所有进出程序进行身份核实,只有得到许可才可以自由出入。每当有不明程序想要进入系统时,防火墙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拦截并检查身份,如果检测到这个程序并没有被许可放行,则自动报警,并提示用户是否允许这个程序通过,如果是病毒程序则直接拒之门外。
4、过滤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禁用远程管理。为了保证服务器的安全,严格限制开放的端口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讲,非必要的端口/服务都应该关闭,例如 135、139、445 端口等。通过关闭不常用的端口,可以有效的将 HK 拒之千里之外。关闭了一个端口等于关闭一扇用不到的门,HK 自然也就少了一个入侵点。
系统遭受攻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攻击束手无策,在企业的网络安全建设中,如果想全面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就需要一套整体的安全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把企业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保护企业自身的安全。
服务器被攻击了该怎么办?
整理了一份企业服务器安全防范笔记以及应急方案,需要的朋友可以直击点击领取。
一、处理服务器遭受攻击的一般思路
1.切断网络
所有的攻击都来自于网络,因此,在得知系统正遭受 HK 的攻击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断开服务器的网络连接,这样除了能切断攻击源之外,也能保护服务器所在网络的其他主机。
2.查找攻击源
可以通过分析系统日志或登录日志文件,查看可疑信息,同时也要查看系统都打开了哪些端口,运行哪些进程,并通过这些进程分析哪些是可疑的程序。这个过程要根据经验和综合判断能力进行追查和分析。下面的章节会详细介绍这个过程的处理思路。
3.分析入侵原因和途径
既然系统遭到入侵,那么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系统漏洞,也可能是程序漏洞,一定要查清楚是哪个原因导致的,并且还要查清楚遭到攻击的途径,找到攻击源,因为只有知道了遭受攻击的原因和途径,才能删除攻击源同时进行漏洞的修复。
4.备份用户数据
在服务器遭受攻击后,需要立刻备份服务器上的用户数据,同时也要查看这些数据中是否隐藏着攻击源。如果攻击源在用户数据中,一定要彻底删除,然后将用户数据备份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5.重新安装系统
永远不要认为自己能彻底清除攻击源,因为没有人能比 HK 更了解攻击程序,在服务器遭到攻击后,最安全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重新安装系统,因为大部分攻击程序都会依附在系统文件或者内核中,所以重新安装系统才能彻底清除攻击源。
6.修复程序或系统漏洞
在发现系统漏洞或者应用程序漏洞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修复系统漏洞或者更改程序 bug,因为只有将程序的漏洞修复完毕才能正式在服务器上运行。
7.恢复数据和连接网络
将备份的数据重新复制到新安装的服务器上,然后开启服务,最后将服务器开启网络连接,对外提供服务。
二、检查并锁定可疑用户
当发现服务器遭受攻击后,首先要切断网络连接,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比如无法马上切断网络连接时,就必须登录系统查看是否有可疑用户,如果有可疑用户登录了系统,那么需要马上将这个用户锁定,然后中断此用户的远程连接。
1.登录系统查看可疑用户
通过 root 用户登录,然后执行“w”命令即可列出所有登录过系统的用户,如下图所示。 通过这个输出可以检查是否有可疑或者不熟悉的用户登录,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名以及用户登录的源地址和它们正在运行的进程来判断他们是否为非法用户。
2.锁定可疑用户
一旦发现可疑用户,就要马上将其锁定,例如上面执行“w”命令后发现 nobody 用户应该是个可疑用户(因为 nobody 默认情况下是没有登录权限的),于是首先锁定此用户,执行如下操作:[root@server ~]# passwd -l nobody 锁定之后,有可能此用户还处于登录状态,于是还要将此用户踢下线,根据上面“w”命令的输出,即可获得此用户登录进行的 pid 值,操作如下:
这样就将可疑用户 nobody 从线上踢下去了。如果此用户再次试图登录它已经无法登录了。
3.通过 last 命令查看用户登录事件
last 命令记录着所有用户登录系统的日志,可以用来查找非授权用户的登录事件,而 last 命令的输出结果来源于/var/log/wtmp 文件,稍有经验的入侵者都会删掉/var/log/wtmp 以清除自己行踪,但是还是会露出蛛丝马迹在此文件中的。
三、查看系统日志
查看系统日志是查找攻击源最好的方法,可查的系统日志有/var/log/messages、/var/log/secure 等,这两个日志文件可以记录软件的运行状态以及远程用户的登录状态,还可以查看每个用户目录下的.bash_history 文件,特别是/root 目录下的.bash_history 文件,这个文件中记录着用户执行的所有历史命令。
四、检查并关闭系统可疑进程
检查可疑进程的命令很多,例如 ps、top 等,但是有时候只知道进程的名称无法得知路径,此时可以通过如下命令查看:首先通过 pidof 命令可以查找正在运行的进程 PID,例如要查找 sshd 进程的 PID,执行如下命令:
然后进入内存目录,查看对应 PID 目录下 exe 文件的信息:
这样就找到了进程对应的完整执行路径。如果还有查看文件的句柄,可以查看如下目录:
通过这种方式基本可以找到任何进程的完整执行信息,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命令可以帮助系统运维人员查找可疑进程。例如,可以通过指定端口或者 tcp、udp 协议找到进程 PID,进而找到相关进程:
在有些时候,攻击者的程序隐藏很深,例如 rootkits 后门程序,在这种情况下 ps、top、netstat 等命令也可能已经被替换,如果再通过系统自身的命令去检查可疑进程就变得毫不可信,此时,就需要借助于第三方工具来检查系统可疑程序,例如前面介绍过的 chkrootkit、RKHunter 等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可以很方便的发现系统被替换或篡改的程序。
五、检查文件系统的完好性
检查文件属性是否发生变化是验证文件系统完好性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例如可以检查被入侵服务器上/bin/ls 文件的大小是否与正常系统上此文件的大小相同,以验证文件是否被替换,但是这种方法比较低级。此时可以借助于 Linux 下 rpm 这个工具来完成验证,操作如下:
对于输出中每个标记的含义介绍如下:
S 表示文件长度发生了变化
M 表示文件的访问权限或文件类型发生了变化
5 表示 MD5 校验和发生了变化
D 表示设备节点的属性发生了变化
L 表示文件的符号链接发生了变化
U 表示文件/子目录/设备节点的 owner 发生了变化
G 表示文件/子目录/设备节点的 group 发生了变化
T 表示文件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发生了变化
如果在输出结果中有“M”标记出现,那么对应的文件可能已经遭到篡改或替换,此时可以通过卸载这个 rpm 包重新安装来清除受攻击的文件。
不过这个命令有个局限性,那就是只能检查通过 rpm 包方式安装的所有文件,对于通过非 rpm 包方式安装的文件就无能为力了。同时,如果 rpm 工具也遭到替换,就不能通过这个方法了,此时可以从正常的系统上复制一个 rpm 工具进行检测。对文件系统的检查也可以通过 chkrootkit、RKHunter 这两个工具来完成,关于 chkrootkit、RKHunter 工具的使用,如果感兴趣下篇将展开介绍。
本文就写到这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整理了一份企业服务器安全防范笔记以及应急方案,需要的朋友可以直击点击领取。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北游学Java】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596c328bca3eebf4cb6a09370】。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