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莫高窟永不褪色的微笑,照耀在华为未曾止步的数据保护征程

用户头像
脑极体
关注
发布于: 2021 年 04 月 01 日

每个了解近代史的国人,应该都会为敦煌莫高窟数以万计的经卷和文物流失海外而遗憾不已。

正因为经历过这场“文化苦旅”,保护壁画、彩塑等文化资产,也成为敦煌莫高窟人最重要的工作。早在 1980 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就开始探索数字化,通过影像记录、数据采集、存储,让莫高窟的石窟艺术得以永续长存,成为国内文物数据资产保护的先锋。

3 月 30 日,2021 数据保护产业论坛也选择在敦煌举行。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再谈及莫高窟的数据保护,不是担心文化遗产被掠夺,而是渴望为全人类守护住宝贵的文化财富,让注定会随时光湮灭的莫高窟,能够在数字世界里永续利用、长久绵延。

基于这一人类共同的福祉与目标,在论坛上,华为联合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敦煌研究院等 20 多家单位和产业伙伴,发布了《数据保护产业发展圆桌宣言》,同时发布了华为 OceanProtect 数据保护系列新品。


这也让我们可以从历史视角中观望当下,去思考在数字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进程中,还有多少宝贵数据如同昔日的藏经阁一样,没能被有力保护、有效利用,依然流浪在风雨飘摇的苦旅之中。

王道士现象:数据保护的 15%之困

提到敦煌莫高窟,不能忽视一个名字,藏经洞的发现者与看守者王圆箓道士。将藏经洞五万多卷经卷流失海外的文化重债,归咎于王道士一人的不作为,在今天看来是偏颇的。毕竟,一个没什么文化但又很虔诚的僧人,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事实上,发现藏经洞后,王道士是第一时间向县里上报的,得到的答复是让他自行看管,但他却不知道怎么保护这些经卷;他会挑选品相不错的书籍赠送给当地官员,却不了解它们珍贵的文物价值;很多经书也并不是被卖掉的,而是被欧美的外来人盗窃走的。


提及这段往事,是因为今天许多行业对关键数据资产的保护,也存在着大量的“王道士现象”,具体表现在:

1、意识到数据的业务价值,却不知道如何有效保护。有数据显示,我国金融行业生产数据被保护的比例仅有 15%,政府数据被保护的比例还不到 10%,与发达国家 50%的数据还有很大距离,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趋势不相匹配。

2、以为资料存在硬盘里就好,没有成体系的数字保护概念。要知道,任何硬件都达不到 100%的绝对安全可靠,数据存储在硬盘和 U 盘里,不到十年时间就会丢失。放在云端,也可能因为自然灾害、系统故障、人为错误等面临风险, 911 受袭后,纽约证券就因数据丢失而最终破产清算,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3、对数据威胁不了解,容易遭遇黑灰产攻击。病毒攻击和非法入侵等各类恶性事故层出不穷,仅 2020 年勒索软件的攻击数量就增长了 150%以上,一次攻击就可能导致 18 天停机,给企业业务带来重大损失,对金融、医疗、教育、政务等行业都是巨大的隐患。

最高 15%的数据保护现状,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繁荣的现实瓶颈。此次产业论坛中业界也达成共识,在《数据保护产业发展圆桌宣言》提出,保护数据就是保护数字世界,保护数字世界就是保护现实世界。

那么,具体到产业端,该怎么有效地进行数据保护呢?

从荒原到绿洲,华为 OceanProtect 为数据保护注入澎湃之力

要让各行业数据资产从被遗忘的荒漠变成有生命力的绿洲,除了提升产业对数据保护的重视程度之外,在技术层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AI 等新技术带来的超大规模的数据潮压力,其中还包含着许多非结构化的数据,比如在智慧医疗场景中,医院的 HIS 系统是结构化数据,而 PACS 影像则是非结构化数据,并要求保存 10 年以上。这些变化都对传统数据存储硬件性能及调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各行业对业务连续性和数据保护等级的要求不断提升,比如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一般建议数据至少保存 30 年,银行总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就需要建立两地三中心灾备等等。要满足行业长期的数据保护需求,需要从数据的“采存算管用”各个环节,进行顶层设计和底层技术部署,打造出一整套适合企业的数据安全保护体系,而这要靠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面对时代重任,作为企业级存储系统市场全球排名前五的厂商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IDC 2020 年第三季度《全球企业存储系统季度跟踪报告》),华为自然义不容辞、如约而至。

本次发布会上,华为发布了 OceanProtect 数据保护新品系列,旨在为数据保护的产业荒原地带,引来太平洋一般澎湃的技术甘霖,以期针对性地解决前面提到的产业痛点与技术难题。


(华为正式发布 OceanProtect 数据保护新品系列)

首先,冷温热分治,建立了高能效比、长期可持续的数据保护机制。

对于存取速度快、支撑现有业务的热数据,通过华为全容灾方案,已经实现了存储控制器 8 坏 7、业务 0 中断的高可靠性。SAN/NAS 一体化双活部署以及全场景 3DC 组网方案,可以支撑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保护,从而满足企业新兴业务对异构数据的保护需求,并且抵御潜在威胁的需要,让业务永远在线。

针对访问频度低,但又可能在某一天被访问的温数据,华为备份解决方案就重点解决备份效率和成本管理难题,提出了温数据热备份理念,确保数据永不丢失,备份数据可以即时使用。

举个例子,随着移动支付、数字支付的普及,金融机构面对的数据规模日趋庞大,一些大型银行每天可能产生上千个备份任务,传统架构越来越吃力。对此,华为在新一代 OceanProtect 备份系列新品中,就通过创新的“端到端加速”,将原本需要在 CPU 上完成的计算放在前端智能检索卡,在后端 CPU 进行分组分区专用计算,相当于构建了一条数据保护的高速公里,从而大幅度提升性能,将数据备份时间缩短了 50%。再借助领先全球的数据缩减算法,通过更高的数据压缩比,减少 30%重复数据存放。

面对存储后被极少访问的冷数据,华为则设计了低成本的蓝光归档方案,数据可靠性高,对物理环境的温湿度要求低,可以实现 50 年的长期留存。比如自动驾驶这样数据量规模庞大、要求至少保存 36 年的行业场景,采用蓝光归档可以有效降低存储成本。同时,借助华为独有的数据智能预取,还可以让冷数据变成温数据,实现归档数据的即时访问。

“热数据全容灾、温数据热备份、冷数据温归档”的整体方案,也让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的行业数据不用重蹈藏经阁经卷的覆辙,能够在数字世界中被永续保存。


(华为公司企业存储领域副总裁、数据保护总经理 吴俊杰)

其次,不同硬件厂商的多种平台,以及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周期的差异,也会导致数据流转效率低、使用难。对此,华为将智能技术引入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分别实现了:

1、数据格式的统一。基于华为 OceanStor OS 统一架构,在数据全生命周期内实现数据原生,提升流转效率;

2、管理流程的统一。在数据的生产、容灾、备份、归档等场景中可以实现统一的保护策略,提升管理效率;

3、一站式运维。可视化全局拓扑,一键式容灾演练和故障切换,简化了企业的后续运维。

可以看到,从顶层设计的全场景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到存储软硬件性能的全面升级,再到针对数据管理的平台级支援,华为 OceanProtect 都提供了业界领先的能力,也让前文中提到的诸多数据保护难题有了清晰地答案。

从数字敦煌到智能时代:数据绿洲孕育数字文明

或许有人会疑惑,数据保护听起来像是为高价值数据和产业服务的,跟普通人关系不大的样子。

然而在 2021 数据保护产业论坛上,我们看到了来自运营商、软硬件服务商、供应链企业、银行等合作伙伴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全方位、深层次的数据保护机制。这种联动背后所映射出的,是更长远的产业目标。

数据保护,将从代表性行业深入到整个社会层面。银行金融、智慧医院、大型政企等用户对数据安全有着迫切而强劲的诉求,是数据保护需要率先满足的产业高地。而在此之外,数据保护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来有所作为。


举个例子,许多偏远县镇受成本和条件限制,在档案保存上没有实现全面信息化,或者只是保存在硬盘里,随着人员流动或管理班子换届,很容易丢失或者找不到,会给后续的管理、“数字乡村”建设等工作带来盲点。对于这些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OceanProtect 的到来,让低门槛、高性价比的数据保护成为可能,更好地守护在华夏数字文明进程中。

数据保护,也将激活广阔的价值空间,为中国存储产业带来历史性机遇。IDC 全球企业存储系统季度追踪报告显示,世界各地的企业存储系统市场总收入为 134 亿美金,这其中,外部存储系统的销售金额占比最高。与之相比,中国数据保护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

千行百业的数据资源,显然不能全部依靠海外厂商的数字基础设施来进行保存,国产的高质量存储设备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洞察及满足各行业数据保护的核心痛点与需求,实现产品技术跃迁,华为领先一步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教育,也为产业共荣趟平了前路。


今天看来,数据保护是一项关乎民生福祉、产业前程的“大国重器”,华为 OceanProtect 数据保护新品的推出,也只是华夏文明紧密拥抱数字时代的起点。

回望历史,会发现藏经洞经卷的进出吞吐,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中荣耀和耻辱的坐标系。而在数据保护的新篇章中,华为与产业伙伴们留给未来的,不仅有莫高窟的艺术之美,更涵盖了整个数字社会的文明踪迹。

用数据守护文明,正是这条技术旅程的起源与终点。

用户头像

脑极体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0.06.12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莫高窟永不褪色的微笑,照耀在华为未曾止步的数据保护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