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向上,雪坡向下:拼多多的“新帅”与新路
近年来科技领域的企业人事变动很频繁,期间从不乏各种猜测和声音。总结一个规律,我想大概是“技术向上主义”。
来自技术部门、拥有技术背景的人才纷纷履新,被看做是企业下一轮增长“全村的希望”。比如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移交权力给云计算部门 CEO 安迪·杰西,英特尔新 CEO 任命也选择了技术背景出身的基辛格。中国自然也没有落伍,前不久接替黄峥成为拼多多董事长的陈磊,同样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从 2016 年起就担任拼多多的 CTO。
借由这个趋势,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驱动企业未来增长的核心要素,绝对一定肯定必须是科技。
众所周知,技术从实验室到商业场景之间,有着很长的落地应用过程。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犹记得黄峥卸任时曾说过,拼多多的“雪坡依然很长、高速增长仍在继续”。当时大家有些疑惑,面对一手打拼出的事业,为什么他会如此放心;拼多多的下一程,究竟会向哪些方向前行?
结果,拼多多的答案朴素而持久。4 月 25 日,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接任拼多多董事长的陈磊首次公开亮相。他说,拼多多将“发自内心、持之以恒”地深耕农业。
诚然,在中国很难找到其他跑道,能比技术穹顶与田间地头的距离更远、落雪更厚、想象更大。不过,提到产业数字化,大家首先会想到的都是一些算法、IT、云计算、解决方案等相关公司,很少有人会第一时间想到拼多多。
或许,我们可以把拼多多的下一程,想象为一次“滚雪球”。在那些大众视线未及之处,拼多多悄然完成了一次技术向上的攀爬,抵达山顶之后,面朝数字农业的“雪坡”,让技术红利从平台高地奔向产业原野,也就成为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抉择。
从拼多多与数字田野的故事背后,可以读到农产品市场所需要的差异化能力,透视中国农业、农村、农人的振兴路径。
上行:一家电商的技术攀爬故事
从全球顶级学府和企业实验室中诞生的数字化技术,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似乎是两个世界、两种画风。想要将它们连接起来,该怎么做呢?
如果让孩童来选择,一定更想像童话故事里那样,种一颗神奇的豆子,沿着直冲云霄的豆蔓,就能爬上云端,拿回宝贵的金币、会下金蛋的母鸡。
可惜,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少有童话。数字化的“豆蔓”,要支撑大规模的农产品上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少。
比如说:当农产品被放到网上,缺乏流量支撑和专业人才运营,只能被动等待搜索,销量依然无法保证;
成功接到订单,农村地区的供应链路长、效率低,很容易给习惯了高效流通的消费者带来不好的体验,无法形成良性的产销循环;
此外,完成一单之后,缺乏后续服务,没有数据反馈、支撑与应用,区域农业发展依然会按照以生产为主导的相对滞后模式,难以在源头有效形成分类、加工等规模化产业。
显而易见,仅仅将农产品搬上电商平台,对于促进数字农业健康发展与价值升级来说还远远不够。用技术重塑农产品产业链与价值链,就成为电商平台和科技企业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
正如陈磊在演讲中所提到的那样:“中国目前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还不高。但在城市化、人口结构调整和数字化趋势下,在未来十年内很多农民将退出农业生产。这一趋势会使中国农业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
为此,业界也提出了“云农业”的说法,即通过新电商平台等网络渠道、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用科技催化农业的“上行”,与数字经济接轨。
可能有些用惯了拼多多、多多买菜的用户,总能在首页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水果或其他农产品,购买体验也和其他日用品没什么差别。这些可感知的点滴变化背后,正是拼多多一系列基础技术在起作用。
举个例子,陈磊担任 CTO 期间主导建设的分布式人工智能体系,可以在社交互动的体检基础上,基于分布式算法,利用有限度的行为数据来为用户推荐农产品,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用户隐私,也让农产品不用依赖数字广告位等宣传方式,可以更贴近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获得有效流量加持,提升销售机会。
在物流运输环节,拼多多开发的全新农产品物流体系,基于平台上的物流信息、农产品订单信息和农产区信息等数据,对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调配,并与各大物流企业合作开设了农产品专列,让水果等有时效性的农产品不必跟皮鞋、服装等“挤在一起”,能够以最短链路、最高效率,抵达消费者家里。
伴随着拼多多的探索,数字化能力也因此走进了田间地头的各个角落。去年,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拼多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智慧农业协同创新中心”,探索产学研融合扶贫助农新模式。
从数字技术到农业价值链的转化路径很长,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目前,拼多多仍在不断前行。
蓄力:一个坚实的产业内核
以技术为基石的拼多多,完成了农产品上行的攀爬。下一阶段要做什么?陈磊有着清晰的规划。沿着技术的雪坡望向中国广袤的田野,可以大致从既往的路径中看到接下来拼多多想要输出给农业的技术要素:
1.深化“农地云拼”,加强产销对接。
在当前利用技术优势提升农产品销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技术投资,推动农业从种植、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变革。
最直接的作用是,帮助农户解决销售的眼前之忧。去年疫情期间,拼多多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发起了“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公益联盟”,以网络直播带货、内容电商等方式,缓解了农产品滞销问题。
借助拼多多平台,将需求传导给供给端,缓解由于供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产销脱节,这在一段时间内,会为农产品市场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2.投资基础设施,增强产业链活力。
前面提到了拼多多与物流企业的合作,通过供应链的大数据分析推动订单和快递流的加速更新。事实上,近年来拼多多在农产品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并不局限于此。
正如陈磊所说,目前中国农产品供应链依然存在短板,果蔬类的流通损耗达到 20-30%,远高于美国的 11%。拼多多正以数字化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持续重投入建设冷库、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建立适合于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损耗。
在生产阶段,拼多多还在推动 5G、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等的落地,从智能种植、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源头,加速推进数字农业的发展,帮助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比如,发起“人工智能 VS 顶尖农人”草莓种植大赛,探索“算法种地”的可行性。
将数字化基础设施升级延伸到产业链上游,为产业的长期发展从源头注入活水,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的提质增效。
3.扶助“新农人”,打造数字农业的“黄埔军校”。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终生之计,莫如树人——没有人比农耕文明下的中国更懂得人才之于产业和社会的重要性。而现实中,越来越少年轻人愿意投身农业,已经成为制约数字农业发展的核心瓶颈之一。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发布的《2020 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估算,未来五年农产品电商人才缺口将逐年上升至 350 万人。
比起设备和软件,产业界更需要的是对农业有热情、对数字技术有认知的“新农人”。而立足于农业的拼多多,自然义不容辞地扛起了重任。
早在 2015 年,拼多多就提出了“平台+新农人”体系,引导人才返乡创业。2018 年,其又创立“多多大学”,通过农产品上行与互联网运营课程来帮助农村地区培育有独立上行能力的新农人。近两年来,拼多多不断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帮助青海、云南、四川大凉山等多个贫困山区的有志青年完成了向电商商家的转变。
可以发现,拼多多已经在数字农业上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积累了可观的底牌。最终,上述努力都凝结为拼多多“增长雪球”中心那个稳定且坚实的内核。
加速跑:规模增长的“拼多多雪球”
拼多多给农业带来的变化,来自澜沧蒿枝坝的一位学员,用朴素又直接的话语形容: “此前,院士教会了我们如何种,现在又有了电商班,连销路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用六年时间,拼多多搭建起了一条足够长的产业数字化跑道,凝练出了一颗“天时地利人和”的雪球内核,那么接下来,理应是不断吸附散落在跑道上的湿雪,滚出一个产业升级的加速度,以及业务增长的大雪球。
具体到产业端,其实就是通过规模化效应,为更多散落在田野上的乡村与农人们提供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技术工具、商业支持、交易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拼多多不仅走得更早、更稳,也更主动地寻求增量,去扩大技术红利所能影响的群体与范畴。
举个简单的例子,拼多多在数字农业上的努力,不仅让农村生产者受益,也让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得到了直接升级。雪莲果、百香果、会理石榴等各种“小众”农产品开始出山进城,成为“美好生活”最直接甜美的注脚。
再比如,农业产销与数字化的融合,给了女性及弱势群体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拼多多平台活跃的涉农商铺中,超过一半以上由女性执掌。这也让更多智慧与力量得以加入到农业转型、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打造更具幸福感的农村产业。
而随着中国数字农业的深化,改变的也将不仅仅是华夏这片土地,未来,陈磊还希望拼多多及中国农业可以为全世界其他地区提供解决农业生产的方案,输出设备、技术、甚至于标准。相信任何一个看过人工智能、5G、自动化机械走入田间地头的人,看过拼多多销量神话的人,都不会质疑这一憧憬的可实现性。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是华夏民族的立身之本,也是拼多多出发的地方。
目前看来,遍布着湿雪的数字农业跑道,也为拼多多这样的技术企业提供了时代的舞台。拼多多不断寻找增量的过程,也是为“增长雪球”纳入更多湿雪的过程。与此同时,场景、技术与商业,也在不断融合、紧密拥抱,为接下来的产业旅程注入动力引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