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张一鸣退隐江湖

用户头像
池建强
关注
发布于: 2021 年 05 月 20 日
张一鸣退隐江湖
早晨收到朋友一条信息,说是张一鸣卸任字节跳动 CEO 了。问我,你啥时候退休。我发给他一个狗头,说我退哪门子休啊,我还年轻:)


给我一瓶酒

再给我一支烟

你问我梦想在哪里

我还年轻我还年轻


我记得去年年初张一鸣就卸任了中国区董事长,现在整个公司的 CEO 也不干了。随着黄峥退休拼多多,年纪更轻的张一鸣也淡出一线。他在公司的全员信里写道:


三年前,我跟一些创业者做了一个分享,核心是说 CEO 要避免一个普遍的负规模效应——当业务和组织变复杂规模变大的时候,作为中心节点的 CEO 容易陷入被动:每天要听很多汇报总结,做很多审批和决策,容易导致内部视角,知识结构更新缓慢。所以最近半年,我逐渐形成这个想法,对自己的状态做一个调整,脱离开 CEO 的工作,能够相对专注学习知识,系统思考,研究新事物,动手尝试和体验,以十年为期,为公司创造更多可能。同时,公司在社会责任和公益上已经有一些进展,其中教育公益、脑疾病、古籍数字化整理等新项目也持续探索中,我个人也有些投入,我还有更多想法,希望能更深度参与。

与此同时,公司当下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到更好,我希望有比我更合适的人来改进日常管理,保障公司的健康发展。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熟管理者,我也不是很擅长社交,我更喜欢研究组织和市场原理来减少管理,喜欢自己上网、看书、听歌、发呆。


和黄峥差不多,就是找个山坡唱笑傲江湖的意思。我感觉,张一鸣老师的爱好,和二爷基本上是一致的。张老师去搞研究了,二爷还在商业战场打拼。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字节的崛起和发展,一直是商业研究案例,但奇迹只能参考看看,不会持续发生,否则就不叫奇迹了。另外,这家公司的战略极其宏大,创始人和团队以自律、延迟满足、深度思考和 Context no Control 而著称,不过他们的产品,但凡风起云涌的,都是顺人性的,比如抖音、头条、西瓜视频、番茄小说等等。教育等逆着人性来的业务就差点事。公司企业文化和业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算奇观。


张一鸣在 2010 年就曾提到过“延迟满足感”,他认为,延迟满足感和坚决告别惰性是“优秀”最重要的两块基石。那啥是延迟满足感?广义的理解就是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去努力,不被短期利益所牵绊。延迟满足感更多的是关于内心,是不让满足感将内心蒙蔽、智慧迟钝、错过机会。


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过自己关于延迟满足感的经验:涵蓄情绪,让自己静止,不要在沟通交流的时候走动、晃动、情绪跳动,思维失去精确控制。这一点我听字节的朋友聊过,张一鸣听取汇报的时候一般都很安静,是一种静止的状态,但思维极其活跃和精确。


另外,我觉得延迟满足感也是企业基因。当一个企业获得了高速发展机会的时候,要有延迟满足感,要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关于思考,他是这么说的:“三思而后行,但三思的迭代速度要快。”三思而后行,大家都能理解,但张一鸣的重点是,思考的速度要足够快,要能迭代起来,否则等你思考完了,一个阶段也可能结束了。


当然了,思考的快是一种能力,一脑子浆糊的人,思考的快了,更可怕,因为盛产垃圾啊。


还有一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人才的思考。在 2010 年,还担任“九九房” CEO 的张一鸣总结出吸引人才的四个要素:短期回报、长期回报、个人成长、精神生活。从左到右,从易到难。


其中,短期回报代表有竞争力的薪水;长期回报意味着要舍得给大家发放期权,激励人才;个人成长是希望大家在这个公司里能得到成长,有所作为;精神生活则希望大家干起事来会觉得有趣。后来创建了字节跳动,他也是按照这条标准来吸引人才的,不断提升优秀人才的密度。


我有不少在字节跳动工作的朋友,他们的反馈是,公司非常愿意给年轻人机会。而张一鸣本身,就是一个能抓住机会、制造机会的年轻人。2015 年,他曾在母校南开大学发表演讲,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创业心路,非常丰富、坦诚,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更加立体、喜欢思考的年轻人形象。


张一鸣上大学时主要在做三件事情:写代码,看书,修电脑。看起来很宅、很枯燥的三件事情,却让他有了三个收获。


第一个收获是耐心有耐心,能独处,基于长期思考做判断,不为短期因素所干扰。这是他从人物传记中读出来的智慧。他发现,很多伟大的人在没有功成名就以前,也是过着看起来枯燥的生活,每天都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最后从点连成线,成就了他们。


这让张一鸣意识到了耐心的价值。在大学里磨练出来的耐心,对他日后的创业起到了关键作用。耐心地找到更好的合作伙伴,耐心地等待产品做成,耐心地等业务做大。在 2013 年的时候,耐心的张一鸣甚至还拒绝了巨头的投资。当时对方承诺给很多资源,如果接受的话,成立没多久的头条可以在半年内业务快速增长好几倍,这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但他觉得,过早接受巨头投资并站队,并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太容易被定型了。他想了整整一个星期,最终还是抗住了诱惑。


保持独立思考,不要急,让正确的事情持续发生。


第二个收获是知识。大学时期的张一鸣读过各种各样的书,有刚刚提到的人物传记,也有各种专业的书籍,还有报刊杂志等等。虽然很多书对当时的张一鸣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但这些知识总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连成线,帮助他在日后的创业路上理解行业,更快地掌握不熟悉的领域。


创业之后,张一鸣还是有坚持读书的习惯。他甚至觉得,读到一本好书的喜悦,要比得到一笔金钱更多。在他看来,**人生本来就是获得各种体验的过程,读到一本好书本身就是最好的体验之一,而金钱只不过是可以更容易获得的一些体验。**当然,书读完了并不代表就结束了,读书比的不是看书速度,而是在于实践。知易行难,很多人饱读诗书,但却没实际走几步,实践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自己从书中汲取知识的速度。


第三个收获是伙伴。在大学这段日子里,张一鸣靠着修电脑和编程建网站,结识了自己现在的太太,还收获了很多志趣相投的同学、朋友,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相继加入他创办的公司,成为了公司里的技术骨干。


带着这三个收获,2005 年,从南开毕业的张一鸣开启了开挂的人生,先后参与或创立了酷讯、饭否、99 房。在酷讯工作的第二年,就从一个普通工程师变成了管理四五十人团队的技术负责人。


有人问他为什么成长得那么快,是不是表现特别突出?他想了想,觉得自己既不是技术最好的,也不是最有经验的,如果非要总结什么原因,可能和他刚毕业时的两个优秀特质有关:不分哪些工作是自己该做的,哪些不是自己该做的;做事从不设边界


刚参加工作那会,虽然他做的事情多,想的也多,牺牲了很多玩乐的时间,但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比如,他当时虽然是工程师,但是每当遇到产品上的问题,他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这对他后来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


后来,他创立字节跳动,做今日头条,做抖音,做西瓜视频,字节出了各种各样的爆款产品,这些故事估计大家都知道了。


现在,这个年轻人要去旅行了,激流勇退,都是智者。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读库年会里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阿城写的这么好,突然就不写了呢。


杨葵老师的回答挺有意思。他说,一个人写了一些好作品,突然不写了,原因非常多。写作,和其他领域的营生,在某种程度上很像,参差百态,有的人业余,有的人短性,有的人长情。即便是作家,也是各有各的样。比如说阿城,他的文字虽然炉火纯青,但写作只是他的爱好,他去了美国之后,应该是找到了更有趣更值得他投入精力的事情,自然就不写了。


张一鸣也许只是找到了让他更感兴趣的事情吧。


江湖豪情不减,以后看我和二爷的吧:)

发布于: 2021 年 05 月 20 日阅读数: 971
用户头像

池建强

关注

极客时间创始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2007.10.10 加入

老程序员,编程、写作、做产品、摄影、打羽毛球,是目前的几大爱好。目前在极客邦创业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张一鸣退隐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