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作为后端开发者的思考:如何看待如今的前端架构

用户头像
DisonTangor
关注
发布于: 2021 年 06 月 25 日

引言

相信许多开发者都会或多或少的接触过 Web 开发,也会发现体系结构中存在着相同和不同之处。这其中的缘由来自于历史的原因。在 21 世纪初的 8 年间,对于 Web 的开发,就有了许许多多的语言及其架构。例如 Java,从 Servlet 分别管理 Request 和 Response 到 JSP 前后端融合技术,再到 EJB、Struts 和 Spring 体系将业务逻辑功能向后迁移。而浏览器由微软的 IE 浏览器和 Netscape(网景浏览器)之争开始,提出过许多前端优化,如 VBScript、JavaScript、JScript、CoffeeScript 以及 XHR(XMLHttpRequest)技术等。再到 FireFox 创立和 Chrome 项目的诞生,出现了 KDE 的 KHTML、Apple 的 WebKit、FireFox 的 SpiderMonkey 和 Google 的 Chrome 项目及其 V8 引擎。从这开始,前端技术开始逐渐健壮起来。但是了很多不错的脚手架工具,如 JQuery、Bootstrap、Foundation、ChartJS 等。而最有意思的是 Ryan Dahl 基于 Chrome V8 引擎和 libuv 库开发出了 Node.js。这个工具使得前后端使用统一的语言 JavaScript 进行开发。这一创举无疑让前端开发者狂喜雀跃。


随着相关社区不断的活跃,又诞生出了 npm、Bower、Gulp、Browserify 等围绕着框架性的开发工具。另一方面,PC 硬件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 ios/Android 阵营的扩张,谷歌(Google)和脸书(FaceBook)的工程师们便开始思考着:


  1. 前端是否可以如后端一样通过 MVC 架构来管理;

  2. 是否可以将业务逻辑从后端向前迁移来提升性能。


于是,他们提出了 VirtualDOM 技术,并将 MVVM 的概念实现,诞生了谷歌的 AngularJS、FB(FaceBook)的 React 以及尤雨溪开发的 Vue。而且也有了专业的打包封装工具 Webpack、Rollup、Snowpack、Vite 等。如今,浏览器已经形成了联盟,制定统一的标准,而前端已不再是 B\S 体系的代表,它的野心更大。桌面应用开发 Electron 和手机 App 开发的 React Native 等工具也不断出现在我们当前的 Web 世界里,逐渐成为跨平台的先锋。

前后端分离架构

面对这样的激情,我不由自主地敬佩着他们。我接下来就来讲解 Web 框架的基础。相信很多人都见过下面这张图。原理就是浏览器会根据 HTTP 的 URL 将请求发送到服务器(实际过程非常复杂),服务器的应用服务会将 Request 解析根据业务逻辑转化成 Response 返回(这就是我们后端开发者编写的功能)。这里我就用 Python 的 Flask 来演示:


Web原理


代码如下: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def hello_world(): return "<p>Hello, World!</p>"
复制代码


很明显这里返回的 Response 是字符串"<p>Hello, World!</p>"。往常后端开发前端都是通过 Render 来渲染 HTML 页面,在这个过程中来实现后端对 HTML 的动态处理。典型就是 Python 的 Ninja 和 C#的 cshtml。很明显这是一个同步渲染。而随着 XHR 和 Ajax 异步请求技术的不断推广,前后端的开发模式逐渐形成分离。后端只需要提供 API 接口返回 JSON 信息。而前端根据返回的 JSON 来重新渲染页面控件。


异步请求原理


于是,前后端分离的研究就一直围绕在 API 接口的优化,前端出现了 axios 和 ES6 的 fetch,接口上出现了 Restful API、OpenAPI、GraphQL 和 gRPC 等形式。


起初,我认为前后端分离应该是前端通过 nodejs 运行和渲染,而后端负责 DB 数据的处理,通过接口提供前后端交互,但是这种模式其实是一种微服务形式。好处是前端开发者和后端开发者彼此沟通接口细节,独立开发各自的功能, 但是除非你的业务很大,拥有负载均衡的服务器集群,保证了彼此非常高速的带宽,否则就是将大象装冰箱,徒劳而已。


前后端分离-微服务模式


但随着我对于 Web 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思考,混合式编程模式或许更适合轻量级项目开发,代码归属于同一个目录,由项目经理负责维持前后端开发的协作工作,在统一接口和文档细节后,后端工程师开发数据接口及接口测试,前端工程师负责开发页面和接口调用的测试,而且通过 Node.js 来自行模拟接口的数据。也就是后端服务和 Node.js 服务 Render 统一份 View 层文件。但是 View 层文件应该采用 MVVM 的框架架构。这样提供了代码的统一性和开发工作的独立性。可以很好的结合测试框架。

未来展望

目前云技术越发成熟,以及 DevOps 和 5G 的发展,将来前端依旧会是跨平台的先锋,前后端分离的发展也会愈发激烈。但是我更觉得后端也具备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如网络系统研发,分布式集群架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我觉得在未来,做技术是越来越有意思的工作。

感谢

非常感谢微软提供的.NET 体系结构,使我能全面了解各种领域的开发技术,同时感谢为开源项目不断提供创意和分享的工作者们,以及为 Python、C/C++、Node.js 和 Java 等语言的创作者们。

发布于: 2021 年 06 月 25 日阅读数: 13
用户头像

DisonTangor

关注

怀揣一个武侠梦的男孩 2020.07.29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作为后端开发者的思考:如何看待如今的前端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