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逻辑上的黑话才是真正的花里胡哨
互联网上的道理听着都对。
01
最近这段时间,张一鸣年会发言火了,最大的亮点就是他读的一段互联网的常用"黑话":
这段内容出自其公司月会材料,被张一鸣放在年会发言,并顺带批评一波这些人不好好说话,引起大批网友共鸣。
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某 Python 大佬的一段神奇脚本,黑话生成器,也跟着火了:
(建议这个脚本作者去找个风投,目测估值奇高,市场需求和用户群都不低。)
当时还在公司加班的我迅速在电脑里部署了 Python 环境,并且运行了几次,其中两次效果如下:
忽然一看好像都对:
仔细看就看不下去:
从个别领域上说,不能一下看懂的东西可能会有价值。
这就是互联网黑话的最大特点,整体感觉高端大气,但是好像暗语一般非专业人士不能理解。
另一个特点就是,黑话集中在日报,周报,月报,PPT,各种总结上面,以及各种会议上面,像空气一样。
02
曾几何时,因为周报过于简单明了,每个月都会被公司 CEO 点名批评。
每个开发的周报主流可能都是:需求评审、开发、提测上线。这对于开发而言就是实事求是,并且能说的明明白白。
但是在黑话型选手眼中,这就是没有用心,缺乏对业务理解和思考的表现。
后来的后来,被批多了心态就麻木,有时觉得自己可能是火星来的,和该系列选手三观冲突。
03
在互联网上,有意思的可不止黑话这一种现象,有些鬼才般的逻辑才是感人至深。
作为多年网民选手,你可能经常会听到如下的理论:
这样两极化的观念都跟着大批叫好的玩家,从根本上看就是在说两个人生态度:保守与激进。
就现实而论两种观念都没有错,虽然都不具备参考价值,但是很具有博流量的能力。
在风投领域里有句话:保守从短期看一定是对的,激进从长期去看一定会犯错。
所以不管是劝你保守,还是想教你如何激进,无非就是割流量与割付费的两种模式区别,而在两者之间最难走的路和选择依旧都要自己去摸爬滚打。
04
互联网上最大的黑色幽默就是有关收入的话题:收入低的在叫苦连天,收入高的在凡尔赛文学。
热门视频常见,你觉得毕业五年,月收入多少合适:可能起码要 3、5 万吧?
媒体上常见收入高的,各种没时间吃喝玩乐在谈生意,然后要花费心血拍视频告诉广大网友,引来大批羡慕的和大批嘲讽的。
媒体上常见伴随着每年发布的平均收入,各路大神各种数据分析,平均工资很低月入过万很少,所以该吃吃该乐乐。
同样是两种观念平分秋色,但是角度依旧清奇,人的收入高低和自己所在的行业与城市有很大的关系。
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中的选手,工作三五年之后,如果说感觉月入过万很少,我觉得你可能被生活欺骗了。
互联网行业工资普遍偏高,与这个行业普遍在一二线城市和付出有很大关系,996、大小周、持续学习。
不管是互联网或者媒体网红,这些人聚集在网上,成功带出了"各种年薪百万、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氛围。
这些网络上的幽默观念并不具备什么实际参考价值,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自己行业中不断挣扎努力,一步一脚印。
05
当下信息时代,互联网上各种神奇理论齐飞,自律文、鸡汤文、毒奶文、佛系文、故事文,无不说的有理有据有声有色。
但是于自身而言,多数都是看了之后一笑了之,或者水深火热的跟风三分钟。
个人依旧认为互联网行业的选手,花时间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拓宽认知边界才是最有价值的事情,偶尔看看媒体信息,了解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也是生活一大乐趣。
作为一个将近 10 年的网民,现在关注最多的就是新闻频道,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下我并不是老了。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知了一笑】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4aa6075f1da1977f0e6f72721】。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