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作者:圣迪
  • 2021 年 12 月 04 日
  • 本文字数:1652 字

    阅读完需:约 5 分钟

今日在家,无意中翻到《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 2020 年国庆档上映的一部由各路巨星联袂出演的大片,想来一直只闻其名却不见其片,于是便有了以下的文字以记录观后之感。

最后一课

《我和我的家乡》是一部由若干部小的场景电影组合而成,每个场景并不具备连续性,因此我首先选择的会是《最后一课》这一场景。

《最后一课》这一场景,讲述的是一位在乡村支教超过 10 年的教师丧失记忆后,过往的学生为了帮助他找回记忆,创造出在乡村支教时上课的课堂场景,谓之“最后一课”。在这个故事里,有着让我难以忘怀的一幕:“十年前,当我第一次站到这个课堂里的时候,只有两个学生,一个猪崽。老师真想一了走之。可是老师真不想看到,那么多的孩子该去读书,全去喂猪。于是,我就一家一家地去说。终于,我们教室里的桌椅越来越满了。读书声,越来越大。” 这一幕的场景,体现了多少下乡老师的最初的心声。由于乡下的落后观念,大家都认为喂猪干农活才是最重要的,而读书则可有可无。但是老师们知道且心疼啊,他们知道只有读书才能让这些乡村里、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去,才能学好了本事回来重新建设家乡。见微知著,正是有千千万万这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老师们,才让我们越来越多的同学走出去,才有了今天这更美好的家乡。

回乡之路

《回乡之路》这一场景,讲述了一名带货一姐回沙里沟家乡参加校庆的故事。在这一路上,一姐遇见了“吹牛大王”乔树林,其“谎称”拥有果园几百亩,参与的都是几个亿那种大项目,就想在一姐的直播间再拓展一个渠道,多卖卖货。然而,由于平时一姐的直播间一直很火,所以以各种理由来“搭讪”的骗子比比皆是,于是对乔树林起了当然的疑心。并且,随着与乔树林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多,“骗子”的烙印也在乔树林的身上越来越深。

本以为这就是故事的场景,用邓超饰演的搞笑角色来反衬一姐的最后思乡、建设家乡的实际。然而最后的反转,让人措手不及。校庆当日,一场从孩子视角进行的演讲《我想成为的人》催人泪下。原来乔树林这些年来,把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到了家乡的修建当中。例如,他给学校修校舍的第一次捐款就是 20 万,要知道那个年代的 20 万是非常多的钱。不仅如此,在沙里沟乡风沙严重期,年轻人都纷纷离开家乡的时候,他为了让孩子们不再受风沙之苦,找到了种沙地苹果的方法,带领着村里的年轻人们一同抗沙、一同种沙地苹果。但沙地苹果也讲究土壤、阳光、水分等各种影响因子,其种的沙地苹果连年失败,因此乔树林也是每年都在亏损,而这一亏就是几年、十几年。但好消息是,由于连年的抗沙,沙里沟的风沙逐渐小了,校舍也越来越大了,而在这一年沙地苹果终于成功了。“韩老师说,每个人都会被别人改变。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地影响别人,这就是我想成为的人,沙里沟的乔·树·林”。最后这一段孩子慷慨激昂的演讲,突然让世人惊醒,越来乔树林并不是吹牛大王,他是真真正正每天都想着家乡,想着怎样让家乡变得更好!在他的带领下,沙里沟的沙小了,口袋子鼓了,校舍却大了。

此时,我非常困惑,为何会为之感动?也许就是因为他那的那份纯粹,那份利他,纯粹到眼里只有建设家乡,只有抗沙,只有孩子们的校舍,只有带领大家致富的苹果······

治沙有多难?

夜晚沙堵门,立春不出门,出门活埋人。

风沙咆哮,天地不分。

门窗被封死,矮墙被掩埋。

家里积起厚厚的黄沙,饭碗里吹进沙子。

一年四季黄沙漫天、飞沙扬砾。

风沙一起,辛勤劳作的成果化为乌有。

面对这些,大多数人走了,而也的人选择了留下来。

治沙有多难?

“在沙岛上种活一棵树,不比养活一个孩子更容易”——治沙人甄殿举。

一棵尚且如此,更别提上千亩的树。

乔树林不易,坚持更不易。家乡的人民,会永远铭记!


原以为《我和我的家乡》,是一部喜剧片。看到黄渤儿一句 U 埃夫欧,当即笑得合不拢嘴。然而进入到《最后一课》、《回乡之路》,笑着笑着,就哭了。这是一种喜悦,是喜极而泣,同样也是一种感动。

最后,感谢这些艺术家们给我们带来的这样好的作品,也期待家乡,越来越好。


于辛丑年冬月初一

用户头像

圣迪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19.04.09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